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2023年07月01日22:52:11 歷史 1452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文/木橋看世界

編輯/木橋看世界

前言

長江流域自古就是我國茶業的重要產區,湖北隨州一帶仍有「神農於離山授人以陶器煮茶」的神話,因此,「茶之為飲,源於神農」的說法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20世紀80年代早期,考古學家們在貴州晴隆縣的雲頭山上,在一片原始叢林中,發掘出了一百萬年前就已存在的茶葉種子。

自20世紀初期以來,在雲南,貴州,四川,四川,湖北,安徽長江地區相繼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古茶樹

其中雲南省鎮沅縣九甲鄉的錢家寨有兩株生長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近2700年、距今近2500年的古老喬木,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株。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近年來,由於人們喝茶習俗的普及,導致對茶的消費急劇增長,僅依靠野生茶已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要。

因此,在我國,以人工栽培為基礎的茶園數量不斷增加,並逐步成為我國茶產業的核心區域。

對於唐朝的茶園,今人根據各種歷史資料對其進行了不同的分類。

現以《茶經》、《膳夫經手錄》、《通典》、《元和郡縣圖志》、《全唐詩》等文獻為依據,概括出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場分布概況。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一、論長江上游茶業

唐朝時,長江上游地區大體由劍南道山南西道山南東道西南黔中道組成,大體與今天的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陝西西南部的略陽等地區構成。

唐朝時,長江上游66個州,包括南詔縣在內的23個州都有茶葉生產,該地區的茶州雖少,只有全國的1/3,但其出產的茶品種卻是多種多樣。

川西茶區包括蜀州彭州,邛州,益州雅州眉州綿州,還有瀘州,渝州,涪州,忠州,夔州,歸州,黔州,夷州思州,費州,播州等州,位於長江主幹與涪陵水邊。

其中川西茶區的茶業最為悠久,漢朝以來,武陽就已經有了一個特殊的茶市,當時「武陽買茶」的童子遠也是最早的一次購買茶水的紀錄。

在《華陽國志·蜀志》的「南安縣」一欄中,常璩說:南安,武,以茶葉聞名。」由此可見,嘉州的茶葉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出名了。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唐朝時,長江上游各州出產許多名茶,而最有名的就是蒙古茶葉,《元和郡縣圖志》說:「茶葉以民風為貴,茶葉以民為尊。」

「劍南人有一種叫『青蓮』的植物,名為『青蓮』。」關於蒙鼎茶在唐代之前的記錄寥寥無幾,但在唐代曾有過貢茶。」

但《新唐書·地理志》中「雅州盧山郡」條云:「土貢金、茶葉、石菖蒲、落雁木。」

中並沒有提到蒙鼎茶的確切來源和名字,在《茶經·八之出》中,陸羽對「劍南茶」的評價中,以彭州為上品,雅州為次,並指明了「名山縣」、「百丈縣」的主要產地。

可見「蒙頂茶」在唐朝初期是不出名的,雅州蒙山產的茶葉,直到9世紀以後,才逐漸躋身於著名茶葉的行列。

據《元和郡縣圖志》中「劍南道嚴道縣」的記載:「蒙山在縣南十餘公里處,每年奉上的茶葉,皆為蜀第一」。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元和之前,一捆捆的錦緞不能抵得上一斤先天蒙頭,是以,人們都在為茶葉的優劣而爭論不休。

短短几十年,新安草市一年的產量,就達到了百萬兩銀子,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好的底子,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這就是它的難處,蒙山附近的茶戶為了牟取暴利,都在種植茶葉,以假茶葉為名。

新安茶是蜀茶中的佼佼者,雖然比不上孟嘗茶,但勝在物美價廉,「無論南來北往,百里之地,其香味始終不減,每一年,都有幾百公斤的糧食,撒向東方,這是一種美德。」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關於唐朝長江上游地區的茶,歷史上沒有具體的記錄,只知道「新安草市,一年出產幾百萬石」。

浮梁茶一樣,屬於「以多為貴」的大眾茶。其他的一些著名的茶葉,雖然沒有「蒙頂茶」那麼稀有,但是數量並不多。

但長江上游的茶,已出口海外,邛州的火番餅銷往西番和党項,綿州的昌明野味,也曾在吐蕃的贊普大營中見到過。

太平寰宇記》中的《黎州民情》中說,黎州是西域和蠻族的聚集地,「元無市,只有西域和漢域之間的交易,沒有貨幣,漢域用的是絲綢和茶葉,西域用的是辣椒和鹽巴,還有馬匹。」

