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2025年03月23日15:42:05 歷史 1460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文|徐 來

編輯|徐 來

《——【·前言·】——》

周朝的最古老諸侯國——衛國,在秦漢三國的風雲變幻中,依舊屹立不倒,直到秦二世的殘暴,才徹底滅亡。

它是如何在強敵環伺、歷史更替中生存下來?什麼樣的策略與智慧,讓一個小國在如此動蕩的時代中,硬生生地活到了最後?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存續時間與滅亡節點

衛國存續時間超過900年,歷經41代君主,堪稱周朝歷史中最長壽的國度。

其國祚始於公元前1115年,即西周初年,周公旦將其弟康叔封為衛君,建立了衛國。

衛國的滅亡時間至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胡亥衛君角為庶人,歷時907年。

從西周到春秋戰國,再到秦漢,它的存在經歷了無數次生死危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衛國沒有立即滅亡,它在秦國的統治下,保持了「附庸」的地位,直到秦二世胡亥,才徹底廢除衛國的存在。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即便如此,衛國的宗室後裔,在漢代仍然被封為「周子南君」,延續祭祀東晉時期。

如果算上文化血脈的延續,衛國實際存續了近1400年。

衛國的歷史,從根本上講,是一個小國如何在強國的夾縫中,憑藉靈活的政治策略與文化優勢,在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中,頑強生存的傳奇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歷史脈絡與生存策略

衛國由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姬封建立,最初的都城設在朝歌,被賦予監視商朝遺民的任務。周武王去世後,康叔平定「三監之亂」,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逐漸成為周朝宗室的核心諸侯之一。

西周中期,衛武公因協助周平王東遷平戎有功,被晉陞為公爵,使得衛國成為了,當時周邊強國之一,與秦國、鄭國並列,勢力一度強盛。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在衛國的早期歷史中,它依靠軍事力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還通過周朝宗室的地位,在政治上獲得了足夠的支持。

衛國初期的強盛,與周朝中央集權的穩定和周邊強國的平衡息息相關

衛武公的成功,可以看作是衛國早期政治智慧的體現,它巧妙地利用了周朝的內外局勢,鞏固了自己的國運。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進入春秋時期,衛國面臨了諸多危機。

其中最為人知的,是公元前660年,衛懿公因「好鶴亡國」,被赤狄攻破都城,衛國幾乎滅亡。

衛懿公的奢侈與荒淫,使得國力衰退,最終導致衛國被敵軍攻破,僅剩下五千名遺民逃亡。

衛國憑藉著齊桓公的援助,遷都至楚丘,採取了「輕賦平罪、通商惠工」的政策,短短三年內經濟恢復,國力逐漸恢復。

衛國的恢復更多的是其,自身的政治手腕和民生治理

通過精簡賦稅、發展工商業,衛國迅速恢復了經濟,並且重建了300乘戰車的軍隊,成為春秋時期的復興典範。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衛國活了下來,而且通過對內政策的改革與對外聯盟,成功度過了這次危機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衛國逐漸向戰國時期的弱國化轉變,面對更加強大的魏、秦等列強,衛國不得不採取「依附」的策略。

戰國時期,衛國已經喪失了曾經的強盛地位,成為了魏國、秦國等大國爭奪的附庸

為了避免被吞併,衛國在公元前254年主動降爵,從公爵降為侯,再降為君,並主動與魏國、秦國結成聯盟。

衛國的這一策略雖然削弱了自身的獨立性,但卻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國家地位,避免了直接被吞併的命運。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衛國在這一階段的生存智慧,正是主動尋求強國庇護。

通過與魏國、秦國的聯盟,保留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即便如此,衛國的命運依然不可避免地與這些大國的興衰緊密相關,最終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衛國依然未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秦漢時期的特殊延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衛國也沒有立刻滅亡

衛國的政治實權早已喪失,但在秦朝的統治下,依舊保持著一定的地位。

衛國的最後一位國君,衛君角,被遷至野王,保留了祭祀權,衛國成為了「存國不存政」的象徵,不再擁有實質性治理能力,卻依然保留著,祭祀和象徵性地位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秦朝的政治環境不寬容,尤其是在秦二世胡亥繼位後,殘暴的統治加劇了,對所有異類和殘餘勢力的打壓。

公元前209年,胡亥廢除了衛君角的封號,將他降為庶人,衛國正式滅亡

這一事件標誌著,衛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終結,但它的文化和宗族傳承沒有完全消失。

秦朝早早終結了衛國的政權,衛國的宗室後裔,依然保持著某種象徵性的存在,成為一種文化的延續。

漢朝繼秦而立,繼承了許多周朝的傳統,尤其是在尊崇周王室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為了尊崇儒家文化,封衛康叔的後裔姬嘉為「周子南君」,賦予他祭祀周朝的權利。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這一舉措是對周朝文化的延續,也是對衛國歷史文化的認可與尊重。

「周子南君」這一稱號,讓衛國的宗室後裔在漢代得以延續,並且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保持著傳統的祭祀權。

衛國早已滅亡,這個名號卻成為了,周朝與衛國之間的一座歷史橋樑。

通過這個祭祀制度,衛國的血脈延續到了東晉時期,直至公元420年,衛國的祭祀傳統,才因宗室後嗣絕嗣而終結。

若算上文化的傳承,衛國的歷史延續時間已經接近1400年。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存續密碼分析

衛國的歷史脈絡,清晰地展現出其高超的生存策略,尤其是在戰國時期,衛國面臨的壓力巨大,它不得不採取靈活的政治手段,以保證國家的生存。

通過降爵的方式,衛國巧妙地避免了,成為大國吞併的目標。

衛國主動依附於強國,確保了自己的生存空間,這讓它在多次大規模戰爭,和政治動蕩中保持了獨立性。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衛國通過這種「低調」的方式與魏國、秦國結成聯盟,保證了自己的國運不至於完全斷裂。

尤其是通過聯姻和降爵,衛國避免了與其他強國的直接衝突,這成為其存續的關鍵策略之一。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其獨特的文化融合能力

衛國在周禮和商遺風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衛文化」。

衛國繼承了商朝的禮樂傳統,同時也吸收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形成了融合的文化體系

這種文化的多元性和適應性,使得衛國在面對內外壓力時,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

特別是在春秋時期,衛國培養出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商鞅、吳起、呂不韋荊軻等,許多歷史上關鍵的人物,都與衛國有著直接的聯繫。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孔子曾稱讚衛國為「衛多君子」,認為其文化的融合能力,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動力。

這些文化積澱塑造了衛國的韌性,也為它在動蕩的歷史中,提供了生存的力量。

衛國地處中原核心地帶,這一點對於它的存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衛國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這一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了列國博弈的「緩衝地帶」。

在多次的戰爭與衝突中,衛國的地理位置,使它免於成為最先被吞併的目標。

尤其是在春秋時期,衛國依託周邊大國的平衡,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巧妙地降低了被吞併的優先順序。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一直苟到秦漢三國都沒了,它還存在 - 天天要聞

其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衛國在各國博弈中,能以較小的代價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聰明的政治策略、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地理優勢,成功地讓衛國延續了,近千年的歷史。

即使在強權面前,它依然保持著某種形式的存在,直到歷史的車輪最終將其碾過。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