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人間的兒子白氏郎有當皇帝的命,怎麼沒當上?

呂洞賓是八仙之一,也是八仙中本領最大,最出名的一位神仙。在民間,呂洞賓的香火是八仙最旺的一位,到處都建有呂祖廟。唐宋以來,他與鐵拐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為「八洞神仙」。

呂洞賓在民間的傳說也最為廣泛,根據史書記載,呂洞賓是歷史真實存在的,是唐朝一位修仙的道士。呂洞賓名岩字洞賓,後來因機緣巧合修道成仙。

據傳,呂祖修道成仙后,遇到了被貶下凡的牡丹仙子白牡丹,動了凡心。有了三戲白牡丹的故事,白牡丹因而有孕,在人間生下了兒子白氏郎,呂洞賓因此失去了500年的道行。

白氏郎跟隨白牡丹在民間居住,白氏郎長到七八歲的時候開始上學,每天都要路過一座小河,都有一位老人背著白氏郎過河,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從沒有耽誤。有一次白氏郎回到家後告訴了母親白牡丹這件事,白牡丹便讓兒子問這位老人為何要背他過河。在老人背著白氏郎過河中,他問老人為何只背自己過河,不背別人。老人說:你是真命天子,上天讓我來保護你的,你不要告訴別人。

白氏郎長大後聰明伶俐,由於自小沒有父親,受盡同齡兒童的欺負。有一次,孩童們在一起玩疊羅漢的遊戲,就是把幾個草筐子疊起來,讓孩子們坐上去,誰能穩穩地坐在上面,誰就是皇帝,小孩子們都來試一試,只有白氏郎成功的做到了上面,其他孩子都失敗了。白氏郎讓下面的孩子叫他皇帝,問他們服不服。這些小孩平常就欺負白氏郎,怎麼會對一個私生子低三下四,於是所有孩子把白氏郎痛打了一頓。

這天正好是臘月二十三,白牡丹在家中正為了吃喝發愁,看到兒子鼻青臉腫地回來了,更是滿肚子氣,看著空空的鍋台,對著鍋灶牆上灶王爺的畫像,拿起燒火棍就朝灶王爺的鼻子和臉敲打著,敲打著灶王爺的畫像說:灶王爺啊灶王爺,這是誠心不讓我們娘倆活啊,我兒子以後真要當上皇帝,一定要殺光了這幫壞孩子,以後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灶王爺本來是要到白家來享受供奉的,平白無故挨了打,便灰頭土臉地跑到天庭告狀去了。玉皇大帝聽後,十分震怒,下令來年的龍節要抽了白氏郎的龍筋,拔了玉口。

這天白氏郎仍然像往常一樣去上學,背白氏郎的老人對白氏郎說:孩子,這是我最後一次背你了,玉帝已經下旨意要抽你的龍筋,拔你的龍牙玉口。白氏郎連忙喊,老爺爺救我啊。老頭說我是這裡的土地爺爺,背了你這麼多日,我就教你個法子吧:當天兵天將來抽你龍筋的時候,你一定要咬住牙,不要喊疼,只要保住你後面的幾顆牙沒有被拔掉,以後你說了還算數。

轉眼龍節到了,這一天電閃雷鳴,天兵天將來了,白氏郎疼痛無比,簡直就是脫胎換骨,可是他一直咬著牙。天晴以後,白氏郎張開口想到自己的金口玉牙還在,這時候他恨透了灶王爺和一眾神仙。他發誓要找神仙報仇,把他們都消滅掉。這一天他找到了家裡盛酒用的葫蘆。先來到灶間,對著灶王爺的畫像試了試,喝了一聲:灶王爺到我葫蘆里來吧。只見灶王爺化作了一縷白煙進到了白氏郎的葫蘆里。白氏郎趕緊蓋上蓋子。

就這樣,白氏郎憑藉著自己擁有的金口玉言,不知道去過了多少名山大川,葫蘆里也不知道裝進去了多少神仙。

這一次,他來到泰山,他知道泰山最重,要把所有的神仙都壓在泰山下。當他走過泰山紅門宮,來到山地時,碰到了一個白鬍子老頭,白氏郎說:老者何人,報上姓名!白鬍子老人說:小仙呂洞賓也!白氏郎大吃一驚竟然碰到了自己的父親,手下一不注意,葫蘆掉在了地上,被石頭摔成了兩半。霎時間,眾仙被放出,連滾帶爬地跑出來,到旁邊的一個大石洞藏著,因此石洞以後叫千佛洞。

只有灶王爺的腿長,又跑回了灶堂。不過呂洞賓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邊寫道:「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予以警告。

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親生父親呂洞賓,便跪在父親面前,呂洞賓施展法術,趁機伸出一隻手把白氏郎抓在掌中,頓時化作了一灘鮮血,呂洞賓吞入口中,從而還了自己五百年的道行。

明朝萬曆年間,在千佛洞附近構築起了一座城樓樣式的閣樓,名為「萬仙樓」。萬仙樓是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座明代建築,泰山萬仙樓內塑有儒釋道三教的眾多神仙。萬仙樓原有匾額「仙骨風流」一塊,已經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