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開啟交通建設加速度:不僅連接山與海,更要連接未來

交通,曾經是煙台顯眼的一抹傷疤。

作為同樣沿海的口岸城市,煙台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更是早早開埠。當然,我們不能把煙台發展全部歸為煙台港的建設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港口建設的確為煙台城市的發展帶來了獨一無二的優勢條件。

但到了現代,在無數趟城市高速發展的列車上,煙台彷彿只有自己踽踽獨行,勉強靠著過去的交通格局支撐,落人半圈。

80年開埠史的煙台

煙台,古稱「轉附」,自秦漢時起,稱「之罘」,明代演變為「芝罘」。由此可知,芝罘島在煙台發展歷程中承載著多麼獨特的不可替代性。

倘若可以展開一幅巨大的地圖,沿著山脈、海岸線的起起伏伏,煙台的芝罘島猶如巨大的靈芝橫卧北部,構成良好港灣必需的屏障優勢,更是為煙台的開放帶來利好條件。

煙台開埠的歷史,要從上個世紀說起。交通之於煙台,更像一部對外開放史。

煙台開埠在近代可以追溯到不平等的《天津條約》,按照條約,山東地區只開放一個通商口岸即登州蓬萊),但登州的開埠條件遠遠達不到相關標準。當時的英國領事馬禮遜藉機煙台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港灣為理由取代登州。

同年5月清廷批准將通商口岸由登州改為煙台。

1861年8月22日,也就是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煙台開關徵稅,煙台港從此對外開放。

煙台港自對外開放後,內地大批勞動力開始向沿海流動並在煙台聚居。這也成為煙台城市興起和發展的基礎。

據統計,港口開放10年後,從事各行業的人員總數已經達3萬多人,其中外國人250人。這3萬多人中,從事港口活動的人員占從業人數的40%,主要是舢板工人和港口裝卸工人。其他行業如商業佔29.6%,客棧佔7.6%,海關和衙門僱員佔1.1%,洋行本地和僱員佔0.7%,小攤販佔16.9%。

可以說當時的從業人員的活動主要是圍繞港口而進行的,而煙台,由此成為了那個年代裡山東不可忽視的璀璨明珠,在黑夜中如燃燃火把,引多方匯聚,集各方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後發制人的青島交通

煙台的開埠歷史與比鄰而居的「孿生」城市——青島何其相似。青島也是在類似背景下開埠對外,甚至還比煙台晚了30年。其中的差距並非是一朝一夕便可泯滅的,但是青島的發展早已是「彎道超車」,讓開埠「老前輩」煙台難以望其項背。

那麼青島又是如何實現跨越時間的超越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關注到這樣一個關鍵節點:膠濟鐵路。

青島1891年開埠後,1904年膠濟線青島至膠州段通車;1902年7月1日,通車至濰縣;1903年4月12日,通車至青州。1904年3月15日,膠濟鐵路全線貫通。同年6月1日,膠濟鐵路及博山支線正式建成通車,幹線全長395.2公里,支線長45.7公里。橫貫東西、縱橫南北的青島交通「大動脈」就此初顯成效。

據當時資料來看,僅1904年膠濟鐵路全線通車的當年,鐵路運營獲純利數十萬。1905-1913年的8年間,客貨運營收入達1950多萬銀元。

膠濟鐵路的建成通車,使得青島與原本屬於煙台港腹地的山東各傳統商業中心緊密相連,山東傳統商路由此發生了巨大改變,青島很快確立了重要轉運港口和貿易貨物集散地的地位。與之對應的是,煙台港的地位隨之下降,逐漸喪失了原本山東主要貿易口岸的霸主地位。

俗語有言:「一步先便是步步先。」藉由便利交通條件迅速發展的青島在此後的百年間,更是抓住時代浪潮、站在了發展風口之上,不斷在快人一步的交通優勢上大力發展自己。

對比煙台,上個世紀前的開埠時超前的早已成為歷史中的一片過眼煙雲。來到新世紀,煙台彷彿陷入了交通怪圈,換句話說,煙台現有的交通建設早已跟不上時代步伐。

快速路實現煙台城市發展加速度

最近,煙台終於要「快馬加鞭」,在交通條件上加碼:大力建設多條快速路,以此來推動城市交通運輸網路的快速成熟。

根據官方發布的相關文件來看,經綜合測算,煙台快速路網規模約190-200km,幹線性主幹路規模約290-320km。

其中,按照「強東西、疏南北」幹線道路布局思路,在核心區和各組團中心區邊緣,形成「軸+網格」快速路布局,對外與高速公路一體化銜接,內部聯繫重要客貨運樞紐和城市重點發展片區,通過地面幹道快速銜接轉換。最終規劃形成「一軸一橫三縱+港區環」的快速路網,「一軸」為榮烏快速路,「一橫」為瀋海-紅旗-塔山北路快速路。「三縱」為奇泉路、德潤路、山海路,與規劃港區快速路環線合計總里程196.8公里。

可以說,從本次計劃規模看,煙台已立下決心,勢必要一改交通劣勢,「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可能有人會不理解:「現在大力建設交通,還來得及嗎?」

面對這種問題,或許這句話可以給你答案:「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來得及!永遠來得及!

