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2024年02月10日13:35:05 歷史 1586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二戰結束以後,中東地區就取代了火藥桶巴爾幹,成為世界上爆發衝突與戰亂頻率最高的地區。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存在。

可就是面對這麼一個跟北京面積差不多的彈丸之地,擁有百倍之地,億萬之眾的阿拉伯22國,卻始終拿它沒辦法。

造成這種恥辱的局面,到底是以色列太強,還是阿拉伯無能呢?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小而堅

以色列這個國家,要追溯到起源於19世紀的猶太復國運動

當時歐洲各國民族主義思想方興未艾,一直遊離在歐洲社會邊緣的猶太人,受到這種思想的感染,也萌生出了民族意識。

於是以平斯特爾跟赫茨爾為代表的一批先覺者,提出既然我們猶太是一個民族,就應該像其他民族那樣建立起自己的國家,這就是猶太復國主義也就是錫安主義的由來。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一戰的時候,由於猶太人為協約國戰勝同盟國出過大力氣,英國為了拉攏他們,出台了《貝爾福宣言》許諾幫他們復國。

可一戰結束後,英國人出爾反爾,不再提猶太復國這茬子事,只答應允許他們回迦南故土定居。

二戰結束後,英國霸權衰落,斯大林杜魯門為了肢解英國的殖民地體系,到處扶持民族獨立運動。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斯大林

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充當了他們的馬前卒。

摩薩德的前身哈迦納化身恐怖組織,不停地對英國人發動恐怖襲擊,無限拉高英國人的統治成本。

1947年,被折騰得七葷八素的英國人,終於待不下去了。

大英向聯合國提交提案,放棄了對巴勒斯坦地區的託管權利。

同年,聯合國通過141號決議確立了巴以分治方案。

不過這份方案很不公平,占人口三分之一的以色列人佔了57%的土地,而且還是好地方。

這自然是美蘇兩國對功臣的獎賞。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從一開始 ,以色列在外交層面就已經完虐了阿拉伯人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第二天由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五國聯軍,就兵臨城下。

在這裡,要澄清兩個誤區。

第一, 在歷史上巴勒斯坦從來都沒有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

他們在歷史上,往往是作為周邊阿拉伯國家的一個行省而存在。

所以當年的巴勒斯坦人,並沒有獨立建國的心思,他們只是想加入周邊某個阿拉伯兄弟國家。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所以這五國聯軍不是來幫巴勒斯坦獨立的,而是存著順手牽羊的心思來的。

可以說,他們對盟友的防範程度,還在以色列之上呢?

這樣的烏合之眾,能有多少戰鬥力?

第二、網路上一直都有一種說法。

美國是猶太人控制的傀儡,而以色列就是美國人的親爹 。

可問題是,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前,美國給以色列的援助,還沒有同期給韓國人的多呢?你見過這麼不孝的兒子嗎?

因此,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能取勝,多是靠人家自力更生取得的。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那麼一個剛剛建立一天的國家 ,拿什麼戰勝阿拉伯國家呢?

答案是:制度。

在建國之前,猶太人就已經在迦南定居多年,期間已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制度。

這套制度非常類似於計劃經濟,國家對財富和人員動員能力非常強,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每一個人每一粒米,都精準地投入到戰爭機器之中。

故而國雖小,卻能握成一個拳頭。

反觀阿拉伯國家一方呢?

全都是部落制王權國家,國力非常鬆散,看著紙面實力龐大,其實根本調動不起來。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這種情況非常類似於,甲午戰爭前的中國跟日本的狀態。

日本小而堅,中國大而散,故能以小制大。

不過,以色列雖然有諸多優點,但是阿拉伯聯軍也不是一無是處。

他們的優勢就是出其不意 ,以色列萬沒想到,這幫鄰居居然這麼不講武德,自己剛辦完開國典禮他們就打上了門,一時間根本就來不及調兵遣將,導致開戰之初以軍節節敗退。

這時候,以色列的外交優勢,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這次阿拉伯聯軍背後的推手,其實是英國人。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英國退出巴勒斯坦地區的時候,把武器裝備都留給了阿拉伯人,還派出軍事顧問幫他們訓練軍隊,為的就是報一箭之仇。

