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曾貼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為最後一份尊嚴

2020年10月01日18:24:04 歷史 1748

太監,古代宮廷中被閹割掉的男性,明清兩代的皇宮內曾經使用大量的太監和宮女,照顧皇帝和後宮的妃子們的生活起居,據史料記載,明朝時期的內監人數過萬,這應該是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的頂峰。到了清朝,太監的數量有所減少,乾隆時期約有2800多人,此後基本都持續2000上下,直到民國二年(1913年),還有1500多人。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曾貼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為最後一份尊嚴 - 天天要聞

瑾妃(端康皇太妃)和太監們的合影

1923年6月27日晚,紫禁城內的建福宮突然起火,大量房屋被燒毀,嘉慶皇帝珍藏在建福宮內所有的珍貴的文玩字畫和稀世寶物也全部化為灰燼,這讓溥儀大為惱火,他懷疑時太監們放的火,原因是有人偷了建福宮的寶物怕被查到。此後宮內有發生了太監行兇事件,因此溥儀經過再三考慮,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下令將所有太監驅逐出宮。

孫耀庭青年:貼身伺候婉容和溥儀

後來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太監」的孫耀庭也是在這時也離開待了7年的紫禁城,回到了天津靜海老家,但沒過多久,端康皇太妃想起了這個曾經侍奉過她的機靈小太監,派人將孫耀庭從老家召回了宮內,在偶然的一次見溥儀時,又被留下開始貼身伺候婉容和溥儀,這時的孫耀庭感覺自己達到了人生巔峰,因為每一個太監的終極目標都是伺候皇帝皇后。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曾貼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為最後一份尊嚴 - 天天要聞

孫耀庭談到被溥儀留下時的感受

1924年,馮玉祥倒戈進京,命令鹿鍾麟將溥儀等人趕出紫禁城,當然也包括所有的宮女和為數不多的幾個太監,孫耀庭出宮後繼續跟隨婉容在攝政王載灃家裡伺候,僅僅過了一個月,婉容跟隨溥儀去了天津,孫耀庭從此徹底「失業」。

此時孫耀庭沒了去處,只能再次回到天津老家,他當了8年太監,對於老家的生活環境根本適應不了,更不用說下地幹活了,完全靠兄弟的接濟勉強度日,時間一長,連兄弟們也開始嫌棄他,孫耀庭在老家再也待不下去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曾貼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為最後一份尊嚴 - 天天要聞

孫耀庭

孫耀庭中年:到太監聚集的興隆寺落腳

1926年孫耀庭聽說溥儀和婉容在天津,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前去尋找,試圖回到主子身邊,好不容易打聽到溥儀的住處,門口的警察連門都沒讓進,他只好到處流浪,生無可戀,無奈最後只能來到以往太監們的終老之地:興隆寺。

興隆寺曾經在出了宮的太監們中非常有名,任何一個太監想在這裡終老是有很嚴格的條件的,不僅需要在出宮前繳納一定數額的費用,而且還需要在出宮後在這裡做四年雜役,同時不準有不良行為才可以最終被「錄取」。晚清時期的興隆寺內大部分都是非常有錢的太監,溥儀趕太監出宮後,大量無安身之所的太監湧入這裡。

雖然興隆寺聚集的都是同病相憐之人,但還是會根據擁有財富的多少分為三六九等,有錢的太監可以花錢雇窮太監伺候,甚至還有在這裡娶媳婦的。孫耀庭身無分文來到這裡,受到了另一名太監馬德清的照顧,才安定下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曾貼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為最後一份尊嚴 - 天天要聞

孫耀庭和來訪的人合影

孫耀庭晚年:為保留尊嚴,30年不洗澡

解放以後,興隆寺成為公共場所,此時全北京還健在的30多位太監全部集中到這裡,政府為了接濟他們,每人每月發16塊生活費,冬天還能多8塊煤火費,孫耀庭由於能寫會算,成為寺廟裡的管理人員,積極的工作態度讓孫耀庭不僅工資漲到35塊,而且成為全北京寺廟管理組的成員。

七十年代末,孫耀庭從興隆寺搬到了廣化寺居住,沒過幾年,曾經照顧過孫耀庭的老太監馬德清在廣化寺去世,耋耄之年的孫耀庭成為中國最後一個在世的太監,同時也成為清朝滅亡和太監這個群體從歷史上消失的唯一親歷者。

孫耀庭晚年時期,生活上受到了很多人的照顧,過得很安逸,但年輕時幾天就洗一次澡的他,卻在人生最後30年間沒有再洗過一次澡,因為他明白自己與正常男子的區別,為了保留最後一份尊嚴,他只能這麼做。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曾貼身伺候婉容,30年不洗澡只為最後一份尊嚴 - 天天要聞

溥傑為孫耀庭的自傳題序

作為「活歷史」的孫耀庭,上世紀90年代接受了很多人的採訪,對於宮中的往事他總是知無不言,並且非常熱情地接待每一位來訪者,有作家根據他的自述,寫出了《末代太監秘聞———孫耀庭傳》,並找到末代皇帝溥儀的親弟弟溥傑題序,這讓孫耀庭很激動,他說:「真沒敢想,二爺能給咱這本書寫序。咱過去是奴才呀!這可真是一舉揚名天下知啊⋯⋯」

1996年12月17日晚,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在廣化寺走完了他的一生,終年94歲。

歡迎關注小辮兒說歷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