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是1976年的大年三十,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春節,這一天本應是闔家團圓,親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聊天的日子,但這一天對毛主席來說卻是格外的痛苦。
有了解毛主席的小夥伴就會知道,毛主席在1976年9月9日逝世,這是毛主席過的最後一個春節。但令人心疼的是陪伴毛主席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和他工作多年的秘書、廚師等等。
毛主席的年夜飯有他最愛吃的武昌魚,可惜此時的毛主席已經老了,他的雙手無法握緊筷子,需要由秘書張玉鳳喂他吃。
按理說毛主席有過四任妻子,子女也是比較多的,那麼為何晚年沒有一個人陪在毛主席的身邊呢?毛主席這麼多年的春節是怎麼度過的呢?這一切都要從毛主席青年時期說起。
楊開慧就義,毛岸龍失蹤,毛岸英犧牲
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羅一秀,由於她和毛主席是包辦婚姻,毛主席始終不肯承認這樁婚事。毛主席的思想很先進,他並不喜歡包辦婚姻,所以他和羅一秀沒有感情也是很正常的。
1907年18歲的羅一秀嫁給年僅14歲的毛主席,非常可惜的是3年後羅一秀就因為痢疾病逝,去世時才21歲。事後毛主席多次去羅家拜訪,將羅一秀的父母當成自己父母對待。
楊開慧和毛主席
楊開慧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他們兩個是自由戀愛,且戀愛過程非常的甜。毛主席是楊開慧父親楊昌濟的學生,毛主席很好學,經常來到楊家請教問題,一來二去就和楊開慧熟悉起來了。
楊昌濟給毛主席等人指導功課的時候,楊開慧就搬著小板凳坐在一旁聽講。慢慢的楊開慧被毛主席認真的態度和積極地回答給吸引了,不過此時兩人之間的感情還只是普通的師兄妹。
1918年楊昌濟來到北京大學任教,巧合的是毛主席正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楊昌濟了解到毛主席處境比較困難,主動邀請他來家中居住,就這樣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感情變了。
毛主席對自己很嚴格,也是一個很自律的人,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毛主席始終堅持用冷水洗澡,以此鍛煉身體。毛主席的做法引起了楊開慧的吸引,讓她產生一種崇拜之情。
可以說是楊開慧先喜歡上毛主席的,她的喜歡太強烈,連自己的母親都發現了。楊開慧曾說過一句話:「我覺得我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的!」大家從這句話中足以看出楊開慧對毛主席的感情了。
1918年毛主席和楊開慧開始戀愛,1920年冬天兩人正式結婚。婚後的生活十分幸福,兩人之間的話題很多,毛主席甚至寫過一首詩,以此表示自己對楊開慧的思念。
關注過歷史的小夥伴就會知道,毛主席的詩作雖然有很多,但關於兒女情長的卻是少之又少。
毛主席
1922年楊開慧和毛主席的孩子毛岸英出生了,他是毛主席的長子,也是毛主席最喜歡的一個孩子。不過毛岸英的出生沒能阻擋毛主席革命的心,隔天毛主席繼續投奔事業。
1927年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臨走前毛主席叮囑楊開慧好好照顧自己和孩子。這本應該是很溫馨的畫面,沒想到這卻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最後一次對話和見面。
因為秋收起義的失敗,毛主席帶領將士們前往井岡山,在這裡他們度過了春節。當時部隊的處境不是很好,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最重要的是戰士們的士氣很低落,這對一支部隊可是很不利的。
為了鼓舞士氣,毛主席決定年底給將士們放3天假,除此之外每人還有3塊銀元。有錢有假還不算什麼,毛主席特意派人去寧岡殺豬,運到茨坪給將士們和百姓們平分。
毛主席這樣做的原因非常簡單,他希望在井岡山建立一處革命根據地,大家都知道建立根據地不僅需要有士兵,還需要有群眾的支持。
毛主席給每家每戶分豬肉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支持自己,而士兵領取銀元、假期和豬肉,士氣當然會大漲,不得不說毛主席真的很聰明。
之後的毛主席一直投身於革命中,根本沒有時間回家見妻子和孩子。
毛主席和周總理
1929年1月毛主席、朱德率領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進攻贛南地區。2月9日是除夕,此時毛主席又遇到了一個難題,由於天氣寒冷,資金缺乏,很多將士連一件棉衣都沒有,將士們的士氣低落。
毛主席和朱德將軍商討,想要找到一個恢復士氣的辦法,如果士氣再不提升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那麼如何提升士氣呢?大家都知道既然選擇了當兵,那就不怕苦,唯一難接受的也只有吃不飽飯了。
毛主席將軍需處長范樹德喊來,給他指派了一個任務: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要想辦法讓將士們吃上一頓飽飯,最好有豬肉吃!
