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水利樞紐(見下圖、圖2)它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離長江三峽出口處南津關下游2.3公里。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1971年5月開工興建,直到1988年12月全部竣工。總庫容15.8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40億千瓦時。葛洲壩工程具有發電、改善航道等綜合效益。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見上圖、圖1),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共有功能十多種,集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2335米,靜態投資1352.66億元人民幣,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
三峽水利樞紐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其設計旨在調節長江的水流,以控制洪水、發電、改善航運條件等多重目的。三峽工程由兩個電站廠房、溢洪道、升船機、永久船閘組成,總工期17年,分為三期施工。葛洲壩水利樞紐則相對較小,主要功能包括發電、改善航運條件等。三峽工程的建成對葛洲壩產生了顯著影響。由於三峽工程具有水庫調蓄作用,對改善葛洲壩水資源利用率、發電效益、上下游航運條件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三峽工程還沒有建成蓄水之前,葛洲壩的入庫流量、上下游水位、機組水頭和發電量均受到長江自然來水規律影響制約,它在冬季枯水期發電量明顯下降,而豐水期因為來水量大隻得大量的棄水以保障大壩的安全,這樣就造成了水能資源的大量流失。三峽工程建成之後,就極大地提高了葛洲壩的發電效率。現在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與葛洲壩水利樞紐的發電量總和是1006.1億千瓦時,展現了其強大的發電能力。
宜昌市(見上圖)是中國的水電之都,這座城市的國土面積為2.1萬平方公里,人口為392.4萬人。宜昌市之所以地廣人稀,就是因為宜昌市的山區多。宜昌市的山區面積是14215平方公里,佔到了總面積的67.7%。 宜昌境內擁有流域面積 3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條,它們是長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截止2023年底,宜昌市境內共有規模以上的水電站共計468座,所以說宜昌市的水電站數量絕對是中國第一的存在。
或許是宜昌市有名水電站太多了,弄得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長江三峽水電站與葛洲壩水電站的區別,一些人更是將這兩座水電站等同為一座水電站。其實設身處地想一想,沒有去過長江三峽地區或者是重慶與宜昌等地的普通民眾或者是遊客,不是從事與旅遊或者是水利水電等相關工作的公民們,誰會專門研究長江三峽水電站與葛洲壩水電站的區別呢?在普通大眾眼裡,它們都是長江三峽地區的水電站,它們的長相基本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