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2025年03月15日15:43:07 歷史 1516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在長沙城北三十里外,影珠山南麓的一片青松翠柏之中,靜靜地卧著晚清名臣左宗棠的長眠之地。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這座陵墓,宛如一部無言的史書,歷經136年的風雨洗禮,依然保持著令人驚嘆的完整。石砌的墓圍堅實如初,不曾有絲毫坍塌的跡象,彷彿在堅守著對墓主人的承諾;贔屓(bixi)馱負的墓碑上,字跡如新,每一筆每一划都像是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就連墓前供桌上的香灰,也常年溫熱,似乎在傳遞著後人對這位英雄無盡的敬仰與追思。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當晨霧如輕紗般漫過山坡,那朦朧的霧氣中,常能看見身著布衣的老者,手持竹帚,緩緩清掃著落葉。他們的身影,在這片寧靜的墓園中顯得格外質樸與堅定。這些老者,便是自光緒十一年延續至今的守墓人後裔。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個民族對英雄最真摯、最質樸的守候。每一次清掃,每一次擦拭,都飽含著他們對先輩的敬重和對歷史的敬畏。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沿著青石鋪就的九十九級台階蜿蜒而上,歲月的痕迹清晰可見。兩側石欄上磨損的雕花,宛如時光的指紋,記錄著百年來無數拜謁者的足跡。這些足跡,有的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有的則在這裡停留許久,靜靜感受著這片土地的厚重與深沉。每一個踏上台階的人,心中都懷揣著對左宗棠的敬仰之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這位民族英雄的緬懷。

光緒十一年(1885年)冬月,寒風凜冽,左宗棠的靈柩從福州啟程歸湘。消息傳出,沿途百姓自發設祭,長江兩岸白幡綿延三百餘里。那白色的幡旗,如洶湧的波濤,訴說著百姓對這位老將軍的不舍與感恩。送葬隊伍所到之處,哭聲震天,人們紛紛跪地,為這位一生為國為民的英雄送行。當送葬隊伍抵達影珠山時,十餘名親兵突然跪地不起,他們淚流滿面,誓言世代守護將軍的安息之地。從那一刻起,這份守護的責任,便在他們的家族中傳承了下來,歷經六代,從未間斷。

如今,第六代守墓人左志剛仍住在山腳的舊宅。那座舊宅,雖然陳舊,卻充滿了歷史的氣息。每日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影珠山上時,左志剛必定會攜著光緒年間傳下的銅鑰匙,緩緩走向墓園。他的步伐沉穩而堅定,手中的銅鑰匙,彷彿是開啟歷史之門的密碼。當他打開墓園門鎖的那一刻,彷彿也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左志剛家中珍藏的《守墓簿》,是一部珍貴的家族史書。簿子上,工整地記載著1916年譚嗣同之弟譚延闓祭掃、1938年薛岳駐軍時派兵修葺墓道等歷史片段。這些記載,不僅僅是一個個簡單的事件記錄,更是歷史的見證。每一個名字,每一個日期,都承載著一段深厚的情感和對左宗棠的敬重。看著這些記載,彷彿能看到當年譚延闓肅穆祭掃的身影,能感受到薛岳對墓道修葺時的那份用心。

