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2025年05月25日01:12:15 歷史 1062

1928年8月25日的深夜,江西思順墟的土樓里燭光搖曳。留著及胸長須的青年將領推開木門,對著黑洞洞的槍口平靜說道:「崇全,把弟兄們帶回去,革命不差你一條好漢。」

話音未落,兩聲槍響撕裂寂靜——25歲的紅軍參謀長王爾琢仰面倒下時,濃密的鬍鬚上沾滿血跡,手中還攥著勸降用的《共產黨宣言》。

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 天天要聞


黃埔淬火:蓄鬚少年的革命啟蒙

1903年生於湖南石門縣的王爾琢,自幼在《申報》上讀著時局動蕩的新聞長大。19歲考入湖南甲種工業學校時,這個偏愛《孫子兵法》的工科生,常在筆記本上塗抹「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功」的狂草。1924年考入黃埔一期,他特意蓄起鬍鬚明志:「革命不成,誓不剃鬚!」

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親自栽培下,王爾琢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沙盤推演課上,他能用竹籤模擬出三個師的運動軌跡;夜間突襲訓練,總教官何應欽驚訝地發現這個「大鬍子學員」帶兵穿越叢林竟無一人觸發警報。北伐期間,他率敢死隊奇襲南昌城門,用竹梯攀牆時被流彈擊穿左臂,仍咬牙指揮部隊奪取彈藥庫,此戰讓他獲贈「王鐵臂」的稱號。

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 天天要聞


三河壩烽煙:七百勇士守雄關

1927年10月的三河壩,成為檢驗革命者成色的熔爐。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受挫,朱德將最後的家底——2500人交給王爾琢斷後。面對錢大鈞部三個師的追擊,這個24歲的參謀長獨創「梯次阻擊」戰術:將韓江上的漁船改造成移動火力點,用竹排架設浮橋實施戰術機動。

最危急時刻,王爾琢親率700勇士死守筆枝尾山。當敵軍炮彈炸斷指揮所電話線時,他點燃祠堂里的鞭炮迷惑敵人,帶著傳令兵穿梭在火線間傳達指令。三天血戰後,陣地上僅存300餘人,卻為主力轉移贏得寶貴時間。朱德撫著王爾琢被硝煙染黑的鬍鬚感嘆:「爾琢之才,可當十萬兵!」

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 天天要聞


井岡淬劍:朱毛會師鋪路人

1928年春天的湘南大地,王爾琢創造了軍史上的奇蹟。他帶著改編後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敖山廟設下「空城計」:命令炊事班架起百口鐵鍋煮飯,灶火綿延數里;派赤衛隊員在山谷敲打鐵桶模仿機槍掃射。追擊的湘軍一個團誤判紅軍主力在此,竟不戰而退。

正是這場教科書般的阻擊戰,讓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順利抵達鄱縣。4月28日龍江書院的門檻前,留著大鬍子的王爾琢緊握毛澤東的手:「毛委員,朱軍長讓我來接應你們!」此刻,他麾下的二十八團已成為紅軍最精銳的「鐵軍」,全團1900人裝備著罕見的哈奇開斯機槍和克虜伯山炮。

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 天天要聞


思順墟驚變:信任背後的致命槍聲

1928年8月25日,王爾琢倒在袁崇全槍口下的那個夜晚,本有三次機會改寫命運。當林彪建議「機槍掃射叛軍」時,他拍案而起:「二營弟兄多是耒陽子弟,豈能自相殘殺?」追至思順墟,參謀提醒「袁賊必反」,他仍執意孤身勸降:「崇全與我同飲湘江水,斷不會……」

歷史檔案記載了殘酷的細節:袁崇全的駁殼槍抵住王爾琢心口連開兩槍,距其勸降時僅隔七步。士兵在叛徒行囊中搜出與國民黨往來的密信,日期顯示叛變謀劃早在半月前。朱德聞訊砸碎茶碗,毛澤東提筆寫輓聯時淚透宣紙,而接任二十八團團長的林彪,從此在軍裝上永遠別著王爾琢遺留的黃埔校徽。

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 天天要聞


將星隕落後的歷史褶皺

王爾琢犧牲三個月後,紅四軍整編時的幹部名冊顯示:原二十八團軍官67%來自黃埔前四期,而新提拔的幹部多是農民出身。軍事學者金一南曾推演:若王爾琢活到1955年,以其在井岡山時期的地位(紅軍第四號人物),極可能位列元帥前三。

更深遠的影響藏在軍事傳承中。王爾琢在三河壩首創的「彈性防禦」戰術,被林彪發展為「一點兩面」;他在敖山廟的疑兵之計,演化成彭德懷的「蘑菇戰術」。就連那部沾血的《共產黨宣言》,後來也由周恩來轉交聶榮臻,成為華北抗戰的「精神火種」。

紅軍將星王爾琢,深得毛澤東朱德器重,若不犧牲或排在元帥前三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王爾琢傳》(中央文獻出版社)
《南昌起義全記錄》(軍事科學出版社)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黃埔軍校將帥錄》(廣東人民出版社)
《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解放軍出版社)
《早期紅軍將領研究》(黨史研究出版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著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路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裡,發生著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著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著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