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位13年很短?其實並不短,相反這也是一種幸運是恰到好處


雍正帝是清朝入關定都北京以後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13年的在位時間,在古代皇帝之中並不算長,但絕不算短,因為在位時間短的皇帝比比皆是,遠的不說,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有在位僅僅十個月的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熾,還有在位勉強一個月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再往遠地說,還有更短的,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不足一天就戰死,至於在位僅僅幾年的皇帝也不少,所以像雍正帝在位時間超過十年,絕不算在位時間短。


但今天我們提起雍正帝這個人,都普遍地認為他在位時間很短,甚至宋安之曾經也是如此認為,但仔細想想其實雍正帝在位時間並不短,而且是恰到好處是幸運的,先來說說為什麼認為他在位時間很短,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雍正帝夾在兩個超長待機的皇帝中間,前有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康熙帝,在位時間長達61年,後有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乾隆帝,在位60年,禪位以後成為太上皇又實際掌握最高權力3年,等於是實際在位長達63年之久。


這麼一對比,雍正帝在位的13年的確不夠看,上比不過父親,下比不過兒子,而且差距巨大。


二、當然最關鍵的原因,雍正帝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且頗有成效,在康雍乾盛世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他收拾康熙末年留下的弊端,為乾隆帝打下紮實的基礎,以乾隆帝好大喜功的作為,清朝肯定衰落得更快,甚至會馬上走下坡路。



打個簡單比喻,對於有作為有魄力,可以做出成果有貢獻的人,大眾都喜歡這種人,都覺得這種人活得時間越長越好,可以改變更多,可以有著更好的成績,反之,如果某個人每天無所事事好吃懶做,別說活50歲,就是活個三四十歲,很多人都會覺得這種人活著是多餘,是活的時間太長了。


很明顯雍正帝就屬於那種有作為有魄力之人,所以在位13年雖然時間不短,但總是給人感覺時間太短了,尤其是後面好大喜功還敗家的乾隆帝實際在位63年,更是讓人唏噓不已,如果這父子兩個的在位時間顛倒一下,那麼以雍正帝的作為,清朝很可能有著更好的走向,想必這也是認為雍正帝在位時間很短之人的想法。


最後客觀來說,其實雍正帝在位13年也是一種幸運,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一、縱觀古代皇帝,勵精圖治的皇帝不少,但是在位幾十年堅持勵精圖治,而且不受蒙蔽,不老糊塗的皇帝可謂是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沒有。


要麼像梁武帝唐玄宗那般,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但中途厭政,是怠於政事還有將權力下放於奸臣之手,最終釀成大禍。


要麼像漢武帝那般,雖然不至於倦政,但多少有些老糊塗,受奸臣蒙蔽,跟兒子劉據反目成仇,最後劉據身死,簡直是一出悲劇。



康熙帝和乾隆帝稍好一些,但晚年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康熙帝晚年是釀出九子奪嫡,還怠於政事,並且對於臣子太過寬仁,造成吏治腐敗;乾隆帝晚年則是好大喜功,所謂十全之功,的確有積極一面,但也有一些是小題大做和窮兵黷武,增加了繁浩的軍費開銷,還有經過雍正帝大力整頓的吏治,也因為乾隆帝的縱容而再度吏治腐敗,還有像白蓮教起義雖然爆發於嘉慶年間,但實則是在乾隆年間一手釀成的,並在乾隆帝成為太上皇實際掌權期間爆發。


所以雍正帝如果在位時間很長,能不能將勵精圖治堅持到底呢,這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二、雍正帝在位期間,並非是寬大政治,可以說是高壓政治,更何況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是得罪了當時官僚集團和讀書人等既得利益集團,這樣的政治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彈。


為什麼歷史上實施新政往往是失敗,即使成功但是實施者也得不到好下場呢,像戰國時期商鞅變法雖然成功,但卻落得戰敗身死還被車裂的下場,還有北宋的王安石,變法沒有成功不說,雖然在今天評價很高,但在北宋時期王安石的評價並不高,甚至一度被污名化,就是因為他們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往往實施新政者都下場不好,甚至下場悲慘。


雍正帝實施新政成功,本身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實際上也是坐在了火爐上,如果他在位時間長,超過了被觸犯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容忍底線,那麼肯定會以政變等方式爆發,到時候很有可能是一世英名盡毀。


所以雍正帝在位13年,其實是恰到好處的,既避免了時間長了,年老糊塗受人蒙蔽,還有厭倦政事不再勵精圖治,又避免了被觸犯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團反噬,以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他的幸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