換句話說,在城市競爭如此激烈化的如今,城市發展各要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且知,當下的城市競爭已不再是過去那種50分與80分的大比分差距了,而是大家都已經卯足勁、拿出自己的最好成績——90多分之間的比拼,「差之毫厘」,便是「謬以千里」。

或許,交通對於煙台來說正是那勝出的關鍵一分。

回到煙台快速路自身,從功能性上來看,快速路主要承擔各組團之間長距離快速交通聯繫,可以說是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它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流暢的交通服務、實現交通往來效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快速路更能節省大量路程時間,而時間對於現代人是最寶貴的資源——畢竟,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生命。

橫向對比其他大城市的快速路交通建設,它們無一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近及遠,青島東西快速路是青島歷史上的第一條城市快速通道。東西快速路作為青島城市規模迅速擴張時的重要交通線路,以比原來快出4倍的行車速度,化作一場「及時雨」緩解了青島當時的東西交通瓶頸與嚴重堵塞現象。

從此,開啟了這座城市東西協同發展的全新時刻。依託快速路,青島城市空間結構被快速優化,並且沿線周邊區域的交通狀況也相應地得到極大改善。以往遺留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因為快速路的出現有所改善,青島西部老市區與東部新區的聯繫因此變得更為緊密,整個市區的發展架構也正在變得更加均衡。

不僅如此,放眼全國,快速路所帶來的便捷交通條件先例比比皆是。上海、深圳、廣州高快速路建設已然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熱門規劃。煙台更不能蜷縮在以往山海小城、偏安一隅的「美好」之中,想要發展,還是要真正地拿出些硬實力、辦好些硬工程。

連接山與海,更是連接景與情

作為本次快速路的「打頭項目」,山海路備受矚目。

作為本次「一軸一橫三縱+港區環」快速路網中的「三縱」山海快速路,總長18.8公里,承擔芝罘區、萊山區南北向中長距離對外出行聯繫,與榮烏快速路和牟萊高速公路銜接,也是煙台南站重要集疏運通道。

但是,也因為這場聲勢浩大的快速路建設方案,引發了眾多聲音,有質疑、有建議、也有期待。

根據「網上民聲」顯示,有關「山海快速路」的建議、反饋早已超過100個,主要集中在大流量車流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干擾沿線居民生活所引發的居民不滿上。

對於以上問題,站在周邊居民角度來說,新的項目建設的確會帶來種種擔憂,這的確可以理解。

畢竟,山海路連接的應該是山與海、景與情,絕不能是問題與困擾。

因此,適當的建議反饋的確可以督促政府工作更完善,更是對山海路建設的負責。

針對民聲反饋,煙台政府不僅十分重視,同時迅速響應。在煙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對網友的答覆中反覆提到:「煙台市快速路系統專項規劃(草案)公示公告已在煙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進行社會公示與徵求意見,公示時間為2021年7月19日-8月18日,為期30天。歡迎各位網友在2021年8月18日前,將意見或建議反饋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電子郵箱byzxszk@yt.shandong.cn,也可將書面意見郵寄至煙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址:煙台市萊山區新苑路7號,郵編:264003,並在信封上註明『煙台市快速路系統專項規劃意見建議』字樣)。」

與此同時,對於居民們所擔心的環境污染問題,煙台政府也是特請交通規劃設計的專家們進行一一解答。

如市民主要關心的日照問題:山海路高架快速路高度基本上是9-11米左右,與常見大中型樹木高度相近,通過日照測量分析,南北向高架建成後日照影響區域在道路紅線範圍內,除非將建築建在道路上,因此山海路高架對周邊居民無影響。

還有對於山海路破壞自然景觀的擔憂,為此,山海路建設規劃中,預計會在50米寬的綠化帶中種植高大喬木,用綠色儘可能的掩映住鋼筋水泥,讓市民們享有更多的自然景色。

展望未來,我們可以想像,擁有了快速路網路加持的煙台必然會再次回歸交通優勢的衝刺賽道,竭力回到自己原有的位次上。擦拭凈過去歲月的塵埃,沿著嶄新的道路交通格局,堅定不移地大踏步繼續前行。萬里關山從此躍,至此唯有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