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聞:中東危機仍在加深,巴以衝突緊張局勢沒有降溫的跡象,你認為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
特約評論員 陳冰:是的,巴以衝突仍在加深,越來越充滿戰爭氣氛。昨天(21日)首批裝載援助物資的車隊開進加沙,人們都希望就此開通人道主義通道,給逃難中的加沙平民一些支持。但現實是這點援助對100多萬難民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尤其是人們知道兩周前巴以衝突沒有爆發前,每天從這個叫拉法的口岸通過的車輛,就有500輛,運輸的就是給巴勒斯坦人的援助物資。現在區區20輛車的物資,能頂什麼用呢?更讓人揪心的是,援助物資過境一天了,是不是送到巴勒斯坦人手裡,現在好像還沒有結果。巴勒斯坦人說得很實在也很沮喪,說這點兒援助不過是國際社會的「公關噱頭」。
由於以色列不讓運送燃料,而加沙已經停電停水,聯合國兒童機構說被困地區燃料耗盡,加沙醫院保溫箱中至少120名新生兒面臨生命危險。從巴以衝突以來兩周時間,就有1700名兒童死亡,占死亡人數的40%。僅從這一點就可看到,加沙的生存狀況有多悲慘,兒童婦女遭了大難。但是以色列並沒有聽取國際社會的呼籲,還在加強對加沙的打擊力度,一夜之間至少有55人死亡。對加沙南部的拉法的一個咖啡館襲擊,就造成了1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而且以色列軍隊還向約旦河西岸地區實施打擊,逮捕了幾十人,打擊範圍在擴大。
另外以軍還與黎巴嫩真主黨交火,轟炸敘利亞的兩個機場。美國仍在拱火澆油,向以色列輸送「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和「愛國者」導彈系統。以色列還要求加沙北的巴勒斯坦人,趕緊往南部轉移,以軍已蓄勢待發,準備發動地面攻勢。再接下來,恐怕就是以軍要血洗加沙,進行猛烈轟炸後開打地面戰事,同時可能會波及到約旦河西岸地區,那裡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所在地。再接下來,不排除巴以衝突擴大成中東戰爭,伊朗、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都有可能捲入。如果不能阻止以色列對加沙發動地面攻勢,更大的混亂和災難將蔓延整個中東,情況十分危急。

直新聞:昨天(21日)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如何結束中東危機的國際會議,中東國家和歐洲很多國家都參加了,為什麼唯獨以色列和美國缺席?這發出怎樣的信號?
特約評論員 陳冰:開羅國際會議,也稱作「開羅和平峰會」,3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和特使參加,是在巴以衝突越來越要失控和擴大的背景下召開的。「開羅和平峰會」的目的是呼籲停火,討論走出危機的線路圖,不要讓巴以衝突擴大成中東戰爭,不要再讓無辜的平民付出生命代價,給巴勒斯坦人一個公允的地位,儘快結束當前的人道災難。
正如參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和平解決巴以衝突的唯一途徑,就是落實「兩國方案」,現在就是採取行動的時候。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明確表態,巴勒斯坦人民將永遠不會離開他們的土地,將堅定不移地站在那裡,直到最後。很顯然,巴勒斯坦人已被逼到牆角,到了退無可退的程度。
而以色列及其鐵杆盟友美國缺席,則說明他們不想落實「兩國方案」,不想讓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不想在巴以之間划出明確的疆界。他們的缺席只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美國將支持以色列繼續打仗,打一場地面戰,把哈馬斯從地下隧道里挖掘出來,消滅哈馬斯及其他巴勒斯坦武裝力量。換句話說,美以是不管巴勒斯坦人的苦難的,他們的目標是消滅哈馬斯,保住內塔尼亞胡的總理職位。毫無疑問,這將再次步入以惡報惡的死循環中,受苦受難的還是巴以雙方的平民百姓。
美以死不停火的立場,正遭到全世界的反對,今天在多個城市爆發反對美以的抗議活動,倫敦、柏林、巴黎、布魯塞爾、渥太華都有示威遊行,美國的波士頓、紐黑文、達拉斯、拉斯維加斯等10個城市舉行抗議活動。在國際社會的施壓下,能否讓美國和以色列改弦易轍,有待觀察。而我個人比較悲觀,因為美國在對待外國人時,是基本不講人道和人權的,不然美國就不會成為二戰以來發動戰爭最多的國家。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