范樹德接到命令後立刻帶領一些戰士前往村莊搜尋,村莊里一片寂靜,看不到一個人影。也許是因為村民們走的太過著急,所以各家各戶還有很多雞鴨魚肉沒有帶走。
范樹德看到食物後沒有立刻拿走,而是返回將這一情況彙報給毛主席。毛主席聽後決定以連隊為一個伙食單位,嚴格按照過稱算價打欠條的方式,不佔百姓一點便宜。
有了食物,戰士們終於可以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了,毛主席也格外開心,破例喝了點米酒。
第二天士氣恢復的戰士們利用大柏地有利地形,與劉士毅部戰鬥了十幾個小時,最終獲得了勝利。在這場戰爭中,我軍俘獲敵人800多人,繳獲槍支800多支。
毛主席
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被軍閥何健逮捕,21天後英勇就義,年僅29歲。就這樣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也去世了,而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小兒子毛岸龍也不知所蹤。
之前也說過毛岸英是毛主席最疼愛的長子,不過非常可惜的是他於1950年11月25日在朝鮮戰爭中犧牲。
毛岸英雖然是毛主席的長子,但他一生中卻沒有行使過「毛主席孩子」的特權,他和戰士們一起吃食堂,甚至和戰士們下鄉農作。
最重要的是毛岸英主動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大家都知道這場戰爭是非常危險的,儘管如此毛岸英還是義無反顧的前往。
毛岸英犧牲後,他的遺體沒有運回國,而是葬於朝鮮安平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毛岸英到死也沒有享受到「毛主席孩子」的特權。
小夥伴們看到這裡一定很疑惑,毛主席和楊開慧不是還有一個兒子毛岸青嗎?為何毛岸青在毛主席老年的時候也沒有陪在他的身旁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大家都知道毛岸青的身體一直都不好,自從他和邵華結婚後,他們便搬離了中南海,有了自己的小家。
毛主席不忍心身體不好的兒子還要照顧自己,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何毛主席晚年的時候,照顧他的是秘書等人,而不是毛岸青了。
賀子珍
賀子珍因性格和毛主席分離,毛毛失蹤
賀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起初賀子珍只是毛主席身邊的秘書,兩人的關係也只是普通的同事關係,不過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毛主席和賀子珍對彼此有意思。
毛主席對賀子珍說:「你是個好同志,好姑娘,我喜歡你。」就這樣毛主席和賀子珍於1928年結婚。
可能很多小夥伴們看到這裡非常疑惑,毛主席不是有楊開慧了嗎?怎麼還會迎娶賀子珍呢?
其實非常簡單,大家都知道當時通訊不是很發達,毛主席長時間沒有收到楊開慧的消息,再加上有人稱楊開慧已經死了,毛主席知道後很是傷心,每天都很頹廢。
為了不讓毛主席繼續頹廢下去,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決定派賀子珍前去照顧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和賀子珍應該是日久生情。
賀子珍和毛主席結婚後的感情還是非常好的,1932年賀子珍為毛主席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毛岸紅,小名毛毛。
毛主席和賀子珍
1934年2月13日是除夕,但毛主席卻迎來了自己人生的低谷期。從表面上來看,毛主席是中央政府主席,其實他在政治上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軍事指揮戰員。
毛主席受到冷落,來看他的人也越來越少。之後毛主席回憶這段經歷時曾說過:「那時候不但沒有人上門,連一個鬼都不敢上門。我的任務就是吃飯、睡覺和拉屎。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
這應該也是毛主席第一個清閑的除夕,毛主席也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專心陪他和賀子珍的孩子毛岸紅玩耍,直到賀子珍喊他們父子兩個去吃飯。
