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復領土的艱辛歷程,一代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領土遼闊的國家。然而,在近代史上,中國曾經遭受了外來侵略和內部動亂的雙重打擊,導致了領土的丟失和分裂。為了恢復祖國的完整和尊嚴,一代代中國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通過外交談判和和平解決的方式,從鄰國手中收回了大量的失地。這些收復領土的艱辛歷程,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
以下是中國收復領土的一些重要事件:
- 1960年10月1日,《中緬邊界條約》在北京簽訂,緬政府決定把在清朝時屬於中國的153平方公里的古浪、片馬等地區歸還中國。後來又用勐卯三角地區約220平方公里,與緬甸則把189平方公里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交給中國。作為中緬邊境重要的商業往來交通要道,同時也是四川、西藏和雲南的門戶,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1962年,中俄再次在爭議國土的談判在兩國之間開始啟動,最終貝爾湖6.6%的土地再次成為中國的國土,一共是 40.26平方公里。
- 1963年,巴基斯坦主動向中國歸還了5800平方公里土地。喀喇崑崙走廊位於喀喇崑崙山脈的北邊,是一條東南——西北走向的狹長的大峽谷,這條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的「走廊」由於地形險要,且氣象條件複雜,成為西南重要戰略地位。
- 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主動要求歸還與我國的爭議土地。雙方經過談判後,俄羅斯共計歸還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 1994年5月26日,《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在北京簽訂。根據有關外交文獻記載,中越兩國間的外交談判就不是那麼順利了。兩國對於有爭議領土的口舌戰打了近二十年,最後,11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中國收回。
- 1997年7月1日,中英雙方就香港主權問題展開了交接。最終面積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並在1997年重獲香港行使主權。
- 1999年4月26日,《中哈邊界條約》在北京簽訂。繼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之後,哈薩克也將一部分領土奉還。在邊界爭議土地之中,1999年,歸還總數那是接近1300平方公里,是中亞三國中歸還最大的。
- 1999年5月10日,《中吉邊界條約》在北京簽訂。吉爾吉斯斯坦從蘇聯獨立出來之時,一部分跟中國的爭議邊界領土被其歸還,一共大約有1200平方公里左右,稍微比香港大一些。
- 1999年12月20日,中葡雙方就澳門主權問題展開了交接。與香港回歸別無二致,從葡萄牙政府中收回失地澳門。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側,北和廣東省、珠海市相連,東和深圳香港隔海相望,32.8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上生活了約68萬人口。
- 2004年6月2日,《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在北京簽訂。從西北到東4300公里漫長的邊境安全,也就此塵埃落定。中俄雙方持續數十年的邊境爭端從此不復存在。
- 從1988年至今,已經陸續收復了包括仙賓礁、半路礁、半月礁、信義礁、安達礁、五方礁、三角礁、還有台礁、中州礁等等超過40個南沙島礁。如今中國海軍和海警的船隻在南沙的巡航已經成為常態,同時隨著中國海軍不斷發展壯大,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南海都會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總結:通過和平解決領土爭端是國際法所鼓勵的行為,也是國際法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要求。經過外交談判,中國跟鄰國的領土爭端基本上消弭,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從別國手中收回的土地足足有一萬二千平方公里之多呢。怎麼樣,沒想到吧!這些收復領土的艱辛歷程,是一代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結晶。我們應該為祖國感到自豪和驕傲,同時也要繼續努力,為祖國的發展和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