凡是英國支持的,美蘇自然要反對。

於是美蘇在聯合國大會上呼朋喚友,為以色列強行爭取到了四個星期的休戰時間。

有了這四個星期的緩衝期,以色列成功完成了國家動員,調集了6萬大軍對阿拉伯國家各個擊破。

阿拉伯聯軍本就是各懷鬼胎 ,稍微遇挫折馬上就是兵敗如山倒。

以色列乘勝追擊大殺特殺,不僅趕跑了入侵者,還佔領了巴勒斯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阿拉伯國家不團結

當然啦,打鐵還需自身硬。

如果阿拉伯國家能團結一致,就算以色列再硬也能把他錘碎,畢竟體量差距擺在那裡呢!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諸國名義上是一個國家,實際上還是部落制社會。

民族主義意識還沒有能深入人心,宗教認同和部落認同,仍然凌駕於民族認同之上。

民族自古有之,但是民族主義卻是近代才有。民族主義,強調民族認同壓倒一切其他認同,要求全體民眾為了這個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地付出。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這種思想可以最大限度調動民眾,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以色列人能如臂使指,就在於他們早就已經覺醒了民族主義。

但是阿拉伯人在這方面就比較遲鈍了。

民族主義要想覺醒,有兩個辦法。

第一是工業化。工業化之前,大多數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走出生活的村鎮,你很難指望陝西白鹿原的人對遼寧靠山屯的人,產生一家人的認同感。

但是當大工業把大家全都卷到一個城市的時候,彼此天天打交道,民族主義自然會水到渠成的產生。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第二個辦法就更適合落後國家,那就是外敵入侵,然後全民族聯合抵抗外辱。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跟日本。

當年日軍全面侵華,日軍可不管你是福建人、江西人還是廣東人,在他們眼裡都是中國人,刺刀面前一律平等。

在這種外部壓力下,百姓因為共同的遭遇,就會漸漸產生了我是中國人這種概念。

同樣的道理,在以色列這個外部壓力的催逼之下,阿拉伯人的民族主義也開始覺醒了。

最早覺醒的是埃及人

1952年,親歷過第一次中東慘敗的埃及自由軍官團發動政變,推翻了親英的法魯克王朝。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納賽爾

以納賽爾為首的泛阿拉伯主義者,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不過他們的步子邁的有點大。

他們要的不是埃及、伊拉克各自建立民族國家,而是號召所有阿拉伯民族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如果他們成功,以色列就死定了。

在過去 ,中東地區的老牌殖民勢力是英法兩國。

雖然在巴勒斯坦地區這裡栽了,但是當時中東大多數地方,還是他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比如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政變前的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等國。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他們最是害怕阿拉伯民族主義覺醒。

因為民族主義者是容不下殖民者的,一旦阿拉伯人覺醒,第一個祭天的就是他們。

1956年,英法借著蘇伊士問題聯合以色列,發動第二次中東戰爭,對埃及痛下殺手。

以色列軍隊一路摧枯拉朽,佔領西奈半島

同時,英法在塞德港登陸,意圖推翻納賽爾政權。

然而有英法的地方就必有美蘇,在肢解舊殖民地這個問題上,美蘇可是有共同話題的。

美國率先出手,逼迫以色列把吃進去的西奈半島,全都吐了出來。

蘇聯方面也放出狠話,如果英法再不體面,那蘇聯紅軍就要幫他們體面了。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胳膊拗不過大腿,技不如人的英法最終只能投子認輸。

戰後,英法不得不放棄對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把它歸還給埃及。

納賽爾收復甦伊士運河這件事,是阿拉伯百年屈辱史上,第一次從帝國主義列強手上收復失地。

消息一出,阿拉伯國家士氣大振,泛阿拉伯主義開始遍地開花。

後來名震中東的獨裁者如卡扎菲、薩達姆、老阿薩德,這時都是納賽爾麾下的小弟。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卡扎菲

可是納賽爾得勢,引起了另一股阿拉伯勢力的恐慌,那就是海灣阿拉伯國家。

這些傢伙,大多都是處於封建王朝狀態。

而納賽爾、卡扎菲、阿薩德這些人,可都是靠著屠龍上位的。

萬一他們國內的泛阿拉伯主義支持者有樣學樣,那可如何是好?王爺們可不想吊路燈啊!