不過這種好沒有維持多久,就因為賀子珍的「神秘失蹤」而破壞了。
當時毛主席撤離了瓦窯堡來到延安後沒幾天,賀子珍就分娩了,為毛主席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李敏。
毛主席和賀子珍一起生活在磚窯當中,賀子珍的性子很急,說話快走路也快,這在女同志中可是很少見的。大家也知道毛主席的脾氣是出了名的不好,就這樣兩人經常吵架,並且吵得很兇。
賀子珍
1937年賀子珍同毛主席慪氣,輾轉來到蘇聯,她沒有理會毛主席的召喚和中央的指示。賀子珍帶著女兒和毛岸英、毛岸青共同生活,享受著異國他鄉的親情。
賀子珍在蘇聯的日子也不好過,她曾因李敏病重和兒童院領導發生爭執,領導出於報復,將賀子珍送進精神病院。直到10年後才回國,不過很可惜的是此時毛主席已經和江青結婚了,她只好留在東北工作。
大家看到這裡應該很清楚了,賀子珍和毛主席因為性格不合而分開。而毛主席和賀子珍的兒子毛岸紅,則在長征後被毛澤覃和賀怡撫養,毛澤覃犧牲後,毛毛下落不明。
唯一留下的女兒只陪伴了毛主席很短的時間,當李敏和孔令華結婚後,他們就搬離了中南海,1964年李敏夫婦搬進了兵馬司衚衕的一所普通民居里,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平民生活。
毛主席老年的時候也沒想過讓女兒來到中南海照顧自己,毛主席認為李敏有自己的家庭,不能讓她因為自己而放棄她的家庭,毛主席就是這樣一個為人著想的人。
毛主席和江青
江青和毛主席感情漸淡
江青是毛主席第四任妻子,也是最後一任。江青和毛主席第一次見面很戲劇化,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縣城附近召開會議,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參謀長的肖勁光都在會議中。
在會議的最後一天,肖勁光的夫人搭乘一輛運糧卡車從西安途徑洛川,隨行的還有從上海奔赴延安的青年演員藍蘋(也就是江青)。
會議結束後中央和軍委領導同志分別乘車回延安,當時江青身穿一件淺藍色的旗袍,坐在那裡尤其顯眼。樸素大方的裝束,窈窕的身材,美麗的外表,靈動的眼神,這是江青給毛主席的第一印象。
而江青對面前這位儒雅的人也有了一定的好感,最重要的是江青很崇拜此時的毛主席,覺得他是英雄人物,之後江青也曾說過:「英雄人物創造歷史,如果我不能成為英雄,也要成為英雄的終身伴侶。」江青嫁給毛主席的原因不言而喻。
有了解過江青的小夥伴就會知道,江青很大膽,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據毛主席身邊的秘書葉子龍回憶:「有一天江青找到我,把兩張戲票塞到我手裡,說是請主席看戲,要我也去。我把票交給毛主席,他真的去看了,是江青主演的平劇《打漁殺家》。」
之後毛主席在他的住處多次接待過江青,兩人於1938年夏天生活在一起,沒有舉行婚禮。
江青和毛主席
其實江青和毛主席的結合曾有多人不贊同,大家覺得江青的風評和人品都不好。江青嫁給毛主席之前曾和多人同居過,當地的人都覺得江青不是一個好姑娘,但毛主席沒有同意,他堅持和江青結婚。
江青嫁給毛主席後,可以用「善解人意」這四個字形容,這也讓不少人覺得自己是不是錯怪江青了。
江青給毛主席沏茶的時候,總是將茶杯的柄朝向毛主席,便於毛主席一伸手就能拿起;毛主席想吸煙的時候,她馬上去拿香煙,並點好遞給毛主席;毛主席想看書,江青立刻找出書籍放在他面前。
江青的性格本應該是張揚的,但她心中明白,此時不是張揚的時候,她收斂了許多。窯洞里有客人,她沏完茶後就離開,從不在旁邊插話,給人一種「賢妻良母」的感覺。
1940年春節,毛主席特意派人給長槍連送去不少豬肉,大家既激動又感動,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中央首長們也吃不到多少豬肉,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請毛主席跟我們一起吃年夜飯,大家看好不好?」
毛主席得知後很高興,他表示心領了,至於年夜飯就不去了。張久厚一聽毛主席不願去脫口而出一句:「不去不行!」毛主席聽後忍俊不禁:「你這哪裡是請客啊?分明是下令,看來我不去不行嘍。」
這天下午來的不僅有毛主席,還有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人,戰士們看後十分開心,這應該也是戰士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春節了吧。
毛主席
