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2023年09月12日18:26:07 歷史 1245

唐太宗時期的政治思想

唐太宗的政治思想是通過個體與社會實踐共同作用,並結合當時的時代條件,總結前朝亡國經驗形成的,而非空想得出。

貞觀政要》這本著作詳細描述了唐太宗的政治思想。書中的《論君道》《論求諫》《論政體》《論納諫》《論任賢》《論仁義》《論奢縱》《論儒學》《論儉約》《論謙讓》《論刑法》《論慎終》諸篇,都詳細記錄了唐太宗執政時期與臣子杜如晦

李靖魏徵等人關於如何治理朝廷的對話,臣子對太宗的治國建議以及對太宗提出治國缺點的上書,也包括社會經濟上的重要措施等,表現了唐太宗經世濟民的治國思想。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楊聖瓊(2004)主要從治國安民、吏治、唐太宗虛心納諫、唐太宗時期的法律法規等幾個方面來論述了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體系,其中的官員管理思想涉及到人才學的各個方面,比如唐太宗「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官員選拔原則。

在當代依然具有很深的借鑒意義。馬曉麗(2002)認為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之一與唐太宗的誠信思想以及誠信的實踐密切相關,他的誠信思想對當時的唐朝廷和貞觀之後都產生非同小可的影響。

唐太宗注重誠信治理國家、誠信對待大臣和平民百姓以及誠信對待對手等等。一方面,唐太宗的誠信思想引導了當時的朝廷風氣,朝廷官員之間形成了弘揚誠信和實踐誠信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唐太宗的誠信思想對後世皇帝治理國家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貞觀之後尤其是唐後期的君主,君臣以及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都明顯帶有唐太宗誠信治國思想的烙印。

唐太宗時期的行政思想

劉繼峰(2008)從行政學的視角分析其作為一個國家管理者的思想,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第一是描述了唐太宗即位以前的的環境,以及唐太宗將前朝教訓、個人努力和良臣輔佐結合,形成自己獨特行政思想。

第二是從唐太宗的行政管理思想體系進行詳細的探討,分別從7個方面展開,包括行政領導、行政法治、行政溝通等;第三是研究了唐太宗行政思想不僅影響有唐一朝,還對後世君主產生重要影響。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張英魁(2009)則認為唐太宗的行政倫理思想具有一定的特色,唐太宗繼承儒家思想,實行「德政」,弘揚「教化」,強調道家「無為」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整個行政機構取得很大的成功。唐太宗積極行政,重在調節。

建立議事制度,避免決策過程帶有個人色彩,過於專斷;完善科舉制度,強調唯才是用;完善法制,強調行政過程必須遵照法律制度,這些行政思想無論對當時還是現在都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

鄧元時(1994)從政治文化的視角,對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和實踐進行論述。以唐太宗從一開始就注重文官的選拔,發掘優秀朝廷官員作為立政的根本,在治國當中必須重視人才的挖掘,官吏的選擇,重視人才的德行以及能力。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最終形成行政人才智囊團。在制度上,以三省長官組成宰相集體,出色地處理了皇帝個人專權與宰相集體執政的關係,為君主的決策設置了安全閥。改革傳統行政機構,大批裁汰行政官員,建立退休制以更新官僚集團。

合併州縣,注重從基層選拔、鍛煉、培養高級行政管理人才。唐太宗時期人事思想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唐太宗本人先進的人事思想密切相關,他的人事思想也影響也後來許多朝代帝王的治國方式,因此吸引了眾多學者對唐太宗時期的人事思想進行研究。

陳雙(2012)探析了唐太宗先進的人事管理思想和用人之道。他的人事管理是多方面的,從注重官員的作用,到官員的發掘、考核、培養、智囊團的建立,他都有過深刻的論述,並且有許多都付諸於具體的實踐,頗有建樹。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通過對唐太宗官員管理思想的形成原因與實踐的分析,從而較全面的把握唐太宗的官員管理思想的內涵,對我們現代企業管理仍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楊聖瓊(2010)認為貞觀時期的政治清明與唐太宗完整的人事行政思想密切相關。

他始終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對於官員的使用的方面,唐太宗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按才使用,用人不疑。唐太宗執政時期精簡朝廷機構,提倡廉潔政治,懲治官吏腐敗,考核官員成績等行政人事思想和實踐對當代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常洪(1980)從任人唯才,選賢任能,士庶並用,開科取士,等幾個方面探析了唐太宗的用人方略,認為唐太宗對官員得科學管理是「貞觀之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唐太宗有其他封建統治者少有的寬容之心和和超前的格局。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為唐王朝挑選、提拔和破格任用各類人才,使貞觀時期社會經濟空前發達。李耀軍(1999)則認為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條是他積極倡導和推行了進步的人才觀。

他在人才理論和人才實踐上有極高建樹,從人才的作用到人才選配、考核、獎懲等都有精闢論斷和具體實踐,他的人才觀直到今天仍具有積極意義。

唐太宗時期人事管理機制研究

唐太宗時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公務員制度的形成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的影響。唐太宗人才選拔的管理羅哲,費江濤(2008)提到唐朝的官員選舉制度是古代文官考試的主要開端。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主要有考試與選拔相分離、多種考試科目選舉官員及官員的「守選」制度、「循資格」等多種方式。張龑(2014)論述了唐朝的文官制度體系,通過借鑒前朝的選舉制度,以此為基礎完善了通過考試任用朝廷文官的制度。

