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448團回撤慘敗542人失散,究竟是誰造成的?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遠不怕反抗侵略的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來

周恩來同志說出的這番話,可謂是道出了中華民族內心最真切的想法。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對外的三場戰爭都是被迫參與的。

抗美援朝,美國侵略朝鮮,對中國東北不斷進行轟炸,嚴重威脅到了中國安全;中印戰爭,印度軍隊擅自過境進入西藏,在西藏建造眾多軍事前哨戰,公開叫囂西藏部分領土屬於印度;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推倒中越界碑,蠶食中國邊境,非法侵佔了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還殘害了300名中國邊境國民……

其中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中國最後一次發生的對外大規模戰爭。

對越自衛反擊戰

美國自越南戰爭失利以後,越南的野心開始日益膨脹起來,加上當時越南在蘇聯的鼎力支持下,又裝備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遺留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各類武器,由此認為越南軍力是「世界第三」。從此,越南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對外擴張道路。

先是對外派兵20萬,佔領了寮國和柬埔寨兩國,隨後越南的野心愈發膨脹,妄想建立一個大國「印支聯邦」,統一中南亞。在蘇聯的支持下,越南最後把目光放到了中國身上。

越南與蘇聯一起在國際上聯合「賣慘」,抹黑中國「不仁不義」等一系列惡劣的行徑,隨後就迫害越南華僑,導致整整幾十萬越南華僑無家可歸,撕毀了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西沙、南沙、中沙等四大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還非法侵佔了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更過分的是越南擅自越境,殺害邊境中國國民達300人之多。最終,中國忍無可忍,在1979年2月17日,中國展開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越南殊不知,中國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老師傅教徒弟都得留一手」。越南之所以能夠在越南戰爭中打敗美軍,取得最後的勝利,雖然離不開越南人民的勇敢與頑強,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解放軍傳授的「游擊戰」戰術。

越南地處東南亞,遍布熱帶雨林,這讓美軍大量先進的裝備毫無用武之地,大部分的戰鬥只能進入叢林展開陸戰。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游擊戰」,而解放軍又是「游擊戰」專家。在解放軍軍官的傳授下,越南的軍隊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領,有了與美軍正面作戰的能力。

最後還有我國對越南的各種無償援助。不僅給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還建造了一些軍事要塞,保守估計,我國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對越南的援助達200億美元。

解放軍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情況下,對越自衛反擊戰僅僅用時一個月(2月17日至3月16日),就以中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隨後解放軍在回撤的途中,回收了之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摧毀了越北的地區的各種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等設施後,撤出越南。

雖然這場戰爭解放軍的戰鬥過程很順利,但與之換來的則是巨大的傷亡。據統計,解放軍在這場戰爭的傷亡達27000人。

448團慘敗,542人失散

爆發戰爭期間,取得優勢或是即將取得勝利的一方,往往會產生驕兵心態,從而小看敵人,致使戰鬥失敗。解放軍也同樣如此,這場戰鬥是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損失最大的一次。共導致448團542人失散(其中兩百多人被越南俘虜),損失各類槍支達407支,火炮也損失了24門和一些其他的裝備。

參戰部隊是50軍150師的448團。448團接到上級回撤的命令,回撤的途中在高平以西,那嘎與郎庄地區,因偵查不利,遭遇到越軍的層層伏擊,損失慘重。

50軍是一支英雄部隊,他的前身是國民黨的第60軍,後來起義成功,編入解放軍的戰鬥序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與了第一、二、三、四,四次大型戰役,全殲英國皇家重型坦克營;在漢江兩岸面對裝備精量的大批敵軍,50軍以犧牲10033人的巨大代價,頑強阻敵長達52天,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在中國的戰爭史上刻下了濃厚的一筆。據統計,50軍在入朝作戰這段時間內,共有超過7000人獲得朝鮮政府頒布的勳章或獎章。