當時每逢春節期間,中央機關都會在延安地區安排文藝兵表演節目,邀請附近的鄉親前來觀看。有一次毛主席來到現場,他發現最前面留給中央首長的座位都是空著的,毛主席很是生氣。
毛主席認為鄉親們大老遠來看錶演很不容易,應該讓他們坐在前排才對,毛主席這席話一出就收穫了百姓的鼓掌聲,不得不說毛主席真的很關心百姓。
同年江青和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出生,儘管李訥不是毛主席的第一個孩子,但李訥的到來卻讓毛主席很是開心。江青生產的時候,毛主席親自到醫院看望並陪伴。
等到李訥周歲後,可以自己走路了,毛主席凡是參加輕鬆愉快的交往活動,都會帶上李訥,從這裡就能看出毛主席對李訥的疼愛是真心的。
前面說過最初的江青是收斂的,自從她生過孩子後,她的天性就被釋放了,她開始張揚起來。在之後的日子裡,毛主席對江青產生了不滿的情緒,江青喜歡出風頭,爭強好勝,而毛主席則是一個低調的人,就這樣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差。
在毛主席老年的時候,他和江青的感情已經沒有年輕時的親密了。
江青
毛主席的最後一個除夕
1976年的除夕是毛主席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令人心疼的是陪在他身邊的不是妻子,不是子女,而是工作人員以及秘書張玉鳳。當時毛主席走路和視力都出現了問題,平時走路都要靠工作人員攙扶。
江青身為毛主席的妻子,本應是由她照顧主席的,但他們兩人的感情本就不好,再加上江青和毛主席吃不到一起,所以他們兩個很早就分開吃飯了。
毛主席身為湖南人喜歡吃辣,而江青則喜歡吃清淡的食物。毛主席認為除夕就應該吃肉,不該吃餃子,江青卻認為這是農民行為,有些看不起毛主席,所以在毛主席老年的時候,他沒有和江青住在一起。
傍晚毛主席醒來了,工作人員攙扶著他坐到客廳沙發上,從卧室到客廳的距離很短,但毛主席走下來卻很吃力。毛主席坐在沙發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沒一會又回到床上休息。
等到吃年夜飯的時候,餐桌上卻沒有毛主席最愛的紅燒肉,原來醫生告訴工作人員,毛主席現在的身體不適合吃太過油膩的食物,廚師聽後只好放棄做紅燒肉,改做武昌魚。
除了武昌魚外還有什麼菜大家也不得而知,因為當時有過規定,毛主席每天的菜單必須及時銷毀掉,這也是對毛主席的一種保護吧。
毛主席
毛主席當晚吃得很少,只吃了幾口武昌魚和一些米飯,最重要的是這些還是秘書張玉鳳一口一口喂到毛主席嘴裡的。毛主席的手不能握住筷子,這讓在場的工作人員很是心疼。
據毛主席的秘書張玉鳳回憶:「年夜飯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時的毛主席不僅失去了『飯來伸手』之力,就是『飯來張口』也十分困難了!」大家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毛主席的身體真的不是太好。
原本喂飯的工作時子女的義務,但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去世了,毛岸龍和毛岸紅都失蹤了,毛岸青則因為身體不好需要養病。女兒們早已成家不和他生活在一起,毛主席也不想再打擾她們。
入夜之後毛主席隱隱約約聽到了鞭炮的聲音,之前工作人員考慮到鞭炮聲會影響毛主席休息,再加上周恩來總理不久前剛剛去世,放鞭炮有些不好,所以這是一個沒有鞭炮聲的除夕。
毛主席看著面前日日夜夜陪伴著他的工作人員,他有些於心不忍,只見毛主席對他們說:「你們去放些鞭炮吧,年輕人也該過年了。」
張玉鳳通知工作人員去買一些鞭炮,當屋外的鞭炮聲響起的時候,滿臉皺紋的毛主席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他人著想,不顧鞭炮聲打擾自己睡覺,讓工作人員去買鞭炮,享受一下除夕的快樂。這就是毛主席,一生都在實踐「為人民服務」。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享年83歲,這一天全國各地的群眾心情都很低落。9月18日下午2時50分,毛主席的追悼會準時在北京天安門召開,平時十分熱鬧的天安門變得很安靜。群眾手捧鮮花和蠟燭,進行禱告。
毛主席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奉獻給人民,他所做出的成就是大家始終不能忘記的。在生命最後一刻,毛主席已經說不出話了,他一生都沒有辜負人民,一生都在為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