漢匈漠北大戰結束後不久,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2歲,又過了十多年,衛青也病逝了,短短10多年時間大漢的帝國雙壁雙雙隕落,同時期,當年那些跟隨衛青霍去病橫掃匈奴、封狼居胥的老兵強將也老的老、病的病、傷的傷。所幸這一時期漢帝國與匈奴沒有大的戰事,但帝國軍界軍事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已然暴露無疑,漢武帝劉徹已然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峻性,就在衛青去世後不久,劉徹就開始著重培養李廣利為漢軍新的統帥。
李廣利是劉徹最寵愛的小老婆李夫人的哥哥,憑著劉徹的愛屋及烏、憑著李夫人的裙帶關係,李廣利很快進入了劉徹的視線,李廣利從郎官(中級軍官)干起,一路走的很順暢,再加上彼時漢帝國對外的軍事行動寥寥無幾,李廣利也沒有得到多少軍功,作為以軍功立國的漢軍來說,沒有軍功,你是無法在漢軍中立足的,想當年,一代名將李廣不也是沒有軍功,終身沒有被封侯,以至抱憾一生。李廣利迫切需要一次機會來證明自己,幾乎說來就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因為漢武帝劉徹向西域小國大宛索要汗血寶馬,被大宛王拒絕,武帝震怒之下,下詔討伐大宛,而李廣利就是此次軍事行動的總指揮。李廣利率領6萬漢軍從帝國的西部重鎮敦煌出發,李廣利所到之處,沿途各個小國攝於漢軍的軍威紛紛出兵出糧相助漢軍。唯有輪台國不降,還拒絕漢軍通過輪台國境,李廣利毫不猶豫地對輪台國發起了滅國戰爭,結果不出意料,在龐大的漢軍攻勢下,孱弱的輪台國迅速被攻滅,成為了大漢的國土,此後輪台成為了漢軍在西域最重要的軍事據點。在攻滅輪台國後,漢軍先頭部隊三萬人順利推進到大宛王都。大宛軍趁漢軍初來乍到率先攻擊漢軍,結果被漢軍密集的弓弩射殺,損失慘重。大宛軍只得改變戰術,逃到城堡內憑藉城牆負隅頑抗,戰爭又一次進入了膠著狀態。
李廣利的副將們紛紛請求李廣利停止攻擊,等待漢軍主力到達後在發起總攻,但李廣利認為漢軍勞師遠征,大宛本土作戰,漢軍利在速戰,一旦久拖不決,勢必會影響漢軍的士氣,到時候就更難辦了,不如趁漢軍初到,士氣正旺,且大宛新敗,士氣低迷,漢軍發起進攻,可以有意外的收穫。最終李廣利力排眾議,下達了漢軍總攻的命令,李廣利把攻擊目標選擇大宛的王城——大宛城,以收擒賊先擒王之效果。面對大宛軍的負隅頑抗,李廣利改變戰術,他命令漢軍掘開大宛城的水源,切斷大宛城的水源供給,並把大宛城團團包圍,四十多天後大宛城終於受不了了。
大宛城內的大宛貴族們相互商量道:「漢朝之所以來攻打大宛,是我們國王毋寡隱藏了好馬而殺害了漢朝使者。如果殺掉國王毋寡並拿出好馬,漢軍之圍當可解脫;即使不解,再奮戰而死,也為時不晚。」大宛的貴族們都認為這樣對,於是,合謀殺死了大宛王毋寡,打開城門向李廣利投降,李廣利順利進入了大宛城。
李廣利佔領大宛城後,擁立大宛貴族中過去待漢人友好的昧蔡為大宛新的國王,並留下部分漢軍長期駐紮在大宛,同時,在大宛全境挑選了3000匹汗血寶馬帶回長安。戰後,李廣利因功被冊封為貳師將軍、海西侯,並成功躋身漢軍統帥的高位。
莽子曰:李廣利起於微賤,個人作風雖不檢點,且不體恤士卒,見利忘義,離名將的要求遠矣。然衛青霍去病後,漢軍中可堪大任者鮮矣,李廣利以李夫人之故,見幸於武帝,武帝以上將軍任之,李廣利率漢軍橫行沙漠,萬里奔襲,滅輪台、戰大宛,擒大宛王,揚威西域,威震四方,亦不失偉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