對越戰爭中後期,駐紮在重慶的第50軍強烈要求赴越作戰,前線作戰指揮部考慮到戰事已基本結束,不會爆發大規模戰鬥,便同意該軍的請求,並給於掩護友軍撤退與肅清殘敵的任務。

此時50軍的戰鬥力早已大不如前,有經驗的老兵早已在戰爭的初期被抽調到參戰部隊,後來雖然得到補充,但大多的官兵還是僅僅入伍數月的新兵,雖有一定的訓練成果,但與有戰鬥經驗的老兵相比,他們還顯得非常稚嫩。前線指揮部本意是,想讓這群新兵見識一下戰爭的殘酷,完全沒有讓其參戰的打算。

令50軍150師萬萬沒想到的是,3月11日接到撤退任務後不久,150師下屬的448團就與越南一支從河內敢來的精銳部隊遭遇並發生了戰鬥。這支越南部隊作戰經驗豐富,剛交戰不久,越軍就發現這支解放軍部隊似乎都是些新兵,戰鬥力並不強,很多士兵不具備根據槍聲判斷敵人大概位置的能力,甚至越軍在搶佔有利地形時,也沒有遭到448團的阻擊。在12日越軍就完成了對448團的包圍。

早前,50軍150師剛接到出國作戰任務後,上級指派的軍工作小組就已抵達。這就使得150師存在兩個指揮機構。一個是師長與政委組成的師部,另一個則是以關豁明副軍長為首的幾個副軍級幹部,臨時組成的軍工作指揮小組。

448團做為150師的「先鋒」,於3月7日率先進入高平地區,執行了幾天的肅清殘敵任務後,在11日接到上級撤退的命令。

圖非軍工小組

選擇撤退路線時,軍工作小組與師委意見不和,軍工作小組認為可以從天豐嶺方向撤退,沿途不僅可以繼續肅清殘敵,還能取得更大的戰果。而師委決定服從上級的安排,按照上級制定的路線撤退,這樣反而更加安全。

雙方爭執不下,只能電告軍部。軍部下達了從原路線撤退的命令,沒想到軍工作小組幾人貪功,令機要秘書銷毀電報,師委只能服從軍工作小組的安排,從天豐嶺方向撤退。

一個人能擔任一支部隊的軍事長官,肯定是具備一定的能力的。師委建議全軍一起撤退,這樣即便遭遇敵軍,也能憑藉優勢兵力,擊潰敵人,起碼不會造成大的損失。而軍工作小組卻下令讓448團分出一支部隊,以副團長鬍慶中率領二營,再執行一次山區搜索,肅清殘敵的任務。而大部隊則沿著大路撤退。

二營在山區穿插的過程中,碰到了從河內趕來的敵軍精銳。雙方一交手,越軍馬上就判斷出對方戰鬥力不強,馬上就加大了進攻的力度,二營只能頑強抵抗,立即向師部求援,但軍工作組卻認為,這不過是敵人殘軍聚攏在一起的部隊罷了,448團完全有消滅他們的能力,於是拒絕了支援的請求。

448團無奈,只能自己派兵救援,團部再次向師部求援,又遭到了拒絕,很快支援部隊也被越軍包圍。

因為山區信號不好,被包圍的部隊聯絡時常中斷,最後一次聯繫被圍部隊時,448團令部隊分散突圍,包括2營,與營救的1連和8連。此舉大大分散了被圍部隊的力量。越軍分批包圍,最終因寡不敵眾,慘敗。尤其是8連,則是全體投降,連長和指導員與敵軍交涉投降事宜。

這次戰鬥之前,越軍共俘虜了解放軍的人數僅僅才幾十人,他們都是完全的喪失了戰鬥能力,才被越軍俘獲。而這次戰鬥過後,解放軍的被俘人數達238名。其中超過200人均來自448團。

戰後處置

事後,關豁明還企圖瞞下此次事件。150師師長提議把448團的詳情上報,關豁明卻以「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向上級報告」為由拒絕了,繼續派人尋找448團失蹤人員。

