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天之功,無恥之尤!」
前言
1978年,淮海戰役紀念館來了一個大人物,當年親自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他就是譚震林,準備講述當年的一些事。然而某些媒體的話語卻讓譚震林當場大怒,直接扔下八個字:「貪天之功,無恥之尤」,便斷然離去。
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譚震林會如此憤怒?
一、華野第一副政委譚震林
譚震林於1902年,出生於在湖南,曾當過裝訂工人,後來無意中接觸了進步思想,便深深陷入其中,192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黨內擔任過縣總工會宣傳幹事等職務。
抗日戰爭時期,譚震林創建和開拓了江南抗日根據地,曾參與過繁昌保衛戰,並打出了五戰五勝的戰績。1938年,譚震林在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先後擔任司令員,並親自率領第三支隊在皖南出擊,日寇因此遭到嚴重的打擊。
1944年,譚震林率部解放淮安、寶應以東廣大地區,開闢了新的抗日根據地,淮南地區抗日的被動局面,就此成功扭轉。次年和粟裕搭檔,並擔任華中野戰軍的政委,指揮部隊作戰40多天,順利完成華中戰場的任務後便揮師山東了。
1948年,其任華東野戰軍第一副政委,並在膠東戰役中獲得勝利,後和許世友一起搭檔,在膠濟線西段戰役等多個戰役中取得勝利。
1949年,譚震林與鄧公、劉伯承、陳毅、粟裕組成總前委,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進行統一指揮,以徐州為主要之地,發起淮海戰役。他們在戰役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戰略性的取得了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及北廣大地區得到解放。
戰爭年代,譚震林一直輔佐粟裕、許世友等軍事將領指揮作戰,並得到了華東野戰軍官兵們極大的信任與尊重,他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以及祖國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淮海戰役紀念館邀請了他,然而卻因為媒體的一句話憤然離場,媒體說了什麼?
二、華東野戰軍成「偏師」?
1978年,離著名的淮海戰役已經過去30年,譚震林受到邀請,來淮海戰役紀念館接受採訪。譚震林作為原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委,對於「淮海戰役」具有足夠的發言權。
然而採訪的現場,卻有媒體說淮海戰役中的華東野戰軍,其實是一支「偏師」,甚至還是中原野戰軍領導的這場戰役。這些所謂的說法,都是不符合史實的,譚震林憤怒不已,這是貪圖功勞、無恥之舉。
究竟何為「偏師」?也就是說,淮海戰役的勝利,其主要功勞為中野,並非華野。而此次戰役的主要指揮,也不是粟裕、譚震林等人,而是中野的相關領導。
那麼這真的是事實么?
三、淮海戰役打響
隨著濟南的攻克,山東境內國民黨殘軍紛紛棄城自保,但三兵集結又在濟南爆發巷戰,為此粟裕再三思考,還是請示了中央,建議打響淮海戰役。中央一番抉擇,最終還是同意了。
為了順利殲滅國民黨主力,我軍派出了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四方武裝總共60萬人,以徐州為中心,在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至臨城,南達淮河,大約方圓8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發起淮海戰役。
在一個寧靜的深夜,我軍迅速南下,直衝黃百韜兵團而來,經過16天的奮戰,黃百韜兵團被全殲,徐州之敵完全陷入孤立。隨後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將黃維兵團包圍,全殲該敵。1949年1月,總攻杜聿明部,最後生俘杜聿明。
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默契配合,打得國民黨軍隊節節潰敗。最終,我軍創造了60萬打贏80萬的佳績。淮海戰役的勝利,對中國解放和革命的發展影響深遠,也奠定了解放全中國的勝利。
那麼,淮海戰役的領導者究竟是誰?
四、淮海戰役的真正領導者
我們都知道,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華野和中野共同努力得來的結果。但在粟裕的領導下,華東野戰軍擔任了戰爭的主力,中原只是輔助的作用,大眾也都普遍認同這一說法。
一般來說,誰實力最強,誰的部隊在主要作戰方向和作戰點上主攻,那麼誰就是戰場的指揮。據記載,粟裕手上共有16個縱隊的兵力,而劉、鄧、陳指揮的中野,只有4個縱隊,如此一比,戰場指揮權的歸屬可謂是清清楚楚。
而對於裝備和軍械來說,華野也是佔優勢的,就連中野的指揮劉伯承都曾承認:「還是華東野戰軍起到主要的作用。」但向來謙遜的粟裕並不在乎,考慮到淮海戰役的重要和艱巨,為了部隊的團結,粟裕曾給中央發去電報,請求由陳毅和鄧公統一指揮。
毛主席曾言:「淮海戰役中,粟裕立了功。」粟裕有著一心為贏的態度,卻不成想,這竟成了抹黑他的工具。相較於劉伯承等人而言,粟裕與國民黨的軍隊交戰次數最多,也更了解敵人的戰略和實力。
其實,淮海戰役爆發前,粟裕就已經同毛主席進行了交流,討論了一些作戰方式和策略。毛主席還曾要求粟裕率領三個縱隊渡江。但粟裕多次表示渡江不可行,並說服了毛主席。因此事後,毛主席對粟裕的高度評價,也印證了華東野戰軍的關鍵。
當然,中原野戰軍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兵力不及華東野戰軍,卻拿住了敵人的七竅,也正是有了中野的配合,才能有淮海戰役的勝利。
淮海戰役的勝利,有力的對國民黨的軍隊進行了打擊,所謂精銳的師團幾乎全軍覆沒,甚至就連主要統治中心南京也岌岌可危。這場戰役,解放軍以少勝多,是中國歷史輝煌的象徵。
難怪譚震林會動怒,淮海戰役的功勞被那些無良媒體歸功於中原野戰軍,還把華東野戰軍說成一支「偏師」,違背了歷史,也是對歷史的侮辱,真是讓人心寒。
作為粟裕的好友,又親歷了這場戰爭,譚震林怎能容許自己戰友甚至一整個華東野戰軍的功勞,落到別人身上,這是一個不該有的失誤,應該尊重歷史,不能讓前輩無緣無故失去光輝。
結語
淮海戰役是一場奇蹟之戰,也是人民解放軍最重要的轉折點。譚震林同志堅決捍衛榮譽,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眾多英烈的尊重,更體現出他作為指揮官對軍隊的責任。
歷史絕不是一句話就能曲解的,我們必須要時刻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