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2023年05月14日19:23:04 歷史 1871

1793年,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大英帝國在全世界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唯獨在中國屢屢碰壁,在閉關鎖國國策的影響下,清王朝固步自封,對世界發展大勢絲毫無所察覺,而馬嘎爾尼訪華是上天賜給清王朝的最後一次開眼看世界的機會,可惜這個機會當時的乾隆皇帝出於種種顧慮並未把握住。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政府想通過談判的方式打開中國大門,開拓中國市場,對於歐洲人來說,這個神秘而古老的帝國充滿了誘惑,甚至還出現了不少「中國迷」,每年運送到歐洲的茶葉和瓷器數不勝數,被歐洲人視若珍寶,讓大部分歐洲人對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更加崇敬,尤其是清王朝屢次對外用兵,均獲大勝,在廓爾克戰爭中,清軍大顯神威,將叛軍一舉剿滅,這讓英國人意識到對清王朝的實力並不十分了解,想要打開中國市場只能採取談判的形式。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於是在1793年,馬嘎爾尼特使接受英國政府賦予的特殊使命,借給乾隆皇帝祝壽的機會,前來刺探中國情報,並商量開放通商口岸等相關事宜,可讓馬嘎爾尼大為失望的是,與那個傳說中的禮儀之邦強盛帝國截然相反,馬嘎爾尼一路上看到的是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的中國百姓和愚昧自大動輒以天朝大國自居的官員,在進見乾隆皇帝過程中,雙方甚至因為是否行跪拜禮而爭論不休,清王朝的官員們堅持要讓英國人行三跪九叩大禮,而英國人則主張單膝行禮,幸運的是此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才讓會見得以正常進行。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13年後的1816年,不甘心失敗的英國政府又一次派出了以阿美士德勛爵為首的英國使團一行75人繼續訪華,希望能夠在嘉慶皇帝身上找到新的突破口,此時的清王朝已經岌岌可危,日益增長的人口負擔和日漸減少的財政收入讓嘉慶帝焦頭爛額,為了省錢,嘉慶帝甚至以身作則過著節約簡樸的生活,但對這個龐大的帝國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大清帝國已經呈現日落西山的末日之景。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對於英國人的來訪,嘉慶皇帝十分不屑一顧,使團到達北京後,嘉慶皇帝並沒有急於召見,而是派遣了幾批官員前去教習英國使者三跪九叩大禮,同樣的矛盾13年後再次重演,英國使團據理力爭堅決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禮,他們要求和當年馬嘎爾尼訪華行禮慣例相同,只願意單膝下跪行禮,但這次清王朝不再妥協。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來往的大臣焦頭爛額,生怕因為禮儀問題而被撤職,而英國使者強硬的態度又讓這群官員不知所措,只能一次次的勸說,最終英國使者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此次進見可以行三跪九叩禮節,但清王朝要麼在進見時懸掛英國女王畫像,清朝官員同樣向女王行三跪九叩禮節,要麼寫下國書以後清朝官員訪問英國,也同樣要向英國女王行三跪九叩禮節。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這樣的要求,清朝官員自然不肯接受,而這也徹底激怒了嘉慶皇帝, 七月初六,等候多時的英國使臣突然接到命令,嘉慶皇帝將召見使團,但到了北京接到的卻是讓英國使團即日離開中國原路返回的旨意,並著重強調該國王表文不必呈覽,其貢物全部發還。清政府賭氣般的行為讓英國使團哭笑不得,一次次的禮儀演練,一次次的談判,並沒有換來滿意的答覆,這次出訪無疑失敗了。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嘉慶皇帝怒氣沖沖的對大臣們說:「朕為天下共主,豈有如此侮慢倨傲,甘心忍受之理!」毫無疑問,此時的嘉慶皇帝顯然還沒有看清世界的形勢,如果他知道日不落帝國巔峰時刻的地盤比清王朝還要大的時候,如果知道英國船堅炮利24年後打的清王朝毫無還手之力的時候,是否會後悔今天的決定。

只是因為跪不跪的問題,讓清王朝再次失去了與世界接軌的機會,阿美士德勛爵拂袖而去,並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全部記錄成了一本日誌,成為英國後來侵略中國的重要參考資料。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24年後,鴉片戰爭終於爆發,東西方文明的碰撞最終以戰爭的形式得以接觸,在浩浩蕩蕩的世界大勢面前是選擇猛然驚醒,還是選擇繼續沉淪,這不僅僅是嘉慶皇帝的選擇,更是這個帝國的選擇。

這似乎是嘉慶皇帝的錯,但仔細研究又發現無論乾隆還是嘉慶似乎都沒有錯,作為一個擁有2億人口的超級人口大國,一旦選擇打開國門勢必會造成帝國的迅速崩潰,而帝國組織的崩潰背後也意味著文化的崩潰。

英國遣使訪華,嘉慶逼使團行跪拜禮,英使 :喪權辱國堅決不跪! - 天天要聞

在拒絕英國使臣後,嘉慶皇帝繼續焦頭爛額的處理著國內的爛攤子,陝甘白蓮教起義,讓清王朝花費了2億兩白銀才鎮壓下去,由於鄙視西洋技術,以至於歷經兩千多年的小農生產技術沒有得到任何突破,每年的糧食產量大大減少,對於這樣一個因循守舊的王朝,我們無法用後世的眼光加以批判,在那個時代,又有誰能夠冒天下之大不韙敢為天下先呢?

嘉慶皇帝始終沒有明白為什麼自己如此勤政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帝國一天天沒落下去,為什麼自己厲行節儉貪官污吏卻始終屢禁不絕,這與嘉慶皇帝個人的才能平庸與否毫無關係,只能說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更是意味著一個王朝末日的到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著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著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著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著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