13日,41軍來電詢問:「150師遇到什麼困難,撤退為何延遲了?」

關豁明這樣回復:「我448團在12日清剿中,有部分人員失散,預計14日黃昏不能到齊,請求我師於15日開始撤退。」

發報時,關豁明還把最重要的「失散」二字去掉了。

不過,能夠擔任軍長職務的,一般都是具備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將,關豁明的這點小把戲豈能瞞的過上級。在上級的追問下,關豁明只能如實上報。

這次事件直接激怒了許世友,馬上傳達命令:「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部隊都給我找回來,一名士兵也不準丟棄在國外!」

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除了被俘得超過200名解放軍戰士外,其中失蹤的三百多人一個都沒有救回來。

戰爭結束後,成都軍區對這次事件的相關人員該處罰的處罰,該獎勵的獎勵。其中8連連長被判處了10年的有期徒刑。他出獄後這樣說道:我之所以選擇投降,是不想8連104名戰士白白失去了性命!

448團被俘的兩百多人,回國以後均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但是他們卻招來了無數的罵名。這些人起碼保存了性命,可那300多名沒有歸國的烈士,卻鮮少有人問津,似乎他們只要不是俘虜就行。

這場戰爭過去了40年,在祖國各大烈士陵園中,卻沒有他們的墓位,沒有他們的墓碑,也沒有他們的名字。

1979年7月2日。解放軍下達通知:此次作戰結束時間已久,中越雙方遣返俘虜工作已經結束,凡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失蹤的軍人,至今沒有獲得其準確消息的,均按照犧牲軍人處理,並按照標準對其家人發放撫恤金。448團失蹤軍人的家屬,都得到了國家頒布的烈士證書。

戰後不久,448團編製被50軍撤銷,而那300多名烈士則從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沒有軍人的無私奉獻,就沒有如今的中國

中國能夠如今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默默奉獻。

80年代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那時的中國迫切需要發展,也需要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鄧公曾這樣說道:越南在我們的眼皮子下侵略寮國、柬埔寨,且蠻橫的對待中國,越南的目的不僅僅是印支聯邦,還有一個更大的目的,那就是蘇聯提出的亞洲集體安全體系。如果中國對此報以向西方那樣的軟弱態度,那麼中國將不再具有和平。

於是鄧公一令之下,解放軍出兵越南。這不僅是保衛中國,同時還要遏制蘇聯在亞洲的擴張需要。只有打敗越南,挫敗蘇聯的戰略目的,這樣中國才能有一個相對的和平發展環境,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

那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十年大動亂,國力下降。昔日的「老大哥」蘇聯,不斷地對中國進行壓迫,甚至向中國北方邊境陳兵百萬。不難想像,鄧公是承擔著何種壓力,這才下達了作戰命令。

從70年代開始,蘇美兩級爭霸的格局轉變,美國居於下風。蘇聯開始推行霸權主義,採取以聯合越南向中國施壓,企圖使中國屈服,並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的,以此繼續壓制美國。

而大國外交,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中美兩國,就這樣在蘇聯的「幫助下」,冰釋前嫌,成為朋友,兩國於1979年正式建交。

對越戰爭期間,中國還得到過美國的幫助。美國不止一次暗示蘇聯,如果蘇聯參戰,那麼美國將必然介入。

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後,中國擊敗越南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戰勝了蘇聯。要知道,在戰前,蘇聯對越南援助了無數的武器裝備。中國在此戰後取得了巨大的國際聲望,讓西方國家與蘇聯看到了中國的態度之強硬,軍隊戰鬥力之強,令他國膽寒。中國也因此獲得了幾十年的珍貴發展時間。

當然,最大的功勞還是屬於那些參戰的戰士們。沒有他們的頑強作戰,中國未必會有如今的繁榮,尤其是那些犧牲的烈士,他們在中國人民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