於是,海灣國家非但不支持泛阿拉伯主義,還在背後暗地裡使壞。

比如沙特國王阿齊茲,就曾派人暗殺過納賽爾。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沙特國王阿齊茲

泛阿拉伯主義在統合了一部分阿拉伯世界的同時,也在事實上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

攪局人美國

海灣國家為了自保,在後來不惜為虎作倀跟以色列眉來眼,去幫助美國人打擊本民族的獨立勢力。

比如2011年,那次由美國沙特發動的阿拉伯之春,本質上就是沖著過去那些支持泛阿拉伯主義的國家去的。

泛阿拉伯主義不僅引起了海灣諸國的仇視,還引來了美國人的打壓。

在美國人眼裡,中東這塊石油產地必須以另一種形式,作為殖民地掌握在美利堅手上。

惟其如此,美國才能扼世界工業之咽喉。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泛阿拉伯主義所倡導的東西,在美國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實在是罪該萬死。

為了剎住這股歪風邪氣,美國人必須在他們頭上懸一把刀子,狠狠地挫敗他們所謂的民族士氣。

這時候,以色列才真正走進美國的眼裡,美以那所謂的鐵盟是這時候才形成的,並不是陰謀論所說的,美國一開始就故意在阿拉伯世界安插以色列這顆釘子。

就以1947年時阿拉伯世界那個破爛相,壓根就不需要多此一舉,他們不配。

第二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雖然被美國人逼退,但經此一役,美國也看到了這個小老弟的戰略價值,這是制衡中東的不二人選啊!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1967年,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這次戰爭也叫六日戰爭

短短六天以色列橫掃千軍如卷席,把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打得落花流水,搶到了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兩塊戰略要地

納賽爾經此一役心力交瘁,於三年之後鬱鬱而終。

接任的二代領導薩達特,沒有領導的雄才大略,逐漸偏安一隅不復昔日榮光。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薩達特

六日戰爭的失敗,引起了阿拉伯的憤慨。

1973年,蓄謀已久的阿拉伯聯軍猝然發難,以色列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打得措手不及瀕臨亡國邊緣。

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以色列,美國不惜撕破臉皮親自下場,用恐怖的工業能力給以色列輸送軍火物資,幫他們迅速武裝起來反敗為勝。

反以聯盟過去最大的幕後支持者是蘇聯人,八十年代隨著蘇聯日漸衰落,美攻蘇守的形勢愈發明顯,以色列又藉此機會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單方面碾壓阿拉伯世界。

隨著蘇聯的解體,以色列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在美國獨霸天下的這幾十年,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基本上是橫著走。

除了哈馬斯這樣的小組織,還能抗爭一二之外,昔日那些抗以的穆斯林國家全都萬馬齊喑,阿拉伯民族的民心士氣,跌落到了歷史最低點。

再加上現在阿拉伯的盟主又是沙特,非但不會鼓勵本民族的反抗精神,反而會幫著閹割本民族的志氣。

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悲觀,中東作為繼巴爾幹之後的第二個火藥桶,必然容易引來列強的覬覦,美國在這個地區的獨霸地位,不會長久的。

阿拉伯22國對抗以色列,為何就是打不過這個小國? - 天天要聞

一旦美國的地位動搖,高度依賴美國的沙特跟以色列,必然不能長久。

尤其是以色列,他的體量決定了他的潛力已經沒多少上升空間了。

而阿拉伯還有很大的潛力有待開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阿拉伯一定能贏。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