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與何澤慧
1948年,居里夫人之女伊萊娜和她的丈夫約里奧先生曾出席了一對中國夫婦的婚禮。
他們在儀式中致辭道:「親愛的錢先生,尊敬的何小姐,我們共同祝福你們家庭美滿,祝願你們的親密合作,在科學事業上結出豐碩的成果。」
這一番話中,歌頌愛情的同時,也對這對新婚夫婦將來在科學上的成就表達了極高的期待。
可伊萊娜和約里奧本就建樹頗高,又是什麼樣的人物能讓兩位地位崇高的科學家給出如此美好的祝福?
當時的這對新人,便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先生,以及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何澤慧女士。
錢三強與何澤慧
他們攜手摘下了科研領域無數的成就,而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也頗為感人肺腑。
這份姻緣,要追溯到那個在清華大學念書的青蔥時代。
錢三強與何澤慧天資聰穎,也都熱愛學習。高考選拔完成後,兩人都成為了清華大學的學生,就讀於物理系,還有幸成為了同班同學。
1932年的中國高校首次實行全國統考,而清華大學的物理系一共招生五十多人,而女生只錄取了三名,其中就包括何澤慧。
於是,錢三強也免不了平日里多分出些注意力,來關注班中為數不多的幾朵鮮花。
何澤慧
何澤慧的年齡是班級中最小的,而她甜美的容貌、兩條烏黑髮亮的辮子,以及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都完美契合了錢三強心底對於一個來自江蘇蘇州的「江南女孩」的所有設想。
由於這副仙女般的長相,何澤慧還被同學們戲稱為「工科美人」。
錢三強認為這個稱呼選的名副其實,但對他來說更加有吸引力的,則是何澤慧的成績。
她常年位居班級中的第一名。
於是乎,「美人」和「才女」的桂冠紛紛落在她頭上,讓這位氣質溫婉如水的女孩充滿了魅力,也緊緊抓住了錢三強的目光。
何澤慧大學畢業照
不過,這位實力過人的工科女神當年入學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幾乎差一點就與她所喜愛的物理系失之交臂了。
何澤慧的家中溫和底蘊深厚,父親何澄是一名文物鑒賞家,也是同盟會最早的成員之一。
她的外婆王謝長達是晚清著名的女權主義家、教育家,她創辦的蘇州振華女子學校理念先進、教學質量優秀,一度被視為江南清華預備校。
在這樣的環境中,她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學,成績優異,高考的時候以「上海女狀元」的身份入讀清華大學。
何澤慧
但面對這樣一位優秀的同學,接待她的物理系葉企孫教授卻對她說:「學物理是很艱苦的,女生學物理,難以學有所成。」
何澤慧曾氣憤地和錢三強回憶,憤憤道:「當時教授說女生一個也不要。結果我們就『造反』了,不聽他的。我說清華大學的招生簡章里確實沒有這一條規定啊!」
教授對女學生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紛紛勸她們轉系,但女學生們毫不退縮,堅定立場,說一定要留在物理系。
見幾人執拗,教授們沒有辦法,這次「造反」便最終獲得了勝利。
那年招進來的女生一共有十人,在教授和同學的勸說下,有不少人放棄了自己的堅持,但何澤慧堅持了下來。
何澤慧
這位執拗的才女撇撇嘴,捧著課本自如地穿梭在學校中,並不想理會這些刻板的言論。
最後,她成了留在物理系的3名女生之一。
得虧了她這樣執著、堅韌的性格,不然,他們就沒法在這裡見面了。錢三強一邊聽,一邊這麼慶幸地想著。
多年之後,錢三強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這位來自江南園林之城蘇州的女同學,樸素文靜、秀外慧中,給了我很好的印象。」
在錢三強眼中,同學何澤慧是一位溫婉、聰慧、貌美的江南才女,而在何澤慧眼中,同窗錢三強也有很多高光時刻。
錢三強
當時的學校餐廳安排座位時講究男女搭配,錢三強和何澤慧和其他六人被分配在一起,聚在一桌吃飯。
錢三強比同班的男生稍年長一歲,舉手投足間似乎總是帶著旁人沒有的翩翩風度,是個彬彬有禮的少年郎。
何澤慧後來了解到,錢三強同樣也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
他的父親錢玄同曾在青年時代留學日本,回國後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北京大學擔任教授。
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一起參加過新文化運動,是我國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
錢三強
父親的言傳身教,以及對他的嚴格要求,讓錢三強從小就博覽群書,培養了非常廣泛的興趣,來去之間待人接物也鬆弛有度。
優良的家風體現在錢三強的身上,也造就了一個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少年。