由此可以推斷,一般民族所喝的茶,主要來源於邊境互市,而漢人在黎州附近的雅州,邛州,眉州,嘉州,則可以推斷。

雖然吐蕃的贊普營也有一些從長江中下游運來的茶,但這些茶都屬於稀有貨色,很難流傳到民間;民間所用的茶,大多來自於川西的上游地區。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二、茶業在長江中的應用

唐朝長江中游區大體由山南西道梁州與洋州,東北山南東道,東黔中道,西淮南道,以及江南西道組成。

該地區的茶園面積很大,其中產茶州超過半數,其茶園主要集中在峽州襄州荊州鄂州江漢茶園。

洞庭湖盆地以岳州,朗州潭州衡州和邵州為核心的茶葉產區;在彭蠡湖盆地,以江州,蘄州,饒州,洪州為核心的茶葉產區。

以三大茶區為中心,在三大茶區周圍,還散落著幾個小型茶區。三大茶區都以盛產名茶著稱,而江漢茶區中的峽州更是數一數二的,陸羽在《茶經·八之出》中將遠安宜都夷陵三縣的茶稱為「最好的」。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只有淮南的光州,湖州的顧渚,越州餘姚,劍南彭州的劍南彭州,才能與之媲美,而《唐國史補》中的「碧澗」、「明月」、「芳蕊」、「茱萸」四種茶。

在《膳夫經手錄》中,「茱萸簝」屬於「顧渚之流」,並說:「宜陵附近,有一種小江源茶,雖然同出一種,但卻更勝茱萸。」

把「小江源茶」排在峽州的第一位,可見峽州的茶,也是一種有名的茶。洞庭湖一帶的茶區中有岳州的江邕湖和衡州的衡山

彭蠡湖一帶的茶區中有洪州的西山白露,蘄州的祁門團黃,以及荊州的江陵的南木,這些都是從這些地區得到的。

這五個品種都是《唐國史補》中記載的,而《唐國史補》中記載的20多個品種中,就有9個品種分布在長江中游一帶,可見該區域的名茶數量之多,也證明了該區域的栽培和處理技術在唐朝的發展也是非常成熟的。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唐朝中游區域是我國茶葉生產大國,尤其是以浮梁為主要品種的中、低級品種最為豐富。

浮梁縣是我國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和銷售中心,每年「產茶700萬擔,稅賦15萬貫」。

「馱」字不是官方稱的負重,它是一種馬兒所能負重的東西。結合有關唐朝茶稅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唐朝德宗建中時,就已開了茶葉稅,並以十分之一的茶葉作為賦稅。

到了武宗時期,整個國家的茶葉稅收在40萬到50萬之間,浮梁一縣的稅收就達到了15萬,超過了整個國家的1/3。

相較於長江上游的茶葉產區——長江上游的劍南道,每年繳納四萬貫的茶錢,其巨大的產出,足以讓江南的商賈們趨之若鶩,就像《茶酒論》中說的「歙州浮水,四海來尋」,又像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說的「重利輕離合,前兩個月浮水來尋茶」一樣。

不僅在浮梁,在衡州,蘄州,鄂州,都以出產豐盛的茶葉著稱,《膳夫經手錄》中說:「衡州衡山有一種茶葉,每一年都有上百萬的茶葉。」另外,《蘄州茶》、《鄂州茶》、《至德茶》等,其收入和賦稅,更於浮梁。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在唐朝,長江中游地區的飲茶範圍很大。像茱萸、邕江、西山白露這些珍貴的茶葉,都是用來進貢給朝廷的,甚至還出口到了海外,在《唐國史補》中,就有一篇關於祁門和邕江的文章。

茶葉價格昂貴,數量有限,是達官貴人送禮的好東西,齊己就曾寫過一首詩,向朋友致意,說過:「惟有江寧,豈是凡夫俗子?」

名牌茶終究是少數,長江中游地區的消費市場還是以中等偏下的茶類為主,其中就有山東關西,閭閻村裡都食用」的浮梁茶。

有「蘄州茶,鄂州茶,至德茶,陳,蔡,北,幽,並,南,人們都還其」;「衡州衡山,出產大塊大塊的糕點,從瀟湘到五嶺,都是以此為供品,交趾之人,也是以此為供品。」

又有「羊團茶渠江薄片茶,江陵南木香茶,施州山茶,只在江陵和襄陽一帶,千里迢迢而來。」

雖然這種大眾化的茶葉「味道短促,韻低微」,但它的銷售已遍布南北,北方到幽州,南方到交趾。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三、長江下游茶業