同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官制度體系,包括唐朝廷官員升職、考察、監督制度。唐朝時期官員的選拔制度分成兩種,一種是科舉制度,另一種則是職官銓選制度,人才通過科舉考試之後不可以立馬上崗工作,而是需要等待一定的時期。

通過考察才會被正式任用。科舉制度分為常選和制舉;常選考試是一種最為常規的官員選舉制度;而制舉則是一種特別的官員選舉方式,主要是皇帝針對特別的崗位選拔特殊人才來充任。徐慧(2012)探析了唐朝時期官吏制度的特點。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其中包括官員職位的設置、官員的選任以及官員的職責,其中,唐朝官員的選拔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是皇上親自任用、他官兼任和他官推薦。吳宗國(1982)提到唐太宗時期,依靠父輩在朝廷擔任高官,門蔭入仕的人還是佔一定數目。

但是想要擔任高層官員與門第的高低沒有必然聯繫,單憑父輩在朝中的地位卻沒真本領是無法在朝中擔任要職的,官員必須要有真才實學才可以做到高層官員。貞觀時期,唯才是舉已經成為皇帝選拔官員的重要條件。

通過科舉制選拔朝廷高層官員為主要方式的條件也逐漸完善。唐太宗人才考核的管理朱興斌(1995)探討了唐太宗時期官員的考核方式。第一是考核的內容包括了官員的道德,標準是「四善」和「二十七最」,考核的結果分成四個等級。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第二是考核的程序是以上考下,五品以下的官員的考核是由部門領導進行,五品以上官員是朝廷統一組織考核;第三是考核結果公示,被考核對象還可以對考核人員進行彈劾;四是考核結果與官員的政治、經濟利益密切相關。

從而保證考核的嚴肅性;第五是唐太宗完善官員的監察體系,將考核、考察、考試互為補充,為科學的選拔人才創造了條件。唐太宗為避免論資排輩的問題,完善官員的考核體系,將一批具有真才實學,德才兼備的官員提升到重要崗位。

使貞觀時期人才濟濟,經濟空前發展。劉太祥(1996)認為為唐代文官晉陞制度比較完備,體現了2個基本原則:首先是擇優,主要根據官員的考核成績以及工作能力來評估是否晉陞;其次是按照資歷。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主要根據官員工作的年限為基礎對其晉陞,可以避免一些官員晉陞過程的不正之風。唐太宗時期文官晉陞形式分為4種類型:一是考試晉陞,將考試成績作為晉陞的首要條件,為保證考試的公正,一旦發現主考官舞弊現象,立馬貶職。

二是功績晉陞,對官員的工作政績進行考核,區分出優劣以此作為晉陞依據;三是資歷晉陞,即按照官員工作年限進行相應的晉陞;四是超越晉陞,指工作成績非常突出的官員,可以跳過正常晉陞程序進行晉陞。

唐太宗人才致仕的管理鄧志(2010)探析了唐代官員的致仕制度已經趨於完善和成熟,作者詳細論述唐代官員致仕的年齡、原因、步驟,致仕官員政治待遇、物質待遇,以及致仕官員返鄉、歸寧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王學文(2014)則從官員致仕後的生活和心態展開論述,列舉考察唐朝盧載致仕時的官職,以及致仕後遊山玩水、交遊名士的生活和豁達心態。李永康(2020)從古代官吏辭職的原因角度分析列舉了唐初丞相李靖因身體原因自願辭職。

為別人騰出晉陞空間。唐太宗對此評價:「公能識達大體......為一代楷模。」同時,作者列舉了唐初納諫名臣魏徵在沒有正常退休制度的前提下,主動辭職,以提攜後生,即是騰出重要位置,顧及國家的長治久安。除了官員主動致仕。

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呢?這些方式是對是錯,相關研究正在展開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情況是被動致仕。所謂被動致仕指的是官員非正常情況的致仕,而是無可奈何地離開朝廷官職的一種形式,唐太宗執政時期,朝廷官員最為常見的被動致仕是被皇帝勒令致仕。貞觀時期,宰相房玄齡曾因為某件小事觸犯了唐太宗。

太宗大怒,於是他被勒令停職,只能無奈歸家。貞觀初,侍中高士廉因沒有把王硅密表上報給太宗,他被太宗貶為安州都督,在被貶地,高士廉講論經史給當地有潛力的學生,勉勵後進,蜀地的學校開始興盛起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 天天要聞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當我們談論英雄時,究竟在談論什麼?一、金翅大鵬振翅時:被虛構的戰爭如何成為歷史記憶公元616年的那個盛夏,隋煬帝的龍舟正沿著運河駛向揚州。這個曾經締造"萬國來朝"輝煌的帝王不會想到,在四平山的蔥鬱密林間,一場被後世反覆書寫的神話級戰役正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台行政機構宣稱,這是為促進所謂「族群平權」。對此,國民黨民代賴士葆痛批,這是賴清德當局進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體表現。國民黨民代林沛祥直言,乾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 天天要聞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斃惡警為民除害,為抗日大義滅親 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四分區又一次對耿晚子下達了除奸任務, 這次要除掉的這個漢奸,就是井陘礦區鳳山礦警備隊隊長高義庭。 他幫著日本人經常欺壓煤礦礦工,不給工人吃飯。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 天天要聞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一輯,作者桂定壽,原標題《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後,抗日聖戰全面展開,淞滬戰場負傷的大批傷員,運來安慶,在集賢關練兵場,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個。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