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真是漢室後裔?其實在歷史中早有定論

2023年08月12日18:59:03 歷史 1127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不安,黃巾起義愈演愈烈,幽州陷入危機。為抵禦黃巾軍的威脅,太守劉焉決定通過招募江湖有謀略、有武功的志士來聯合對抗起義軍。劉備,那位自幼喪父,與母親在市井謀生的青年,正住在涿縣樓桑村。他曾遊歷學習,稍知文墨。一日,劉焉的榜文引起了劉備的注意,悲從中來,感慨萬千。這突如其來的嘆息聲被劉備同村的張飛聽到,於是他好奇地詢問緣由。劉備信口開河,自稱是漢室後裔,懷抱復興漢室、安定百姓的雄心壯志,唯一缺乏的是財富。於是,一場意外的相遇,為歷史書寫了新的篇章。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真是漢室後裔?其實在歷史中早有定論 - 天天要聞


但是,劉備的血脈源遠流長,族譜清晰記錄了他與中山靖王劉勝的血脈聯繫。漢武帝時期,孝道重於一切,社會強調孝順祖先,世世代代皆有記載,族譜清楚地延續著劉勝的後代。儘管曹操派人進行多次調查,試圖揭示劉備血統的疑點,但始終沒有找到任何能夠證明劉備不是漢室後裔的證據。

曹操的質疑沒有得逞,劉備經受住了考驗。在皇帝面前,劉備的漢室後裔身份得到了確認,漢獻帝親自承認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並封他為「劉皇叔」。這一認可不僅使劉備的身份得到明確,也為他繼續推動漢室的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歷經風雨,劉備成功繼承了漢室的血脈,成為了真正的漢室後裔。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真是漢室後裔?其實在歷史中早有定論 - 天天要聞


總而言之,劉備的漢室後裔身份雖然曾受到懷疑,但歷史和史料的考證都表明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不僅在東漢末年積极參与抵禦黃巾起義,還在後來成功繼承漢室血脈,成為了真正的漢室後裔。劉備堅持漢室傳統,維護國家和民眾的利益,為漢室的延續和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真是漢室後裔?其實在歷史中早有定論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 天天要聞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5月12日,隨著長江航道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柴盤子最後一座航標設置到位,柴盤子新航道正式投入運行。新投用的柴盤子航道,位於長江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以往船隻通航要經過忠水磧水域的右槽王家灘,而王家灘素有「川江瓶子口」之稱,地處三峽庫區水位變動回水區,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地形錯綜複雜。為解決該...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 天天要聞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5月11日,新疆藍天救援應急協調中心發布訃告,新疆巴州且末縣前任隊長王東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10日離世。5月12日上午,王東的追悼會和告別儀式在且末縣殯儀館舉行。且末縣藍天救援隊秘書組組長帕熱合江·圖爾蓀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王東因突發心臟病去世。訃告介紹,王東自2015年12月加入巴州藍天救援隊,2019年8月被任命為巴...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 天天要聞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李嘉誠終於讓步?四大條件暴露資本與國家的大較量96歲的李嘉誠揮著熒光棒看五月天演唱會的視頻,這幾天刷爆全網。網友都在調侃"首富的快樂咱不懂",但這場熱鬧很快被記者一個問題打破:"賣港口是不是在坑國家?"旁邊助理趕緊打圓場:"老爺子退休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