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21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154次會議議決改北京為北平,建立特別市政府,直隸國民政府。8月21日,北平特別市政府正式成立。依7月3日公布的《特別市組織法》,設市長1人,參事若干人,下置秘書處及財政、土地、社會、工務、公安、公用衛生、教育等8局。1930年6月降為河北省轄市,11月改隸為行政院直轄市。1937年7月,北平淪陷。
歷任市長:
何其鞏(1928年6月任),安徽桐城人,馮玉祥核心幕僚,被列為「西北軍十大文官」之一。其短暫任期內試圖平衡各方勢力,但終因蔣馮閻派系鬥爭而卸任。
張蔭梧(1929年6月任),河北博野人,晉軍將領。中原大戰後因閻錫山勢力衰退,他脫離晉系返回河北,轉向地方自治活動。
周大文(1931年2月任,到任前由胡若愚暫兼代),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天津,張學良結拜兄弟。
袁良(1933年6月任),浙江杭縣人,原奉系官僚,後轉向國民黨中央。他是民國時期北平市長中任職時間最長、治理成效最顯著者之一,也是南京中央政府在華北地區的代表人物。
秦德純(1935年11月任,到任前由宋哲元兼代),山東沂水人,西北軍宋哲元派實際上的二號人物,長期負責華北對日外交事務,被蔣介石視為「華北關鍵人物」。
1945年8月,北平光復,北平市政府重建。1947年1月13日行政院公布北平市政府《組織規程》,市政府直隸於行政院,設市長1人,參事2人,下置民政、財政、教育、社會、地政、衛生、工務、公用、警察等9局,以及秘書、總務、新聞、外事、會計、統計等處。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歷任市長:
熊斌(1945年8月任),湖北禮山人,馮玉祥核心幕僚之一,馮玉祥失勢後轉向國民黨中央,並憑藉出色的軍事與行政能力躋身高層,在戰後北賓士理中扮演關鍵過渡角色。
何思源(1946年10月任,到任前由張伯瑾代理),山東菏澤人,著名教育家。他是戰後北平重建的關鍵人物之一,但因其主張和平解決北平問題,遭蔣介石罷免。
劉瑤章(1948年6月任),河北安新人,傅作義與蔣介石博弈下的過渡性官僚。他任職僅半年,且北平實際控制權逐漸被傅作義掌握,其市長職權逐漸邊緣化,最終隨傅作義起義而結束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