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2024年04月13日15:42:18 歷史 4549

在河南安陽的小屯村,一個普通的家庭因與殷墟的不解之緣,成為了守護殷墟文明的典範。一家四代,從見證、記錄到守護、傳揚,環環相扣。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春天,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了。從小就在殷墟遺址上玩耍長大的張棟樑,承繼起傳揚的擔子,也開啟了自己人生新的「旅途」。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 天天要聞

見證:小屯村、甲骨文、殷墟的故事展開

百餘年前,寫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被稱作「龍骨」,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的買賣市場上,異常火爆。

1928年,考古學家董作賓帶領著團隊四處尋找甲骨文的蹤影。口口相傳的「龍骨」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小屯村、甲骨文、殷墟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經過一番調查,董作賓報請上級,決定對小屯村進行發掘。那時候條件簡樸,不比現在。考古隊員住哪裡、人手不夠、協調村民對莊稼地進行發掘等一系列問題,都赤裸裸地擺在眼前。

張棟樑的曾祖父張學獻是當時附近七個村的村長,這種事情他自然帶頭承擔了起來。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 天天要聞

「董老師就住在我們家裡,他們第一次開會也是在我們家。」張棟樑說,不僅如此,張學獻還要給考古隊員找工人,他們自己忙不過來,一些村子裡的情況,便需要我曾祖父去問,去介紹和傳達。

據張棟樑介紹,他家一樓是「殷墟甲骨文出土史館」,裡邊充滿了對殷墟、甲骨文發掘的記錄資料。

據其中一份文字資料記載,「吾人挖掘至某家地內,倘損及禾稼,則按照損失,給予賠償。如系空地,挖掘後亦為填平。絕不損及村人。」「請村長代招工人十五名,十三日開工。」「向村長家借或租房兩間,為臨時辦公處所。」「關於工人之附帶條件有四:一,工資,每日每人大洋四角。二,工人需各人自備工具……。三,工資五日一發。四,煙茶自備。」

這份文字記載正是董作賓後人董敏於2008年9月贈送給張四平的《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自閱本),也是在小屯村進行殷墟發掘研究有力的證明之一。

「從1928年到1937年,殷墟共計發掘15次,其中出土甲骨數量最多的yh127坑,正是在我家菜地里發現的。」張棟樑說。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 天天要聞

記錄:殷墟甲骨文出土史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歷史的長河是連綿不斷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殷墟的考古工作逐漸恢復了。1950年至195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後對武官、四盤磨、小屯、大司空、苗圃等地進行考古調查發掘。

同一時期,張棟樑的祖父張樹楷回到小屯村當教師。「文物不是你家的、不是我家的,而是大家的、是國家的。」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與考古關係最深、最密切的,應當屬張棟樑的父親張四平。

「父親老跟我說,他在考古隊的事情。小時候看考古隊員挖方、畫線,一看就是一整天。」張棟樑說,參與過「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墓的發掘是父親最驕傲的事情。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 天天要聞

現在的張四平已經退休,從一九七零年代就參與考古,如今的他已經是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下屬公司的一名技工領隊,能夠完成挖方與畫線,簡單識別文物年代等專業性工作內容。

技術生長背後是對歷史的熱愛,對考古的熱忱。張四平說:「1983年的時候,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篇關於殷墟發掘和我爺爺的文章,也是從那開始有了把殷墟每一次發掘的相關紙質資料收集下來的想法。」

北京到台灣,再到加拿大。張四平聯繫了許許多多的考古院所、考古學家後人,搜集各式資料百餘份直到去年,展示殷墟近百年歷程的殷墟甲骨文出土史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 天天要聞

守護與傳揚:組建研學團隊,將動人的殷墟故事講給世界聽

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麼樣的延續。

「我就在殷墟邊長大,從小到大,聽的、看的、玩的,處處都是殷墟的影子。看到殷墟博物館從零到建設,再到開放。它就像一個一起長大的玩伴。」張棟樑說。

在看到那百餘份資料後,張棟樑真正明白了見證殷墟、記錄殷墟、守護殷墟、傳揚殷墟這份接力棒的分量。

在殷墟甲骨文出土史館開放之時,他見到了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王宇信和諸多甲骨文方面的專家學者。

「從那一刻,我理解了文化自信,感悟到對文物保護的重大意義,體會到祖輩發自內心對殷商文化的敬重。」張棟樑感慨道,傳揚二字不過寥寥數筆,真正做到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殷墟文明:從見證到傳揚的百年情緣 - 天天要聞

經過一番調查與諮詢,在考古博士于成龍老師的啟迪,與殷墟管委會的諸多幫助下,張棟樑決心從開展研學與公益課堂做起。「我組建了一個研學團隊,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動人的殷墟故事、偉大的殷商文明講給小朋友聽,講給年輕人聽,更講給世界聽。」他滿懷信心地說道。

2024年3月22日,安陽市小屯小學的少先隊員們來到殷墟甲骨文出土史館開展尋訪活動。張四平熱情地向他們介紹每份資料背後的故事。巧合的是,其中一名學生的曾祖父也參與了殷墟的第一次發掘,在展板上還找到了名字。

