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思故鄉 悠悠老井情難忘

2023年10月02日16:37:04 歷史 1689


飲水思源思故鄉 悠悠老井情難忘 - 天天要聞

我的故鄉是樟樹市(原為清江縣)經樓鎮神嶺村委會後陳村。村子的西頭有一口老井,歷史悠久,伴我長大,我與老井有著深厚的感情。

這口老井是什麼時候打的,已經無法考證。打我能記事起,我就看到了這口老井,且是當時村裡唯一的水井。父親1921年出生,據他說,他出生後印象中就有這口老井。可以準確肯定,當時這口老井至少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根據《清江地名志》記載,我們家鄉後陳村是元朝致和年(1328年)從九江遷此建庄的。按照慣例,一個村子要生存,首先要有水喝,也就是首先要有井。村民們代代相傳這口井是村裡唯一的水井。後陳村建庄至今已有695年,由此推想,故鄉的老井可能有幾百年的歷史。


飲水思源思故鄉 悠悠老井情難忘 - 天天要聞

老井的井壁是用磚砌成的,圓形,井身大約有五、六米深,圓周長1.5米左右,建得十分堅固。在我記事起到現在,從沒有看到過這個口老井坍塌過。

老井的水量十分豐富,一年四季多數時間,這口水井可以滿足村裡四五百人的用水需要。尤其是春季,水面離井口只有一米多深,用扁擔勾住水桶可以直接從井中把水提上來。但遇到旱季時,如秋冬季節,水位會低一些,從井中提水要在吊桶上加上繩子才能提到水。


飲水思源思故鄉 悠悠老井情難忘 - 天天要聞

老井的水質很好,清澈而不混濁。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水位下降,井水更加清涼而帶甜味。很多人家就會用竹子做一個小竹筒,到老井裡打新鮮水喝。記得夏天中午勞動回家,父親就會叫我趕快去老井打一竹筒水回來大家喝。累了,渴了,回家喝上一碗老井裡的新鮮涼水,涼涼的,甜甜的,真是一種享受。要是碰上家裡做了糯米酒,用老井裡的水,兌一碗新做的糯米酒,那真是一個「爽」字,至今回味無窮,勝似瓊漿玉液。

老井是全村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村子中村民們信息的集散中心。村裡人多,水每天要喝,老井一天到晚都有人光臨打水。挑水時,互相打個招呼,聊聊農事農活,說說家長里短,交流要聞新事。農民的清貧日子就這樣平靜地度過。

為了保證老井的水乾淨,每年都會清洗一次老井。我曾親眼看過大人們洗井,長大後也參加過生產隊的洗井。洗井的時間一般是在冬季,臘月,大約在春節前四五天。選幾個村裡的壯勞動力,輪流不停地用水桶從井裡提水上來。提水時,水仍在不斷湧出,所以速度要快,提水量要超過井底的出水量。水掏幹了,立即叫人下到井裡,一邊抓緊提水,一邊清出井裡的淤泥,還有掉到井底的雜物,這就叫洗井。平時有雜物掉到井裡,只能趁著洗井拿上來。洗井是一項辛苦活,人下到井底,透骨地寒,時間久了吃不消,要搶時間清理。下到井裡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畢竟要下到五、六米深的井底且沒有任何防護設施。因此,按照村裡祖輩傳下來的慣例,井底撈上來東西會歸下井人所有。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無非就是擔水時人們掉井底的硬幣等。另外,生產隊會買一包煙給下井人作為補償。


飲水思源思故鄉 悠悠老井情難忘 - 天天要聞

一年年過去,村裡的人口越來越多,一口水井,漸漸不能滿足全村人的用水需要了,大約是80年代。村裡打了一口新井。但水質不管怎樣都比不上老井的水。也沒有老井的水豐富。人們還是喜歡到老井裡面去打水。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很多人開始在自己的院子里打井,生活更方便了,到老井打水的村民們越來越少了。

自從離開家鄉,回來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但我仍然惦記著故鄉的老井,回家後,總要到老井去看一看,回憶在老井邊發生的往事。老井就像自己的親人,他默默無聞,不聲不響,守候在村頭,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故鄉的人,老井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繼續在為村民服務。我很想建議村裡幹部能組織村民把這口老井整修一下,這既是一個服務全村人的民生工程,也是一個有著歷史價值的文化古迹,還是一千多後陳村兒女的珍貴遺產。

感謝故鄉的老井養育了我,願故鄉的老井能永留兒女們的心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