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2025年02月02日19:22:04 歷史 1579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文|臨川

編輯|t


引言

大家都知道,長征是一段氣吞萬里的歷史傳奇,毛主席帶領著紅軍,歷經千難萬險,最終走進了陝北黃土高原

但是,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嗎?這段「偉大」的長征,最初可不打算去陝北。沒錯,別以為那時候的紅軍就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目標明確,順利抵達陝北。其實,最初的目標遠遠超出了陝北——它是去往川西的。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長征的迷航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起步了,手裡捏著一張張標有「新長征」地圖的紙,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沒搞清楚具體要去哪。

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紅軍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蔣介石的追擊和大規模的圍剿。在「圍剿」一輪又一輪的情況下,紅軍開始了長征,並定下了川西為目標。

為什麼?因為那地方遠離敵人的主力,地理上也有天然屏障,最重要的是,四川那個時候的局勢相對寬鬆,有條件去進行政治和軍事活動。

但是——你別以為這就算萬無一失了。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紅軍的長征一路上,基本上就是「隨時調整目標」,尤其是當敵軍打得越來越狠、越追越緊的時候,長征的「地圖」就像是隨便折騰的一張白紙,誰也不敢保證接下來會是哪個方向。

舉個簡單的例子,1935年1月,紅軍經過了長途跋涉,挺進到川北的一個小鎮。這時候,他們原本計劃從這個地方轉向川西,但卻被蔣介石的飛行器偵查到了行蹤。得,計劃全亂了套!

於是,毛主席等領導人在緊急會議後做出了決定:繼續前進,但不再選擇川西,轉而往陝北方向走。為什麼呢?因為川西的敵人已經準備好,紅軍很可能會在這條路上被「吃掉」。陝北這塊地方相對來說,敵人的防線稍微薄弱。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然而,換個角度想,長征這個時候真的是成了「迷航」。如果不是形勢緊急,誰能想到,他們的目標會不斷變化、路線不斷調整?本來打算去川西的,結果一路上硬是拐到了陝北。這不單單是一個方向選擇上的錯誤,它更是一次歷史轉折的產物。

5000塊大洋拯救了紅軍

在長征途中的諸多險境里,最令人難忘的恐怕就是1935年冬,中央紅軍剛剛到達陝北時的困境。

那時的紅軍幾乎可以說是「一貧如洗」,從北方到南方,風霜雪雨吹打著他們,尤其是在陝北的寒冬,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下,戰士們沒有過冬的棉衣,很多人直接以背心和破舊的軍裝抵禦嚴寒,甚至許多士兵已經嚴重營養不良,饑寒交迫。

一群滿身傷痕的革命戰士,曾經跟著毛主席從雪山草地一路走到這裡,終於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卻依然不能安生地過冬。

這時候,毛主席心生一計,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找到了紅十五軍團的軍團長徐海東。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說到徐海東,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他的革命歷程,絕對值得大家矚目。徐海東,出生於一個六代窯工的家庭,可謂是歷盡艱難。無論是北伐還是抗日,徐海東都身經百戰,十年九次負傷,身上有著17處彈痕。

他和家人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家66位親人犧牲,其中近親27人。而毛主席曾經深情地說過:「我們黨為革命犧牲最多的是海東同志。」徐海東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革命的一面旗幟。

但是,革命的道路不僅僅是槍林彈雨,也有更直接、更實際的困難。1935年,當中央紅軍在陝北陷入困境時,毛主席很清楚——這一場「饑寒交迫」的生死博弈中,能否度過寒冬,可能決定著紅軍的生死存亡。

於是,他寫信向徐海東借錢。別看這只是寫了一封信,這其中的分量和策略卻並不簡單。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不愧是冷靜的戰略家,他之所以用「借」的方式,是因為他非常清楚,紅十五軍團雖然相對獨立,但同樣面臨困境,剛剛合編不久的紅十五軍團自身也正處於缺衣少糧的狀態。

而毛主席深知,如果開口直接要,這對於軍團長徐海東來說,壓力不小。於是,借錢成了他獨特的策略。

接到毛主席的信後,徐海東並沒有絲毫猶豫。他看到信上毛主席用的是「借」的口吻,內心無比清楚,黨中央比他們更困難,自己必須全力支持。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徐海東的回應可以說是雷厲風行,他沒有多說一句廢話,只是對後勤人員簡單命令:「毛主席寫信來借錢,說明黨中央比我們更困難。我們哪怕不吃不喝,挨餓受凍,也要支援中央!」說完,他指示財務人員將自己部隊家底的三分之二拿出——5000大洋!

5000塊大洋,這可不是小數目,在那個時期簡直相當於一筆巨款。你要知道,紅軍從長征一路走來,早就沒什麼積蓄,而徐海東這一舉動,直接把自己部隊的三分之二的家底掏了出來,幾乎是「傾家蕩產」式的支援。

事後,毛主席曾深情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說:「在陝北最困難的時候,多虧了海東同志借給我們的5000塊大洋,那可真是為革命幫了大忙啊!」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民心所向,勝利可期

剛才我們提到,徐海東的5000大洋在紅軍艱難時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僅是一次物質上的支援,更是一種信念上的支持。

而長征的意義,也正是在這種「信念」和「支持」中逐漸得到了升華。從一開始,紅軍的長征並不是為了簡單的「勝利」,它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目標——那就是爭取民心,獲得人民的支持。

試想,當時的紅軍如果只是純粹靠武力向前推進,到哪裡都靠搶獲得物資,早就被敵人包圍和消滅了。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但毛主席領導下的紅軍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能夠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在許多歷史事件中,往往存在一個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民心」。

紅軍長征的真正勝利,並非單純依賴武裝鬥爭,而是通過這場長達一年的艱苦行軍,深刻贏得了百姓的信任。這份民心,就是紅軍能從絕境中脫穎而出的最大助力。

長征的結果,就是民心所向,勝利可期。紅軍憑藉這股力量,在陝北站穩腳跟,不僅為自己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整個中國革命注入了無限的希望。

這一歷史轉折,標誌著中國革命的真正崛起,也象徵著民眾對紅軍的信任和對未來的期許。從此,紅軍再也不是孤軍奮戰,它背後站著的是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

長征最初目的地不是陝北?危難間,主席用一張借條拯救了紅軍火種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毛主席與湖北籍紅軍將領的革命情誼.極目新聞.2023-12-27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