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之際,先讓我們來說說背景,伊莎貝拉·伯德又稱畢曉普夫人,是十九世紀英國探險家、作家 、攝影師,她曾於1897年在我國長江流域考察,並拍攝了不少珍貴的老照片。其中,下面這張圖片便是伯德的攝影作品,因為她本人的注釋為「揚子江上的村落」,所以我們並不知道該圖的具體地點。不過,又由於伯德在出版的書籍《跨長江流域》中,將此圖放在了描述宜賓的文欄位落之後,故而我一直認為,此地應該離宜賓不遠。
無巧不成書,最近在查閱宜賓相關資料時,我無意間看到了清未民初,出生於西昌的畫家馬駘繪製的下面這張圖。根據作者的描述,此地是宜賓白沙灣。初見此圖,我便想起了伯德的照片,總感覺兩者就是同一地點。
坦言之,對此國畫和照片,兩張圖的相似度其實並不算特別高,但要知道,寫實本身就不是國畫的強項。這裡,我還可以提供一個參考案例,下面是馬駘繪製的宜賓半邊寺以及半邊寺舊影,透過這則對此,相信不少朋友會對其寫實的程度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判斷。
最後,必須說明的是,除了以上資料外,我目前事實上並無任何文字資料可以參考,對宜賓的白沙灣也幾乎一無所知。因此,以上信息只不過是我個人基於老照片,做出的一個大膽地推測而已,非常希望有朋友能加以證實、證偽,或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