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5分鐘,通曉5千年」之2:西漢東漢三國晉
中國歷史朝代順口溜:
夏商西周東周秦,
西漢東漢三國晉,
南北隋唐五代並,
北宋南宋國土分,
遼與西夏北方存,
金元明清民國生。
西漢東漢三國晉
西漢(前202年-8年) , 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政權 。共歷十二帝 ,享國210年。史書又稱為"前漢""先漢",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秦末時期,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劉邦擊敗項羽後,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初都洛陽,後遷長安。
西漢諸多制度上承襲秦制, 但廢秦苛法。漢文帝與漢景帝統治時期並稱為"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推行推恩令、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聯繫。西漢自漢武帝之後,皆以外戚輔政(外戚指帝王的母親和妻子方面的親戚)。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漢宣帝時期,設置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漢元帝即位後,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西漢開始走向衰敗。
公元8年12月,王莽篡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公元8年-公元25年),西漢滅亡。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195年。與西漢統稱兩漢。開國皇帝是劉秀。
(東漢玉)
王莽新朝(公元8年-公元25年)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東漢中後期太后稱制、外戚干政,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
(曹操雕塑)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 ,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西歸 ,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220年,曹丕稱帝,立國號為大魏,史稱曹魏,定都洛陽)
曹丕篡漢,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的事件。漢朝末年,曹操挾持漢獻帝,被封為魏王,擔任丞相,掌握漢末實權。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繼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權。雖然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從不敢登上皇帝的寶座。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稱帝,立國號為大魏,史稱曹魏,定都洛陽。至此,歷12帝、歷時195年的東漢正式結束,三國時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
三國時期(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190年,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220年,漢朝丞相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標誌著漢朝時代的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漢晉春秋》載,魏帝曹髦在位時,大將軍司馬昭專權,圖謀奪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266年,魏國權臣司馬炎迫使魏元帝禪讓帝位,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結束,晉朝時代開始。
280年,晉滅東吳,統一全國。至此,三家歸晉。前有三家分晉,現有三家歸晉。歷史總是在輪迴中前進。
(266年,魏國權臣司馬炎迫使魏元帝禪讓帝位,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266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155年。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政權,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即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316年,西晉被匈奴人滅亡。
317年,西晉皇室南渡江南,司馬睿在建鄴(今江蘇省南京市)重建晉朝,史稱東晉。
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東晉時期所建的紅螺寺。南有普陀,北有紅螺)
(待續)
(根據史料整理,頭條首發。文字、圖片如有不實或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