他專業能力強,學習成績也很拔尖,風趣幽默,頗有風度,讓何澤慧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或許交談中會有幾分赫然,眼神中難免透露出一絲愛慕,但何澤慧是個溫婉含蓄的女子,錢三強又是羞澀內斂的性格。
所以同窗幾年,兩人仍是保持著同學關係。
錢三強和何澤慧
那時,他們共同的好友于光遠也是同期的學生,他曾戲稱錢三強與何澤慧郎才女貌,是「才子佳人,天生的一對」。
這一戲稱被傳開,每當同學們這麼打趣他們,兩人聽了都會臉紅不止。
但那時兩人都沒有表明心意,所以聞言也只是當作朋友間的玩笑罷了。
他們沒有被少年時期的心動沖昏頭腦,而是將愛慕壓入心底,將目光放在了學業上,飛速汲取著導師教授的知識,將其付諸於實踐,充實而有意義地度過了大學的時光。
四年時間一晃而過,臨近畢業,同學們都要各奔前程,以後也不知能有多少見面的機會。
何澤慧
青澀的愛慕情緒在心中翻騰,何澤慧想到可能之後也見不到這位錢同學了,便坐在錢三強對面,柔聲問道:「錢三強,你畢業後打算做什麼呢?」
錢三強認認真真地回答道:「再看看吧,我希望能夠繼續深造。」
一句話說完,便沒了下文。沒有衝動的表白,也沒有大膽的挽留,這份雙向的情愫只好被主人收了起來。
現在可能不是好時機,再等等。他們都有需要去做的事情,現在有太多不確定。
兩人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對自己這麼說著,邁步前往大學生活的最後一段時間。
畢業時,何澤慧拿到的畢業論文是全班最高分,位居第二的,則是錢三強。
成績優異的同學們抬腳邁出了清華大學的大門,一步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沒有愛情的果實,但心中仍有夢想。兩人為了心中的道義,做出了自己人生的選擇,自此各奔東西。
1936年,畢業後的錢三強前往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擔任嚴濟慈所長的助理。
錢三強對這樣的學者心懷敬意,不論是交代下來的事情多麼微不足道,他都一絲不苟地認真完成了。
前排右二何澤慧,後排左一錢三強
嚴濟慈心生讚許,便告訴錢三強,之後將有中法教育文化基金會舉行的留法考試,建議錢三強報考入學名額。
錢三強感激之餘,又撿起了許久不碰的法語,認真地準備應考。
考試結果很快便出來了,意料之中,錢三強順利通過考試,獲得了前往法國留學的機會。
此時,他的父親重病在身,又恰逢蘆溝橋事變爆發,國難當頭,他的思緒難免沉重。
猶豫躊躇之際,父親看出了他的顧慮,便耐心勸導他:「這次的學習機會難得,你努力學習的知識,將來會對祖國有用。男兒立志,不能只顧近憂啊!」
錢三強與伊萊娜·居里
一句「對祖國有用」似乎戳中了他心底的某些東西,他認真地和家人、老師、朋友道了別。
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在那動蕩的時代,以滿腔熱血和報國之志作為黑夜中的啟明星,指引著自己前進。
他來到了法國,進入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在導師——居里夫人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的指導下,潛心學習,像一塊海綿一樣吸收著能觸及到的所有知識。
而另一邊,何澤慧在離開清華後,則選擇到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進修,攻讀博士學位。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出於抗日愛國熱忱,這個在異國他鄉孤身求學的女子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實驗彈道學的專業方向。
何澤慧
她還記得父親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何家的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個人前途,而是為了報效祖國!」
學習知識,然後打敗敵人。懷著這樣的念頭,何澤慧紅了雙眼,咬著牙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學習上面。
1940年,獲得了工程博士學位的何澤慧去了柏林,參加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
幾年後,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在那裡開始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
何澤慧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她的心血和勤奮讓她首先觀測到了正負電子的碰撞現象,被英國《自然》稱之為「科學珍聞」。
兩人心懷同樣的報國夢想,在不同的國家各有建樹,但期間卻因為二戰爆發,德國與外界的交流被禁止,他們一直無法取得聯繫。
1946年,國際基本粒子會議的中國同行合影
直到1943年,德法兩國沒有了交流禁令,一封信才從柏林離開,寄往錢三強所在的巴黎。
當時由於戰爭信比較敏感,最多只能寫二十五個法文單詞,要怎麼寫這封簡短的信件呢?
