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2025年03月17日06:40:17 歷史 6854

本報記者  胡婧怡  陳熙芮  白紫微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華晨寶馬瀋陽生產基地總裝車間內,一批新能源汽車下線。 華晨寶馬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戴鶴軒。 受訪者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尼科萊利斯(中)與醫務人員共同指導截癱患者使用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進行步行訓練。 宣武醫院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尼科萊利斯。 受訪者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迪亞洛(前)在浙江金華市浦江縣上河村體驗當地傳統文化。 受訪者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非洲博物館志願者(右一)向觀眾介紹館內藏品。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供圖

世界需要交流,創新需要合作。中國開放的大門將始終向各國人才敞開。外國專家在華工作、生活的經歷,是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的生動縮影。2024年,共100名外國專家獲頒中國政府友誼獎,本報記者採訪了其中6位獲獎者,講述他們與中國的友誼和故事,分上下篇推出。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

攜手中國夥伴,實現互惠共贏

「友誼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力量。」在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儀式上,來自德國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如是說。

10多年前,戴鶴軒第一次來到遼寧瀋陽,那時華晨寶馬僅有一座工廠,每天僅能生產汽車100輛。如今,瀋陽擁有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全球售出的每4輛寶馬汽車,就有一輛是「瀋陽製造」。「我感受到了遼寧深厚的工業底蘊,更看到了一個潛力無限的中國。」戴鶴軒不禁讚歎。

在戴鶴軒看來,華晨寶馬是德國工程與中國速度、中國創新強強聯合的典範。自8年前進入華晨寶馬任職以來,他一直致力於推進公司本土化,將其融入中國汽車產業整體發展之中。「中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寶馬所追求的『精益、綠色、數字化』生產戰略是一致的。我們與中國夥伴緊密合作、互惠共贏,共同促進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繁榮發展。」戴鶴軒介紹,華晨寶馬目前在中國有約460家供應商,其中一些已成長為行業領導者,在全球開展業務。

在戴鶴軒帶領下,華晨寶馬高度重視綠色製造,堅定支持中國「雙碳」目標。瀋陽生產基地及全國37個非生產場所已經採用100%可再生能源電力,40%以上的遼寧供應商、全部一級動力電池供應商和全部鋁錠供應商已開始使用綠色電力生產。公司還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積極推動生產數字化轉型。2022年建成投產的鐵西工廠里達廠區,是寶馬集團全球首個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的工廠。整個瀋陽生產基地目前已上線約百項人工智慧應用場景。

工作之餘,戴鶴軒帶領團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僅開展了「bmw中國文化之旅」「bmw美麗家園行動」等公益項目,還推動瀋陽德國學校的發展,促進中德教育文化交流。他本人也擔任浙江省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型智庫顧問委員和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對我和華晨寶馬而言,中國是我們的家,我們有責任關愛這個家園。」戴鶴軒表示,公司將不斷創新,與中國合作夥伴實現互惠共贏,為中國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創造更多長遠價值。

巴西神經生物學家、腦機介面技術研究先驅米格爾·尼科萊利斯——

創新腦機介面,促進科研合作

「我從未想到有一天會得到中國政府如此高的認可,這或許是我職業生涯中獲得的最崇高榮譽之一!」巴西神經生物學家、腦機介面技術研究先驅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對記者表示,希望他獲頒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能激勵更多巴中兩國學者開展更深入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

尼科萊利斯因在腦機介面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享譽國際,被譽為「腦機介面之父」。自上世紀末以來,他專註於研究腦機介面,讓大腦直接控制機器人、機械臂或計算機等外部設備。該技術通過讀取和解碼腦電信號,將人的意志轉化為指令,實現無須依賴肌肉或語言的機電控制。

「我主要將這一技術應用於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只有實現安全、有效、可負擔,才能惠及更多普通患者。」尼科萊利斯介紹。研究表明,全球超30億人飽受神經系統疾病困擾,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健康不良和殘疾的主要原因。2014年,尼科萊利斯發起了「重拾行走計劃」,吸引來自25個國家的150多名學者參與其中。

近年來,尼科萊利斯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以下簡稱「宣武醫院」)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創辦《腦網路疾病》英文學術期刊,開展了中國首個腦機介面註冊臨床研究項目,共同探索外骨骼機器人在截癱患者康復中的具體應用。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宣武醫院牽頭中國首個癲癇植入式腦機介面Ⅲ期臨床器械臨床項目,組建腦機介面、介入腦機介面等15個學術團隊,開發國內領先水平醫療技術20餘項,其中植入式腦機介面、閉環刺激外科器械數量占業內在研產品數的85.6%。

「我們和宣武醫院的合作是很好的範例,值得推廣。我們會努力擴大腦機介面的醫療應用規模,幫助更多患者重獲『動力』。」尼科萊利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巴中兩國可以繼續在基礎神經科學、臨床治療實踐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我也會盡我所能,鼓勵並支持更多國際學者加入其中。」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馬里籍高級研究員、非洲博物館館長約羅·迪亞洛——

搭建文化橋樑,增進中非友誼

「這是莫大的光榮、巨大的鼓勵!這不僅是對我個人,更是對非中友誼的肯定。」馬里學者、前外交官約羅·迪亞洛激動地對記者說。他利用自身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跨文化經驗,積極推動中非文化交流,獲頒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

迪亞洛與中國的緣分在其童年時期便已悄然種下。「父親經常在家播放中國歌曲給我聽,讓我在懵懂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迪亞洛介紹,受此影響,他高中時開始學習中文,閱讀了不少與中國相關的理論著作。此後,中國醫療隊幫助母親擺脫多年病痛困擾,更讓他對中國產生深厚的感情。中國不再只是歌聲與書本中的印象,而是給予實際幫助、承載真摯友情的溫暖存在。

2013年,迪亞洛來到中國擔任馬里駐華大使館一等參贊。2017年,他加入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擔任非洲博物館館長及非洲法語國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承擔研究生教學、科學研究及非洲博物館的文物考證工作。他面向中國學生開辦「非洲地理和非洲文化」專題講座,對非洲博物館內1000多件展品進行考證,組織讀書交流會向中國學生介紹中非合作現狀。「文化交流是促進民心相通、增進友誼的關鍵。加強文化交流有助於推進非中命運共同體建設。」迪亞洛說。

在中國工作的這些年裡,迪亞洛走訪了許多鄉村、企業、學校和基層政府,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讓我產生了將在中國的感悟分享給全世界的強烈願望。」近年來,他以英語、法語、斯瓦希里語等多種語言發表100多篇文章,向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講述中國發展故事。迪亞洛表示,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推動非中文化交流,加強與非洲學者和年輕人的對話,讓更多非洲國家民眾了解真實的中國,「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7日 17 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