墓前青石碑上鐫刻的二十四字「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格外醒目。這看似尋常的處世箴言,實則是左宗棠戎馬生涯的生動寫照。光緒二年(1876年),六十四歲的左文襄公抬棺西征。那是一段艱難而又偉大的征程,面對西北的茫茫戈壁和兇殘的敵人,他沒有絲毫退縮。在蘭州城頭,他親題此聯激勵將士。那一刻,他的眼神堅定而有力,彷彿在向世人宣告:他將用自己的生命,捍衛祖國的領土完整。當大軍行至嘉峪關,面對戈壁朔風,他特意命人將聯語刻於關樓,成為收復新疆的誓師宣言。那刻在關樓上的字跡,在狂風中顯得格外醒目,激勵著每一位將士勇往直前。如今,這十六字跨越時空重現墓前,字口裡沉積的硃砂仍鮮艷如血,恍若當年老將軍帳前不滅的燈火。它見證了左宗棠的豪情壯志,也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守墓人講述的故事裡,總繞不開那些跨越時空的守望。1958年大鍊鋼鐵時期,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狂熱的浪潮。當地幹部欲拆取墓園石料,用於大鍊鋼鐵。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似乎是一種無法阻擋的趨勢。然而,第三代守墓人左孝忠卻挺身而出。他深知這座墓園的價值,它不僅僅是左宗棠的安息之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於是,他連夜用茅草將碑刻遮蓋,自己抱被睡在墓前七天七夜。那七天七夜,他未曾合眼,時刻警惕著,生怕有人破壞墓園。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執著,他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著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

201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沖毀了墓道。看著被沖毀的墓道,左志剛心急如焚。他知道,必須儘快修復墓道,讓墓園恢復往日的莊嚴。於是,他召集族人,按光緒年間的規制重新鋪砌。為了還原糯米灰漿的比例,他們不辭辛勞,特意尋訪皖南古建匠人。在修復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們從未放棄。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讓墓道重新煥發出昔日的光彩。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而每年清明,總會出現神秘的花籃,這成了墓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素白緞帶上永遠只書「西域老兵後裔敬獻」,據說是當年湘軍子弟在新疆屯墾者的後人。想像著這些後人,他們或許生活在遙遠的新疆,在廣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但他們從未忘記自己的根,從未忘記當年左宗棠帶領湘軍收復新疆的壯舉。每到清明,他們會精心準備花籃,跨越千山萬水,將這份敬意送到影珠山,送到左宗棠的墓前。這不僅僅是對左宗棠的緬懷,更是對那段歷史的銘記,對先輩精神的傳承。

夕陽西下時,餘暉灑在墓園東側的三株百年古樟上,它們會在地面投下奇特的陰影。當地老人說,這暗合左宗棠「新栽楊柳三千里」的西域壯舉,是天地為將軍留存的生命印記。當年,左宗棠在西征途中,帶領將士們一路種樹,為荒蕪的西北大地增添了一抹綠色。那些柳樹,不僅是防風固沙的衛士,更是左宗棠愛國精神的象徵。如今,這三株古樟,彷彿是當年柳樹的化身,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那段歷史,紀念著這位偉大的英雄。

2019年,文物普查隊在墓側發現埋藏的光緒御賜祭文碑。碑文中「以儒術厲兵戎,於絕域開生面」的評語,恰與墓前二十四字形成跨越世紀的呼應。這一發現,讓人們對左宗棠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以儒家的思想為指導,在邊疆地區開創了新的局面。他的功績,不僅僅在於收復新疆,更在於他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當山風拂過松濤,恍惚間似有金戈鐵馬之聲從歷史深處傳來,而供桌上新換的野菊花瓣正輕輕顫動,彷彿在回應著那遙遠的呼喚。

左宗棠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從一介書生,成長為一代名將,為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民族的尊嚴,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讓我們明白,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機時,我們應該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古碑背後有啥隱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馬人生 - 天天要聞

影珠山的這片墓園,不僅僅是左宗棠的安息之地,更是民族精神的寄託。守墓人的堅守,拜謁者的敬意,以及那些跨越時空的故事,都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無盡的魅力。它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在未來的歲月里,影珠山的守望仍將繼續。左宗棠的精神,也將如那墓前的松柏,永遠常青。

參考資料

1. 湖南省文物保護中心.《左宗棠墓保護規劃報告》,2017年

2. 左孝悌(第五代守墓人)口述記錄,長沙縣文管所整理,2005年

3. 《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二十四,光緒刻本

4. 長沙縣誌辦.《影珠山志》第三章"名人墓葬",2002年修訂版

5. 國家文物局"三普"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編號430121-0012)

6. 新疆喀什疏勒縣左公祠管委會提供的光緒八年湘軍後裔名冊影印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