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那年三月,西子湖畔,桃花初綻,一切都是含苞待放的美好,連情竇都還未開!
在眾多國民黨軍將領中,黃維算是一個性格比較獨特的人物,年輕的時候,黃維曾當過小學教員。後來他在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負責人趙醒儂的介紹下,報考了黃埔軍校,成為了黃埔一期學生。
黃維雖然有很濃重的書生氣,但是作戰勇敢,沒有其他的歪心思,蔣介石對他也十分欣賞。在經歷過多場大戰後,黃維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團長,第11師團長,第11師是陳誠的部隊,是國民黨軍嫡系中的嫡系,後來的18軍也是在此基礎上擴充的,十一師,十八軍,就是土木系的基本部隊,黃維也成為了土木系的核心人物,陳誠對他很器重。
1929年,黃維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學習,畢業之後,陳誠提升他為第31旅旅長。1933年3月,胡璉又升任11師副師長,5月,升任11師師長,之後又到蔣介石親自創辦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
1933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杭州軍政的一把手蔡仲初在家裡舉辦酒會,在這場酒會上,蔡仲初的女兒蔡若曙顯得格外耀眼,此時的蔡若曙十七歲,他比同時代的許多明星還要美得耀目,彷彿是從畫里走出來的江南美人,參加酒會的很多年輕將領,還有一些達官貴人紛紛邀請她跳舞,但是都被拒絕了。
在酒會的一個角落裡,一位年輕的年輕將領引起了蔡若曙的注意,此人就是黃維。此時的黃維29歲,身著新制的黃呢將校官服,腰間一把金碧輝煌的軍人魂顯得格外搶眼,金燦燦的領子上鑲有明晃晃的一顆星,雖然戎裝在身,但是依然散發著一股書生氣,眉宇間透漏著一股英氣。
黃維此時擔任11師少將副師長,這支部隊是國軍嫡系中的嫡系,黃維這樣的年齡就有如此高的成就,前途可以說是不可限量。黃維也很快吸引了蔡若曙的目光,向黃維走了過去,黃維並不習慣這樣的場合,一直盯著外面的月亮看,蔡若曙叫了黃維好幾聲,黃維才緩過神,蔡若曙看著他說:「今天的月色很美,難怪這屋子裡的佳人美酒都不能讓你多瞧上一眼。」
黃維回答道:「小姐說笑了,我只是不習慣這樣的場合。如果不是朋友硬拉我來,我是不回來的。」蔡若曙說:「可是我覺得這裡很浪漫啊,窗外有十里桃園,花開正盛,歲月莫不靜好!」黃維突然嚴肅起來:「浪漫!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如斯浪漫!」
蔡若曙接著又說:「將軍,我在你的臉上看見了一行詩呢:匈奴人未滅,何以為家先。」黃維表情更嚴肅了,說:「是嗎,此情此景倒也讓我想到了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不說了,小姐,我軍中還有事情,我們後會有期!」
蔡若曙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兒,不僅長得很漂亮,還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尤其是在書法造詣方面很高。也正是因為這麼好的條件,致使她未來夫君的要求也很高,一般的達官子弟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但是在見了黃維一面後,蔡若曙便整天茶不思飯不想,渾渾噩噩,滿腦子裡都是黃維的身影。蔡若曙的父親蔡仲初看出了女兒的想法,於是托朋友打聽黃維的情況,並把黃維的住址都找來了,給了自己的女兒。
蔡若曙得到黃維的地址後,開始對黃維進行猛烈的追求,黃維一開始其實是拒絕的,但是蔡若曙並不放棄,對他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追求,最後黃維終於同意了,兩人很快在杭州西湖舉辦了婚禮。結婚時,黃維已經升任國民革命軍第11師中將師長,是蔣介石和陳誠的心腹愛將,年輕有為,前途無量。
蔡若曙雖然是大家閨秀,但並不矯情,她一直竭力照顧整個家庭,黃維每次出征,都會為他準備好衣物。1937年初,黃維奉命到德國陸軍大學進一步深造,蔡若曙也跟他一同前往柏林。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蔣介石給在德國學習的黃維發去電報,要求其立刻回國參戰,抗擊日寇。當時國內局勢很混亂,黃維想讓蔡若曙留在德國,等形勢好轉了,再把妻子接回國。但是蔡若曙堅決不同意,表示要和他共赴國難。
黃維回國後的第二天,18軍67師師長李樹森身負重傷,67師群龍無首,黃維立刻被任命為67師師長,指揮67師和日軍在羅店激戰。羅店爭奪戰是淞滬會戰期間最慘烈的一場戰鬥,黃維多次率領部隊頂著日軍的炮火把陣地奪回來,67師是規模龐大的甲種團,但是在此戰中,六個團長陣亡四個,全師活下來的不到一個團。