一筆一划,少先隊員們仔細記下張四平講述的殷墟發掘故事。奮筆疾書,一點點考古的萌芽種在了祖國未來力量的心中。

四月初,張棟樑馬上也要開展講述殷墟當年挖掘歷史相關的公益課堂,播種更多的萌芽。

一家四代,接力守護。薪火賡續,奮楫篤行。張棟樑的女兒儘管只有三歲,也已經在姑姑的帶領下,能夠認出「虎」「象」等簡單的甲骨文。

歷史是過去,是現在,也更是未來。

(正觀新聞記者 劉地/文 受訪者供圖)

版權聲明

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浙大突發訃告!巨星隕落,曾被毛主席接見過 - 天天要聞

浙大突發訃告!巨星隕落,曾被毛主席接見過

浙江大學5月4日晚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家、原浙江大學校長韓禎祥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5月4日上午8時5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歲。韓禎祥同志遺體送別活動定於5月7日上午8時在杭州殯儀館追遠廳舉行。韓禎祥(資料圖 來源:浙江大學網站)公開信息顯示,韓禎祥出...
讓敵人聞聲喪膽的「秘密武器」,「公開」 - 天天要聞

讓敵人聞聲喪膽的「秘密武器」,「公開」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聆聽軍號 感悟初心■解放軍報記者 孫偉帥 通訊員 米雙朕晨光中,「中元山英雄連」00後士兵李從強,站在連隊院子中央。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他拿起手中鋥亮的軍號,吹響了新一天的號角。最後一個音符落定,霞光在那把軍號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每當這時,這名年輕的士兵總會想起連隊珍藏的那把銹跡斑...
18歲西班牙公主閃耀閱兵場,「父親的翻版」,國王王后驕傲同框女兒 - 天天要聞

18歲西班牙公主閃耀閱兵場,「父親的翻版」,國王王后驕傲同框女兒

當地時間5月4日,西班牙公主萊昂諾爾出現在了一場重要的儀式中,慶祝她的國王父親費利佩六世在薩拉戈薩軍事學院晉陞40周年。現年18歲的萊昂諾爾目前是薩拉戈薩軍事學院的一員,作為未來的西班牙女王,這也是她人生中的「必修課」。在薩拉戈薩學習訓練一年後,她還要相繼前往另外兩所軍事學院學習。完成三年的軍事訓練後,萊...
蘇聯發生「朱可夫事件」,和粟裕大將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蘇聯發生「朱可夫事件」,和粟裕大將有什麼關係?

粟裕大將,我軍有數的擅長組織大兵團作戰的軍事家,解放戰爭中創造了卓越戰功,其傳奇的指揮藝術成為軍事愛好者中的熱議,甚至還有了「戰神」之譽。1955年粟裕未能授帥,雖為十大將之首,但還是給人留下了強烈....
王安石寫下宋代第一首懷古詞,蘇軾讀後佩服不已:此乃老狐精也! - 天天要聞

王安石寫下宋代第一首懷古詞,蘇軾讀後佩服不已:此乃老狐精也!

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因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而享譽歷史。他的詩、詞、文俱佳,詩風剛勁,尤善七絕,文風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於詞作,留存較少,僅有20餘首,但僅憑一首《桂枝香·金陵懷古》便名垂青史,而且歷代詞評家都給予了高度讚譽,比如楊湜《古今詞話》云:「金陵懷古...
30+9+11!歷史第一,全聯盟都說他老了,但他保持巔峰再創紀錄 - 天天要聞

30+9+11!歷史第一,全聯盟都說他老了,但他保持巔峰再創紀錄

NBA球員最害怕的可能不是對手,而是傷病和年齡,傷病可能直接毀了一位球星的巔峰,年齡更是所有球員都無法逃脫的東西。考辛斯和沃爾,就是被傷病毀了巔峰的球員代表。今年季後賽,字母哥和倫納德等球星都遭遇了傷病,而且倫納德復出的狀態不佳,導致球隊失利。今年季後賽,詹姆斯和杜蘭特無緣次輪季後賽,庫里無緣季後賽,...
北京大學教授、國內口述史學研究重要推動者楊立文去世 - 天天要聞

北京大學教授、國內口述史學研究重要推動者楊立文去世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3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楊立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5月2日12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楊立文於1932年11月出生,籍貫湖南省益陽縣,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後留系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8月退休。楊立文將自...
日俄戰爭過了40年,俄國人都沒忘?戰鬥民族的特點就是有仇必報 - 天天要聞

日俄戰爭過了40年,俄國人都沒忘?戰鬥民族的特點就是有仇必報

都說俄國人是戰鬥民族,倒不是說他們比較善戰,而是他們比較好戰。很多時候,武力威脅只是一種外交手段,但在俄國這裡,武力威脅極有可能成為一場規模浩大的特別軍事行動。一言不合就亮劍,成為了俄國的典型特徵。除此以外,有仇必報,也是俄國非常重要的標籤。不管相隔多少年,只要你惹了俄國,那俄國早晚都會報仇雪恨。這...
71歲文在寅又化身「農夫」了!蹲在地上種菜接地氣,退休後很悠閑 - 天天要聞

71歲文在寅又化身「農夫」了!蹲在地上種菜接地氣,退休後很悠閑

前韓國總統文在寅的退休生活還是很有意思的,畢竟他現在非常享受悠閑輕鬆的田園生活。而當地時間5月3日,文在寅又開始捯飭自己的菜園子了,親自去種菜,這次又換了新品種了。文在寅如今在鄉村這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了,種種地,有老婆金正淑陪伴著,還有貓貓狗狗陪伴著,確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