唐朝的長江下游區域,大體指的是東部的淮南道,江南的宣州西道,以及江南的東道,它們分別對應的是今天的安徽的東南部,江蘇的南部,浙江福建的部分區域。

唐朝時,長江下游二十八個州中,有二十二個州是茶葉產地,其茶葉產地以常州,湖州,蘇州,潤州,宣州,歙州,杭州,睦州為核心,以太湖為太湖腹地。

浙東茶葉產區包括越州,明州台州婺州溫州;淮南茶區主要是以舒州、壽州揚州為主體,閩南茶區主要以福州和建州為主體。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太湖是長江下游茶葉質量最好的地方,出產茶葉之州也大多出產名茶,其中以常州和湖州出產的顧渚山最有名,《膳夫經手錄》稱湖州的顧渚出產的竹筍「除了蒙著頭,再也找不到第二」。

《茶經》也將湖州列為「第一」,其次才是「常州」,其實常州的「陽羨義興」也是遠近聞名的「名茶」,可以追溯到兩漢年間,據《桐君錄》記載:「昔陽,武昌,廬江晉陵佳品。」

這裡的「晉陵」指的就是唐時常州。在唐宗永泰年間進入朝覲,比湖州古渚的紫竹林還要長。

湖州古渚的紫色竹葉,以明月峽為尊,在會昌時期,當時的湖州總督張文規曾作過一首詩:「山下青綠。吳興三絕莫離,吳會行勸子強」,有「吳興三絕」之稱。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唐朝時期,長江下游的茶業也很發達,歙州的婺源縣祁門縣,以及宣州到德縣的茶業,都與浮梁縣不相上下。

劉津在《婺源諸縣都制置新城記》中寫道:「太和年間,婺源,浮梁,祁門,德興,有大量的茶業。」

「又有軍士甲胄,十分殷實,號稱奧區。其次是樂平、干越,悉岀厥利,統領議議,輔佐時政,並在必要時,隸彼四邑,以婺源為治所,徵募軍餉,以治所為。」

「以婺源為都城,徵募軍部賦稅,由其管轄」,可以看出,婺源縣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上,都要比其他三縣強得多。

茶葉的生產也要比浮梁好得多,加上祁門、至德等地,太湖中部的茶區,茶葉的生產也是相當的。

楊曄在《膳夫經手錄》里把茶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多為貴」類型,主要有浮梁和新安兩種,這兩種類型的茶都是大而粗糙的;另外一種是「少而精者」的著名茶葉,如蒙頂茶葉。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分析認為,長江地區的制茶歷史,在中國古茶史上佔有重要位置。首先,從茶園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除了去嶺南道的韶州,容州和象州以外,其他地區的茶園基本上都是在長江一帶。

唐代建安年間,隨著北朝飲茶風氣日盛,大批茶園從長江一帶向北運輸,使茶園自南北走向南北,形成了一個十分繁榮的茶園。

尤其以揚州為核心的京杭大運河被譽為「揚一益二」,是唐朝茶場南下的一個主要集散中心,而京杭大運河作為內陸水路,既是南北向的快捷貨運渠道。

又是古代農耕時代貨物長途跋涉的最佳途徑,又是衡量唐朝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關鍵指標,因此,也凸顯出唐朝中晚期國家經濟中心由北向南向南的明顯轉變。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其次,唐產於長江地區的名茶和貢茶,是唐朝的主要經濟來源,而中及之後,南疆各類經濟栽培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茶業,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名茶作為茶葉種植的支柱產業,不僅能夠帶動周圍的茶葉的種植加工、茶葉貿易,還能夠推動手工藝及家庭化手工經銷的發展。

也可以說,長江地區茶業的興盛,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經濟中心向南方轉移起到了一定作用。再次,長江地區在唐朝的茶樹栽培上表現出不同的地域特徵。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以長江上游為代表,巴蜀一帶有著豐富的茶樹栽培和茶馬交易的傳統,雅安蒙頂山茶主要銷往吐蕃,邊境與藏族等各民族進行著廣泛的交易。

尤其是藏族「七天不吃一頓飯,一天不喝一杯茶」,將茶視為血液和生命,使得川藏茶馬古道成為漢藏交流的一條長達數千年之久的絲綢之路

雲南境內的一座茶山上,居住著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白族等多個民族,他們日以繼夜,辛苦耕耘,精心培育和保護著古老的茶樹。

比如臨滄的鳳青紅茶,思茅的普洱茶,都經過騰衝和瑞麗的騰衝和印度,銷往南亞和東南亞,極大地推動了茶葉和茶文化的對外傳播,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溝通和溝通的橋樑和紐帶。

「茶之為飲,源於神農」——唐朝長江地區的茶園分布概況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張澤咸《漢唐時期的茶葉》

王洪軍《唐代的茶葉生產——唐代茶業史研究之一》

方健《唐宋茶產地和產量考》

程啟坤、姚國坤《論唐代茶區與名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