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2023年08月08日15:33:03 歷史 1905

在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大壯

編輯/大壯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歷來,長江水患防治一直是中國各朝各代極為重視的民生之事,古代有大禹李冰王景等偉大的水利學家,均曾致力於治理長江,儘管他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因為技術有限,所以取得的成效仍然有限。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進入現代,隨著科技進步,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下游的洪水困擾,1992年,我國作出重大決策,在湖北夷陵段興建三峽大壩,轉眼間,這座世界級的大壩已經完成了22年,這項工程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一、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宏大建設,不僅是工程奇蹟,更是中華民族百年來對治理長江洪患、挖掘長江水資源潛力的具體化夢想,這個宏偉的構想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之前。

1918年,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這部影響深遠的文獻中,已經為此提供了藍圖。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後續,中美合作浮出水面,美國知名的水壩工程師薩凡奇曾經來華,與我國專家一同探討,並共同制定了初步方案,但因為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多重挑戰,這一划時代的項目未能即刻啟動。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治水和發掘水資源的宏偉藍圖逐漸成為國家重要議題,1953年,毛主席對長江進行了深入考察,寄予了河流的希望,幾年之後,他在武漢筆下流露出對長江的熱愛。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1958年在成都的重要會議上,周總理提出的三峽方案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關注和贊同,然而,儘管已經有了初步的構思,這一卓越的項目仍然飽受爭議,直到1982年,鄧小平對此表示了堅定的支持,強調了長江三峽工程的深遠意義。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1992年成為了轉折點,鄧小平的南巡為國家的改革開放注入了新的動力,在同年4月,長期討論的三峽工程終於在全國人大獲得「綠燈」,它的開工象徵著跨越一個世紀的夙願正在變為現實。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在三峽大壩落成的那剎那,其宏偉的規模和功能已經遠超當年薩凡奇提出的概念,儘管「薩凡奇計劃」重點放在發電,但我國自行研發並構建的三峽項目,不僅僅限於此,它還融入了防洪、航運、抵禦乾旱以及其他補充供水功能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我國豐盛的水力資源和其巨大的開發前景使得我們在全球裝機容量上保持領先地位,這份富饒的資源和未被覺醒的潛能,確保了我國在水電領域的核心作用。

直至2023年,我國的水電產能高達14000億千瓦時,佔全國總電量的19%,與火力發電並肩,為我國提供了近90%的電力資源。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水電以其獨特方式,轉化流水的勢能而不需要外部燃料,同時避免了有害氣體排放,相對於火力發電,它更為環保。

到2023年,我國水電產出量相當於減少了5.4億噸標準煤的燃燒,這意味著節約了14.5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的水電站,能夠滿足多種功能,如防洪、航行、供應清水,同時也起到了沉沙、調節水源等作用,庫區更因此成為了獨特的旅遊勝地,為國家帶來了額外的收益。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水電站通常位於山谷之中,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站點就要從基礎的道路建設、橋樑搭建開始,繼而是大型的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至機械電器的設置和調試等環節,這一切需要龐大的建設規模,長期的建設周期,巨額的資金投入,大規模的人員遷移,而且初期投資回報並不顯著。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三峽項目從開工到完工整整用去了17年,總成本超出了兩千億元。國家審計署對長江三峽項目的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底,項目總投入已達到2078.73億元,這還包括了樞紐工程、輸變電項目以及大量的移民補償費。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二、那三峽大壩到底賺不賺錢?

從1993年三峽項目破土動工,一直到2003年第一組發電機組啟動,那整整11年,項目並沒有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然而,當水電站正式運行,由於其在原材料、運營和廢棄物處理方面的低成本以及其持續穩定的運行,相較於其他發電方法,水電站展現了更高的盈利潛力、更穩健的收益預期和強勁的現金流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三峽大壩的發電能力達到了驚人的2250萬千瓦,這與8座葛洲壩或3座內蒙古托克托熱電廠的總能力相當。

伴隨著超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的完工,三峽大壩已經成為一個電力巨頭,為位於數百里外的江蘇廣東上海供電,而且,西南地區受此激勵,眾多水電站紛紛開工建設,它們為東部和東南部的遙遠地區供電,形成了「西發東輸」的能源格局。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據統計,到2023年,三峽大壩全年產電量已突破1046億千瓦時,刷新了全球水電紀錄,這等於湖北整個省的42%發電量。

至2023年,三峽水電站的累計發電量已經達到驚人的1.5萬億千瓦時,按照0.28元/千瓦時的電價估算,其累計收益高達約4200億元,這意味著,不僅收回了初始的2000億元投資,還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每年還有大量的旅遊收入,據報道,7月4日,擁有三峽電站的三峽集團上市子公司,長江電力的股價在交易中達到了22.6元的歷史高位,按此價格計算,長江電力的總市值已高達4898.4億元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綿延的長江,經過長江電力管理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溪洛渡向家壩這四大電站後,每年為這家全球最大的水電公司貢獻了超過550億的營業額和240億的凈收益。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根據長江電力2023年度報告,該公司錄得營業額558億元,年度增長率為8.99%;其凈利潤為244億元,呈現7.96%的年度增長。凈利潤率經常被用作評價一家公司在特定時期盈利能力的指標,它也反映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以此標準來看,作為國有中心企業的子公司,長江電力在2023年的凈利潤率高達43.75%,相比之下,被譽為「全宇宙最大」工商銀行的凈利潤率僅為39%。

