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93歲的蘇麻喇姑病逝。51歲的康熙以妃子的規格為其治喪,為了見蘇麻喇姑最後一面,康熙讓其停靈14天,最後將其葬在了孝庄太后陵寢一側。
當蘇麻喇姑在北京紫禁城裡離世的消息,傳到正在外地巡視的康熙皇帝耳中時,51歲的他立即趕回京城。
最後竟然以妃嬪的禮節為蘇麻喇姑治喪,並下旨讓蘇麻喇姑停靈14天,最後葬在孝庄文皇后的陵寢旁邊。
這位平凡的蒙古族女子,一生未嫁未育,卻得到了皇帝的如此高規格禮遇,實在令人不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來自貧苦家庭的宮女,在去世後還受到皇帝的如此哀榮?
要說起蘇麻喇姑的來歷,還要回到17世紀初的蒙古草原。一個叫蘇墨爾的小女孩在貧苦的家庭里出生,她非常聰慧,雖然家境貧寒,但總是樂觀開朗。
有一天,科爾沁王府來本地選奴婢進宮侍候公主,蘇墨爾的機智博得他們歡心,被選入王府,成為公主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
公主布木布泰後來嫁給了皇太極為妃,蘇墨爾也隨公主一起進了皇宮。在宮中,蘇墨爾勤奮好學,很快掌握了滿語,並了解了滿漢服飾的特色。
1636年,皇太極建國大清,需要設計新的皇家服制,布木布泰舉薦了蘇墨爾。蘇墨爾廣泛參考漢服和蒙服的元素,設計出莊嚴典雅的清朝朝服,深得皇太極喜愛。
這套朝服沿用了296年之久,可見蘇墨爾在設計上的造詣。
布木布泰和蘇墨爾感情甚篤,常如姐妹一般。布木布泰不受皇太極寵愛,生活枯燥無味。蘇墨爾時常溫言相勸,陪伴在側。
1643年,布木布泰難產,蘇墨爾不顧大雨,冒險請來醫生救治,終於幫助布木布泰平安產下順治帝福臨。
1661年,皇太極駕崩,8歲的福臨繼位,稱順治帝。孝庄太后只能通過蘇麻喇姑傳話指導幼主,幫助他奪回政權。
在這期間,蘇麻喇姑也悉心教導並照看著另一個關鍵的皇子——玄燁,即後來的康熙帝。
1667年,玄燁不幸染上天花,生命垂危。蘇麻喇姑日夜守護在他身邊,用心照料,終於幫助他度過難關,玄燁也對這位「奶奶」倍加敬重。
1669年,康熙帝登基,但實權落在輔政大臣手中。蘇麻喇姑再次成為太后與年幼皇帝之間的秘密傳聲筒,指點康熙奪回政權。
隨後,孝庄太后也相繼去世,蘇麻喇姑悲痛欲絕。康熙特意把自己的第十二個兒子託付給她撫養,以慰藉傷心。
康熙皇帝駕崩,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蘇麻喇姑所扶養的12阿哥,是唯一一個擁有好下場的皇子。
雖然蘇麻喇姑只是一介宮女,但她聰慧過人,對政局的洞察力十分敏銳,對皇室貢獻良多。她不僅設計了大清的朝服,還曾教導和救助兩代皇帝,在他們幼小的時候給予了關鍵的幫助和指引,可謂功不可沒。
她深諳宮廷政治,但從不玩弄權術,一生低調謹慎,處變不驚,從不越矩,言談嚴謹,處事穩重,深得皇室的信任。尤其對於康熙來說,她如同母親一般,康熙對她的尊重不亞於生母。
蘇麻喇姑晚年體弱多病,康熙派御醫時刻照料,還特意派人烹調滋補佳肴。
雖然京城百姓都知曉這位宮中最受尊敬的老奶奶,因高壽難以為繼,但當聞訊她終於仙逝之時,朝野上下無不悲慟,覺得這是清朝的一大損失。
所以,當這位樸實無華而又功勛卓著的「宮女」仙逝之時,康熙自然會以極高的榮禮來哀悼送行。
可以說,沒有蘇麻喇姑的悉心照料,就沒有康熙的成長和奪權之路。蘇麻喇姑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展現了一個聰慧賢能女子在封建宮廷中的不凡命運。她以才智輔佐君主,以仁慈善良感化百姓,是一位可敬可愛的女性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