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2025年03月13日15:53:03 歷史 1021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1948年1月26日,一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在東京豐島區推名町的帝國銀行支行里,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平靜。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當天正午,銀行里的職員們正忙碌於日常工作,誰也沒有料到,危險正悄然降臨。一個自稱是「京都防疫官員」的男人走進了銀行。他看起來四十五六歲,身材瘦小,頂著一顆光頭,舉止間透著一股讓人捉摸不透的氣質,既有著醫生那種冷靜專業的范兒,又隱隱帶著軍人的粗獷。

這個男人一進來,就迅速控制了局面,脅迫16名職員服下毒藥。等警察接到報案匆匆趕來時,銀行大廳里已是一片死寂,12具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場面慘不忍睹。現場還遺留著164萬日元現金和17萬日元支票,很明顯,這是一場搶劫殺人案。警方立刻展開調查,本以為這只是一起普通的惡性案件,可隨著調查的深入,種種跡象卻顯示,這件事遠沒有那麼簡單。

法醫對受害者進行屍檢後發現,他們所中的毒物並非常見的氰酸鉀,而是純度極高的氰酸化合物。這種高致死性毒藥,正是二戰期間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藥理班」的研究對象。與此同時,現場遺留下的吸管和醫藥箱,也與舊日軍細菌研究所使用的實驗工具一模一樣。這些發現,就像一條條線索,將這起案件與731部隊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警方開始調查731部隊相關人員。原731部隊成員的證詞,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猜測。許多前隊員回憶,警方曾拿著模擬畫像詢問他們:「這個人是不是你們部隊的?」雖然沒有直接證據指向某一個具體的人,但搜查人員都覺得,罪犯對氰酸化合物的精準控制和獨特的灌毒手法,與731部隊在「馬魯太」(731部隊對人體實驗對象的稱呼)身上進行的活體實驗如出一轍。

說起731部隊的「藥理班」,那可是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在戰爭期間,他們長期致力於開發高效殺人毒藥。為了測試氰酸化合物的效果,他們在「馬魯太」身上反覆進行實驗,研究不同灌毒方式的效果。原部隊成員回憶,當時研究人員會用玻璃吸管精確控制劑量,讓受害者在短時間內就失去反抗能力。這些慘無人道的實驗,不僅是對生命的踐踏,也讓731部隊積累了豐富的毒物使用經驗。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二戰結束後,按照常理,像石井四郎這樣的731部隊核心戰犯,應該受到國際法庭的審判。然而,現實卻充滿了荒誕與不公。石井四郎等人通過向美軍提供731部隊的研究資料,換取了庇護。這些沾滿鮮血的戰犯,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還在美軍的庇護下繼續進行秘密研究。正是這種特殊的政治交易,使得731部隊的技術遺產得以保存,也為後來的帝銀事件埋下了隱患。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在警方的調查過程中,一個名叫平澤貞通的人進入了他們的視線,並最終被認定為兇手,判處死刑。但這個案件存在太多疑點。平澤貞通只是一個普通的畫家,既沒有醫學背景,也不具備731部隊特有的毒物知識。而且,他從始至終都堅稱自己是被陷害的。與此同時,731部隊前成員們私下裡也在議論紛紛:「從手法到毒物,肯定是731的人乾的。」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搜查檔案顯示,警方曾對原731部隊「藥理班」成員進行過大規模排查。一名中尉回憶,警察見到他時,甚至驚呼:「長得太像帝銀事件的兇手了!」這種群體性的嫌疑指向,不禁讓人懷疑,這背後是不是隱藏著更深層的組織陰謀?有學者推測,帝銀事件可能是731餘孽為獲取活動資金而策劃的「黑手套」行動。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毒物知識,犯下了這起震驚日本的大案,而讓平澤貞通當了替罪羊。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帝銀事件不僅僅是一起簡單的刑事案件,它更是日本戰後社會的一個縮影。731部隊犯下的累累罪行,本應被銘記和反思,可在當時卻被刻意掩蓋。那些戰犯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搖身一變,成為了醫學權威,繼續在社會上風生水起。而那些在731部隊的暴行中受害的人們,他們的苦難卻無人問津。這種集體失憶,讓日本社會長期迴避對戰爭責任的反思,也讓像帝銀事件這樣的悲劇有了發生的土壤。

一直到1981年,隨著《惡魔的飽食》等著作的出版,731部隊的罪行才逐漸被世人知曉。帝銀事件作為這段黑暗歷史的重要節點,其真相至今仍未完全揭開。它就像一個沉重的問號,時刻提醒著人們,那段黑暗的歷史不容忘卻。

帝銀毒殺案真兇是誰?731軍醫:我們的研究成果被用來搶劫 - 天天要聞

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要警惕歷史的重演。當某些勢力試圖美化侵略、掩蓋罪行時,帝銀事件的教訓就像一記警鐘,提醒我們:真相或許會被一時掩埋,但歷史的血跡永遠不會消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