何澤慧思考良久後才落了筆。信的大意是,問錢三強是否還在巴黎,如果方便的話,麻煩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報平安。
何澤慧與錢三強大學時光的愛慕被吹斷了,但此時又因為這封信,那愛情的幼苗再一次破土而出,紮根在了兩人心上。
書信成了穿梭在兩個國家之間的青鳥,傳遞著他們的哀愁、擔憂、滿腔報國之情,以及在不自覺間被互相所吸引的情愫。
何澤慧與錢三強
兩人頗有共同語言,通信便越來越頻繁。「信的另一頭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這樣的念頭不知在多少個夜晚撫慰了他們焦躁而憂慮的心靈。
錢三強在與何澤慧聯繫的幾年裡也產生了感情,這份情愫遠遠強於學生時期。
等到1945年戰事接近尾聲,國內抗戰也勝利在望的時候,一份求婚信被他投遞到了柏林。
信上寫道:「經長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將等你一同回國,請回信。」
在炮彈轟炸中的柏林中,何澤慧拿起了筆,以同樣簡練風格答覆:「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愛情的花朵在這時結出了果,兩人距離甚遠,可兩顆心卻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於是一封信便能燃起那心底的燎原之火。
在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個春天,何澤慧離開德國,隻身一人來到了錢三強在巴黎的寓所。
他們在那個浪漫的城市裡,如期舉行了婚禮。
何澤慧身穿紅色的中式旗袍,和一身西服的錢三強手挽著手,向來賓鞠躬。台前應邀參加婚禮的,有工作中的好友,有令人尊敬的恩師。
約里奧感慨道:「居里先生和夫人曾經在一個實驗室中親密合作,之後我和伊萊娜又結為伴侶。似乎我們這樣的結合,在事實證明下是對科學是非常有利的。而今天,我們家的『傳染病』又傳給了你們。」
兩位新人聽完,相視一笑。他們把青春芳華給了實驗室,把真摯完整的愛情給了彼此,而今後,也會一起走下去。
婚後的生活中,何澤慧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科研事業。
有著兩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澤慧憑藉著她的實力,順利地成為了錢三強的同事,與他一起進行研究原子核裂變。
1947年初,他們正式發表論文,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的存在被證實,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伊萊娜·居里談起他們,言語中滿是讚歎,稱兩人是「中國的居里夫婦」。
後來,中國決定正式發展原子能核力量,錢三強便和何澤慧一起,帶著滿心的赤誠和報國之心,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錢三強前往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即之後的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職位,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都融入到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中去。
毛主席在一次專門研究發展中國原子能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中,對他和李四光說:「今天,我們都做小學生,就原子能問題,請你們來上課。」
他便為此盡心儘力,嘔心瀝血,各處招攬人才,將鄧稼先等人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去。
在同一時期,何澤慧則全身心地投入進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創建工作中去。
第一排右二何澤慧
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克服艱難險阻,長期在十分簡陋條件下開展工作。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努力,於1956年成功研製出性能達標的原子核乳膠,追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線。
她還積極領導參與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的實驗,開拓了中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
同時在快中子研究方面也頗有建樹,使中國快中子試驗工作很快趕上了當時的國際水平。
起初,何澤慧的名字和眾多科學家一起,也在兩彈的開發名單中。
但是錢三強親身領會過這一工作的艱辛,無時不刻伴隨著犧牲的危險,他心疼妻子,苦苦請求,將她的名字從名單中划去。
錢三強到蘇聯考察
但這並沒有阻擋住歷史巨輪的前進,何澤慧兜兜轉轉,最終還是成為了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用她的敏銳、聰慧以及無可掩蓋的才華為這項事業盡心儘力
她毫不猶豫地投身進了原子能實驗工作中,單單因為害怕危險就退縮,她這一身學來的本事又是為了什麼呢?
「學成歸來,報效祖國。」這是她最初的堅持,也是現在和未來的擔當。
當時,在原子點火中子源的研發過程中,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人都感到棘手,無法繼續推進研究。
最終,還是早就與中子打交道的何澤慧接手了這個難題,這才使得研究順利進行。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1964年,兩人參與研製出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慶,眾多科學家們紛紛熱淚盈眶。
他們對待科研的態度如此執著而熱誠,似乎再大的磨難也無妨將他們與科學分隔開。錢三強和何澤慧他們身上和科研的聯繫,是如此的緊密而熾烈。
不僅是對科研的態度,這對夫婦對於金錢與權力的看法,也出奇的一致。
中科院院士李惕碚曾寫道:「在何先生那裡,權位和來頭,排場和聲勢,以及華麗的包裝,都沒有作用。」
周光召也稱讚錢三強「是個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高風亮節」的人。
他說正是因為這樣,錢三強先生才受到全國人民的尊敬。
何澤慧、錢三強和錢思進
視金錢如糞土,視權力如煙雲。這對成就斐然的科學家夫婦,平日里的生活過得與尋常人家無異,似乎只要有實驗室可以研究,有彼此可以依靠,日子就能一直過下去。
奈何歲月無情,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不幸因心臟病逝世,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人,以及奉獻了一生的科學事業。
如今,何澤慧家裡仍然保持著和十幾年前一樣的布局。
那些充滿著回憶的擺件、一幅幅生動的相片,都被其主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不論是卧室還是書房,何澤慧都沒有多做變動,只是儘可能地保持著錢三強生前的樣子。
而那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三強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被她撫摸了一遍又一遍。
何澤慧與錢三強
他們的孩子錢思進回憶說:「我母親和彭桓武先生拿著勳章,到了父親墓前,給他念了授勛詞。」
而母親在父親墓前柔聲說話時,臉上與年少時無異的愛慕與眷戀,他能記一輩子。
錢思進知道,父親從未離去,也一直活在母親的心裡。
2011年,何澤慧女士也追隨著丈夫離開了,享年97歲。
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她發來唁電,對她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沉痛的哀悼。
這對從清華大學走出來的科研夫婦,有著讓人感慨的美好愛情,有著令人動容的優良品質。
他們留給人世的是寶貴的知識和科研數據,點亮了學習科學追求真理的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他們傳遞給人們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