淞滬會戰結束後,黃維升任18軍軍長,緊接著又參加了武漢會戰,指揮部隊抵抗日軍的進攻。1939年,日軍攻佔越南,威脅我國大後方雲南,黃維擔任54軍軍長,54軍也是中央軍部隊,下轄三個師,戰鬥力強悍,黃維率領54軍抗擊日寇的侵略。
黃維和其他的國民黨軍將領不太一樣,不貪污,也不納妾,不吃空餉。在部隊里,黃維講究和士兵們同甘共苦,經常風餐露宿,他唯一的財產就是滿屋子的書籍,只要不打仗,黃維就會成天呆在屋子裡看書。當其他國民黨軍將領的夫人都穿金戴銀時,黃維的太太卻穿得十分樸素,物質生活比出嫁前差很多,但是蔡若曙卻很滿足。
抗日戰爭期間,黃維在前線和日軍血拚,蔡若曙整天提心弔膽,但是卻不願意說出來自己的擔憂,因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為國家,為民族而戰,不想讓丈夫分心。
解放戰爭爆發後,蔡若曙堅決反對黃維參與進去,她不想自己的丈夫去充當內戰的炮灰,充當蔣介石的打手。黃維一開始也聽她的話,不願意帶兵打仗,而是留在後方辦學校,1947年,黃維到武漢籌備創辦新制軍官學校,擔任校長。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一場規模龐大的大決戰,蔣介石對此次戰役十分重視,把自己的所有優秀黃埔弟子和精銳軍隊都派了上去。蔣介石為了防止前線的將領叛變,把各位將領的家人都送往台灣,宋美齡前來勸蔡若曙去台灣時。
蔡若曙終於忍不下去了,竟然頂撞宋美齡,對她說:「蔣先生的意思我明白,這仗還沒開打,就把人家的家眷先送到台灣「保護」起來,那麼等到了戰場上,哪個還敢不為他老人家盡忠到底呢?我不是個不識大體的女人,也不是使小性子,我只是想跟我的丈夫死在一起,求夫人成全!」之後蔡若曙又拿西安事變中宋美齡隻身犯險舉例,終於說服了宋美齡,沒有去台灣。
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戰軍集中全部兵力把黃維兵團包圍在雙堆集地區。12月15日,在中野和華野的合力圍殲下,黃維兵團全軍覆沒,黃維被俘。當時國民黨方面不知道黃維被俘的消息,堅決宣稱黃維已經「戰死」。
1949年12月,蔣介石命人把蔡若曙等國民黨軍將領的家屬都帶到台灣。到台灣後,蔣介石給黃維舉辦了追悼會,但是蔡若曙不相信丈夫已經死了,大鬧了靈堂,帶著家人在五十年代初全部搬到了香港,想繼續尋找丈夫的下落,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1956年,蔡若曙得到黃維沒死的消息後,立刻去北京探望,並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看到了丈夫。當時只要在功德林認真改造的戰犯,都有機會被放出來,但是黃維堅持認為自己沒錯,對蔣介石十分愚忠。蔡若曙勸黃維配合改造,好和家人團聚,但是黃維不但不聽,還把她給罵哭了。
此後,蔡若曙為了能經常看到黃維,便把全家人都從香港搬到了北京,蔡若曙還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蔡若曙知道丈夫是個書獃子,喜歡讀書,每個月還會省下些錢去給黃維買書。黃維的子女當時對父親成見很深,蔡若曙便耐心地開導教育子女。
剛從香港回到大陸的時候,蔡若曙的年齡也不大,三十齣頭,風華正茂,長得比年輕時還要美艷。當時很多在內地的國民黨軍人妻子為了生活,都改嫁了,但是蔡若曙任憑多少人追求,都不同意,堅持要等黃維。1959年第一批戰犯釋放,通知有一批戰犯將被釋放,蔡若曙本來以為黃維可以被釋放,但是結果公布後,卻發現沒有黃維,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此後每次釋放戰犯,蔡若曙都去看,但是被打擊了一次又一次,精神上開始變得有點不正常。1975年,最後一批戰犯全部釋放,黃維也被放了出來,此時蔡若曙已經等了黃維整整27年,從一個風華月貌的大小姐等成了一個胖老太太。
黃維被釋放後到政協上班,有正式的工作,也有收入,也有了人身自由,但是蔡若曙的精神狀況卻大不如前。每天中午,晚上,她都會準時在樓下等,黃維晚出來一會兒,她都覺得好像要天塌了,怕丈夫再離開自己的身邊。
對於蔡若曙的精神異常,黃維並不理解,還說蔡若曙拖累家人,這讓蔡若曙十分自責,她曾服安眠藥自殺過一次,但是被救過來了。1976年5月8日,當時黃維在埋頭整理圖紙,蔡若曙走到他旁邊,想讓她陪伴一下,心煩意亂的黃維沖著她喊了句:「滾!」
蔡若曙愣住了,她的精神再一次崩潰了,頭也不回地出了門,跳進了護城河。黃維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但是等他反應過來衝出去的時候,蔡若曙已經跳河了。黃維慌了,立刻跳進護城河裡,他想再一次救出自己的妻子,但是由於年逾古稀,並沒有把妻子救出來。這一天對黃維來說,可能比雙堆集被俘更加痛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