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誼指輔助春秋齊桓公稱霸的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深厚交情。
1915年9月,在長沙讀書的23歲毛澤東,也遇到了一名讓他主動提出願結管鮑之誼的志同道合的人——羅章龍。
羅章龍
當時毛主席以「二十八畫生」之名發出徵友啟事。也在長沙讀書的中學生羅章龍看到啟事,當即回信約見。兩人見面後相見恨晚,連續談了三小時,涉及治學、處世、人生、宇宙觀和社會改造問題。分手時,毛澤東對羅章龍真誠地說:「我們談得很好,『願結管鮑之誼』,以後要常見面。」1918年羅章龍啟程去日本留學,毛澤東專門賦詩壯行,可見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後來兩人都來到了北京進行革命工作。
1920年1月28日,進步團體「輔社」同仁游北京陶然亭時合影。左四為毛澤東,左六為羅章龍。
羅章龍後來到北京大學上學,曾參加五四運動,並和李大釗共同發起組織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共創建時的黨員之一。隨後,先後組織領導了隴海鐵路、京漢鐵路工人一系列的罷工,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1923年,在黨的三大上,毛澤東、羅章龍同時進入由5人組成的中央執委會常設的中央執行局,其他3人為陳獨秀、蔡和森、譚平山。會後調往上海,擔任中共中央會計,與委員長陳獨秀、秘書毛澤東等負責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1931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後,他因擁護托洛茨基、陳獨秀的主張,與李立三、王明等人有分歧,於1931年1月被開除出黨。
1934年後,羅章龍轉向學術界,輾轉到河南大學做經濟學教授並擔任經濟學系主任,後轉到湖南大學等高校做經濟學教授,一直到1949年退休。
羅章龍老年照片
羅章龍任教期間出版過《中國國民經濟史》《近代歐洲各國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國民經濟計劃原理》等著作,對中國古代和近現代、歐洲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對社會主義中國如何實現工業化及繁榮富強有不少思考和設想。
羅章龍與毛澤東之間的友誼,儘管經歷了政治上的分歧和個人命運的波折,但他們之間的尊重和理解從未改變。
1958年,兩人再次重逢,他們緊握的雙手,象徵著對過去歲月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望。
1995年,羅章龍以99歲高齡辭世,這時毛主席已經離世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