然而,這樣的盈利只是三峽工程眾多收益的冰山一角,除了電力收入,三峽還有其他的收益來源。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航運收益為其中之一,從2016年9月18日三峽五級船閘試航開始,直到2018年1月,累計已有2526次船廂、2547次各類船舶、5.7萬次旅客及57.4萬噸貨物經過,這都突顯了三峽工程在航運方面的優勢。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如今,長江成為了一個繁忙的黃金通道,被形象地描述為「船笛一響,黃金萬兩」。據估計,三峽工程將使宜昌重慶的660公里河流航線的年度通行能力從1000萬噸增加至5000萬噸,貨物運量增長了400%,而運輸費用降低了35%-37%。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三峽的船隻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這可能與我們的預期大相徑庭,這項政策無疑是十分人性化的,考慮到在三峽大壩建設前,船隻可以自由航行,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優待只在我國的三峽大壩存在。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從另一方面看,三峽大壩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是顯著的,重慶已經變成了西部地區的主要港口城市,為其附近的經濟發展充當了「交通樞紐」的角色,極大地推動了西部的經濟增長。若三峽開始收取航行費,那麼收入數字無疑會更加驚人。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並且,三峽大壩的完工,也為旅遊及其關聯產業和周邊地區帶來了繁榮,現如今三峽大壩已經成為一個旅遊熱點,提供給遊客獨特的觀賞體驗,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到此參觀。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到2020年為止,已有約1800萬的遊客人次,三峽大壩也被稱為是國內最盛大的工業旅遊地標,早些時候,三峽企業高層曾預計,一旦三峽旅遊設施完全開放,初步的年度收益可望達到30億元,似乎這一預期已經成真。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在2014年9月24日,中國長江三峽公司與宜昌市政府共同宣布,從2014年9月25日開始,三峽大壩旅遊景點對國內以及港、澳、台的遊客實施免費政策,其中包括罈子嶺、185觀景點和截流公園等,而外國遊客需支付一人105元/次的門票費用,這一旅遊收入成為三峽大壩的重要收益來源。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更進一步,長江三峽工程在洪澇防控、水產業、環境保護、環境凈化、移民安置、南水北調、供水和河道管理等多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三峽大壩不僅為當今提供巨大益處,還會為未來數代人帶來福利。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中國受東南季風氣候影響,導致各地雨量分布不均,根據過去兩千年的記錄,約每十年就會出現一次洪水,1998年的洪災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次深重的教訓。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但三峽工程在洪水控制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巨大的庫容明顯提高了下游的洪水防控能力,從而有效保護了中下游的2300萬畝土地和1500萬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在生態維護上,三峽工程每年助力減少約3億噸的標煤消耗,降低大約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為全球氣候健康和對抗溫室效應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同時,三峽大壩也成功遏制了地區性的洪澇災害,讓當地居民得以安穩生活,確保了社區的和諧與穩定。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三峽項目在中國水力資源歷史上是劃時代的標誌,它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進步,更對全球水利和水電行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宏大的工程代表了人類對自然的技術征服,同時也彰顯了在維護環境與推進發展之間尋找平衡的決心與智慧。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所以討論是否回本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三峽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錢,是為了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社會能夠更好的發展。他給我們帶來了生產力的效率提升,帶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保護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只是向我們收取了一些電費,以用來維護和保護這個工具,讓它能夠更長時間的為我們服務。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當然,三峽工程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泥沙淤積、地質災害、移民後續管理等,這些問題需要持續關注和解決,以確保三峽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但就總體而言,三峽工程是一項利大於弊、功大於過的偉大工程,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意味著自豪、榮耀、責任和希望。

耗資2500億建造的三峽大壩!如今17年過去了,國家虧了還是賺了?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 天天要聞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5月12日,隨著長江航道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柴盤子最後一座航標設置到位,柴盤子新航道正式投入運行。新投用的柴盤子航道,位於長江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以往船隻通航要經過忠水磧水域的右槽王家灘,而王家灘素有「川江瓶子口」之稱,地處三峽庫區水位變動回水區,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地形錯綜複雜。為解決該...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 天天要聞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5月11日,新疆藍天救援應急協調中心發布訃告,新疆巴州且末縣前任隊長王東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10日離世。5月12日上午,王東的追悼會和告別儀式在且末縣殯儀館舉行。且末縣藍天救援隊秘書組組長帕熱合江·圖爾蓀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王東因突發心臟病去世。訃告介紹,王東自2015年12月加入巴州藍天救援隊,2019年8月被任命為巴...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 天天要聞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李嘉誠終於讓步?四大條件暴露資本與國家的大較量96歲的李嘉誠揮著熒光棒看五月天演唱會的視頻,這幾天刷爆全網。網友都在調侃"首富的快樂咱不懂",但這場熱鬧很快被記者一個問題打破:"賣港口是不是在坑國家?"旁邊助理趕緊打圓場:"老爺子退休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