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2024年01月31日14:15:10 歷史 1682

前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漢武帝臨終之際留下的一幕託孤場景,如同一幅歷史畫卷,蘊含著深刻的制衡之術。這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將目光聚焦在五位大臣身上,其中包含了怎樣的智謀和策略?這個問題引發我們對歷史智慧的深刻探討,揭示著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獨特之處。

漢武帝作為一位卓越的帝王,在終極時刻的託孤之舉,實則是對統治之道的一場巧妙安排。這不僅是對政權延續的保障,更是對權力制衡的深刻思考。這五位大臣之間,到底蘊含了怎樣的智慧和相互制約?

在這個引人入勝的問題中,我們或許能夠窺見古代帝國政治中的權謀和智慧,體味到統治者在制度設計中的高超技藝。隨著我們一同穿越時光的迷霧,讓我們聚焦在漢武帝託孤的歷史一刻,解讀那段關於制衡之術的悠久篇章。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霍光:小心翼翼三十年

排名首位的是大將軍霍光,亦是漢武帝最信任的心腹。30年前,霍光是名將霍去病的弟弟,在兄長英年早逝後,一直受到漢武帝的寵信和提拔。30年來,霍光小心謹慎,從未有失。漢武帝如何不放心託付江山給他?

然而問題也在此——霍家族勢力不強,能否擔當輔政重任?畢竟,霍去病去世時,霍光年僅十幾歲。家族頂樑柱一夕之間倒下,霍氏一蹶不振。30年間,漢武帝對霍光的厚愛,讓他在朝中地位日益提高。然而真正的門生世族背景,卻是從未建立。

再加上,漢武帝為防止像呂太后那樣的外戚勢力橫行朝野,早就削減了劉姓宗室王國的力量。真到了諸侯反叛之時,劉弗陵又豈能指望劉氏宗室效忠?種種跡象表明,即使霍光忠心耿耿,真到了權力交接的時候,想要穩固江山,也將艱難異常。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金日磾:忠心之人的離世

緊隨霍光之後的,是漢武帝另一心腹金日磾。這位出身匈奴,後投降漢朝的重臣,同樣深得漢武帝信任。據傳金日磾性格中人,為政清明,從無奸佞之舉。一次刺殺事件中,他甚至不惜身先士卒,救下身負重傷的漢武帝。

由此可見,金日磾忠心耿耿,是劉弗陵最堅定的後盾。正如漢武帝所料,即使霍光有異心,有金日磾在一日,也必定會為主而戰,誓不讓邪心蔓延。

然而讓漢武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駕崩僅僅一年之後,金日磾便先行離世。年幼的漢昭帝失去了最忠心的托底之人。也就在此時,權力的天平開始向一邊傾斜......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上官桀與桑弘羊:新的篡位陰謀

在得知金日磾的死訊後,另外兩位託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萌生了新的計劃——廢黜漢昭帝,擁立劉旦為帝。

上官桀是漢武帝的心腹武將,深受恩寵;而桑弘羊則是官場老手,歷經數代皇帝。兩人聯手,實力不容小覷。他們認為此舉可以減弱霍光的勢力,並想利用燕王劉旦的力量除去霍光,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然而還在世的金日磾如果知道他們的計劃,一定會全力制止。他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正義與忠誠這一邊。可惜金日磾已經不在人世,上官桀和桑弘羊的陰謀也就此產生。

或許是權力的誘惑太大,這兩位託孤大臣選擇了背叛;或許他們也在金日磾的死後意識到霍光勢力太盛。無論如何,曾經漢武帝精心設計的制衡體系,正逐步向一個人的獨裁統治模式靠攏。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霍光:早有準備的制衡之舉

出人意料的是,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每一個舉動似乎都逃不過霍光的眼睛。在兩人正式實施計劃前,便被霍光一舉捕殺。當上官桀和桑弘羊興高采烈地赴宴,期待著燕王的軍隊殺到時,冷酷的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來的不是援軍,而是禁軍。

原來在兩年前金日磾離世後,霍光便隱隱感覺到朝局的變化。於是暗中調查,布下天羅地網,並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他只不過在等待著兩個人暴露破綻的時刻。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死,正是霍光早有準備的制衡之舉。

然而權力的天平還在持續向一邊傾斜。霍光處死兩名大臣的舉動雖然制止了篡位計劃,卻也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權勢。在沒有制衡的情況下,他的野心是否也會像另外兩人一般膨脹呢?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田千秋:不合時宜的中立

而此時此刻,託孤大臣中地位最高的田千秋丞相,卻在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的鬥爭中保持中立。他沒有站隊,也沒有制止,任由霍光將另兩人誅殺。

也許當時的田千秋認為這只是朝堂之爭,與己無關。或許他也意識到了霍光勢力太盛,但終究沒有勇氣與之抗衡。無論如何,他不合時宜的中立,讓霍光的勢力越發膨脹。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田千秋失職了。作為丞相,百官之首,他本應積極制止託孤大臣內鬥的發生。哪怕不能完全避免,起碼也要力所能及地維護皇室的尊嚴。然而此時的田千秋卻置身事外,眼睜睜地看著皇權被架空。

田千秋或許認為趨利避害,對自己與家族最有利。但是他低估了權力更替的殘酷性。十八年後,霍光被漢宣帝所滅,田千秋也在其中喪命。想來他也終於明白,曾經的中立讓自己無路可退。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霍光一家獨大:權傾朝野的代價

在誅殺上官桀和桑弘羊後,霍光成為朝中實際的最高權力者。經過這兩次制衡與清洗,朝野上下再也沒有人敢與之競爭第一權力。於是,權力的天平徹底向一側倒去。

霍光控制朝政十八年,擅自廢立皇帝。期間他先後廢黜年僅九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又廢黜了傀儡皇帝劉賀,讓自己的權力達到了頂峰。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然而暴政必引來滅亡。十八年後的公元前68年被年僅14歲的劉詢所滅。劉詢正是五大臣輔政時期誕生的漢宣帝,也是霍光妄圖廢黜的對象。當年霍光讓劉詢與母親何太后分離囚禁,是他簽下對漢宣帝的死亡判決書。

多年後,劉詢終於如願以償。只是代價,就是霍光一家的血滅。對權力的錯誤評估,讓霍光和他的整個家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結語

然而,即使經歷了霍光十八年的架空和誅殺,漢朝的江山仍然延續下來,最終歸於劉詢手中。漢宣帝代替了同父異母的兄長漢昭帝,成為漢朝的第四代皇帝。

這正是年老病重的漢武帝設計五大臣相互制衡,防止權力過分集中的用意。即便過程異常曲折,他的遺計最終還是奏效了。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也正因朝堂上的建制尚在,皇位的傳承有序,國家的江山才沒有出現戲劇化的動蕩。只是其間不知有多少骨肉離散,多少忠良因此喪身。

歷史總是在重複自己。當今的權力更迭,與當年的朝堂爭鬥有何不同?殊途同歸的教訓放在眼前,我們又能汲取多少警示,又將犯下怎樣的錯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