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讓我們知道了世上沒有神仙,也沒有長生不老,所以我們更多是追求長壽,而非長生。
但是古代人們對科學認識不夠,於是就將各種自然現象歸結於神仙,也自然有了對神仙和長生的嚮往。
要說其中最著名的,還應該算是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1.巡視四方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在外部秦國的威逼和內部後勝的勸誘下,最終選擇投降,戰國最後一塊版圖併入秦帝國,秦國自此一統。
秦朝統一之後,秦始皇最終選定了郡縣製作為國制。但是郡縣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首都距離地方太過遙遠,容易失去對地方的控制。
那時候不像現在科技發達,人們可以直接在網上看到各地的信息。即使是現在,我們的領導人也經常下去調研,就是為了增加對地方的了解。
古代不僅沒有網路一說,更重要的交通還不發達,甚至道路都不一致,所以這才有了秦始皇的廣修馳道,車同軌等操作。
為了加深對地方的了解以及控制,秦始皇不得不開始進行巡視四方,來震懾那些對秦帝國不滿的敵人。
2.徐福上書
秦始皇曾經到齊魯之地巡視,此地多儒生術士,秦始皇就在儒生們的忽悠下進行了泰山封禪,也知道了很多關於術士的信息。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並沒有感覺輕鬆。因為六國雖滅,但是六國人沒有被滅,很多人還在懷念故國,也有很多勢力在等待機會叛亂。
在這種國家形勢下,秦始皇自然想自己將問題解決掉,於是方士們提出的神仙之說、長生不老之論也自然會引起秦始皇的興趣。
我認為秦始皇此時追求的長生不老和後世朝代帝王所追求長生不老的目的是不同的,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因為秦朝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秦始皇自己也想解決。
後世的帝王則不同,他們即使再成功也無法超出秦始皇創建帝國的範疇,最多也就是縫縫補補,這會讓他們成功之後感到空虛,然後開始追求享受,所以即使是追求長生不老也是這個目的。
這時候,齊地有一位叫徐福的方士,上書秦始皇稱海外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仙居住。那裡有「不死之葯」,人吃了之後可以長生不老。
秦始皇對不死之葯很感興趣,於是召見了徐福,讓他帶人前往海外仙山求取不死之葯。
3.徐福出海
於是徐福帶著童男童女們前往海外尋找仙山,因為本來就沒有仙山,所以最終徐福花費數年也沒有找到。
等到回來的時候,徐福擔心自己沒有找到會受到秦始皇的懲罰,於是就編造了一個謊言。
他告訴秦始皇,海外雖然有仙山,但是我們在路途中經常被大魚圍困,所以遲遲不能到達。所以希望那個王上派遣善射之人與我一起前往,清除這些大魚,打開通往仙山之路。
由於秦始皇見過大海了,又經常想著徐福啥時候能回來,會不會遇到什麼困難,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秦始皇夢到自己與海神交戰,海神與人形相似。
於是秦始皇就問占卜術士,術士就告知他,水神是看不到的,海中的大魚蛟龍是他的前鋒。現在大王祭祀嚴謹而周到,卻出現了這種惡神,只要除掉祂,才能夠找到善神。
於是秦始皇就命令入海之人攜帶捕魚工具,自己親自帶著連弩等待大魚出來的時候射殺它。
隨後秦始皇再次命令徐福出海尋仙尋葯,這次秦始皇為他配齊了三千童男童女,還有百工、技師以及穀物種子,另外還有一隊弓手部隊,這次出海之後徐福再也沒有回來。
據說徐福這次出海,來到一個好地方,這裡氣候溫暖,適合耕種,於是徐福就停下來自立為王,教授當地人農耕、捕魚等先進技術,這裡就是日本。
4.結束
徐福出海大概率是不想在秦王朝的統治下生活,所以藉由秦朝的資源支出,為自己尋找一個生存之地。
徐福的第一次出海應該是為了查明周邊環境,哪裡可以定居,哪裡有風險。第二次出海就是有目的性了,就是為了帶先進技術以及武力前去征服適合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