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在我國航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是我國遠航的開山鼻祖也不為過。
我們先從鄭和這個人講起,鄭和出生在洪武三年(1371),也就是朱元璋稱帝後不久,其原名叫馬三保,雲南人。雖說雲南並不靠海,但鄭和從小就渴望出海,因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受家庭影響,他也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心底都有一個願望——去聖城麥加朝聖。
但不幸的是還未等到他成年去實現夢想,就被遠征雲南的明軍抓為戰俘,並被施以閹割之刑。困難並未使鄭和消沉,忍耐和拼搏終於讓他遇上了他的伯樂——當時的燕王朱棣。
在朱棣手下他屢立戰功,在朱棣登基後其被封為內官監太監,這是內官最高的官職,後又被賜姓鄭,他便改名鄭和。
那麼是何種緣由使鄭和踏上遠航的旅途呢?大家都知道朱棣是從其侄兒朱允炆手中奪取皇位的,而朱允炆在被靖難過程中卻並未死亡,而是失蹤了,他本人也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
朱棣為了沒有後顧之憂,派出兩路人馬前去尋找建文帝,一路是胡濙,他負責境內走的是陸路,隱秘出行。而一路就是鄭和,他負責海外,他則是光明正大的出行,因為他還肩負著威震四海,揚明朝國威的重任,他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向大海出發,終於踏上了他夢想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