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2023年01月02日20:05:09 歷史 1539


01

一男子徑直倒立,脖子上一句掛著一個土豆,劊子手手腕輕輕抖動,土豆立馬就一分為二,而男子的脖子完好無損。如此精準的控制,沒有30年的訓練估計都做不到。除了精準以外,劊子手的力息一般都很大,木頭一瞬間便被一分為二。根據資料記載,古代劊子手一般都會砍兩刀,這與現代人心中的答案有出入。


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 天天要聞

第一刀先在犯人的脖子上開一道口子,這叫開皮,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刀。第二刀對準股份,手起刀落,人頭落地,過耳斬首其實需要兩刀,只是熟練的劊子手兩道工序之間間隔非常短,才讓人誤認為一刀斬首。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出神入化的劊子手不用開皮一刀斬首的存在,劊子手展示自己的刀法,她將一塊紙片放在刀上。然後用力旋轉刀口鋒利無比,紙片頓時被切開。為了讓觀眾看得更加清楚,劊子手讓同伴拿著紙片,下一秒自己用力一揮,紙片居然真的被砍爛,而同伴的手則是安然無恙。如此恐怖的刀法,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一丁點誤差都沒有。片刻之後,劊子手開始模擬砍頭,兩位女士彎著腰,脖子上連接著一根木棍,劊子手突然用力一擊,木棍一分為二,而兩位女士卻感受不到任何的重量級,快刀法早已收行人沒有任何感覺。


02

那歷史的劊子手就能一刀切嗎?


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 天天要聞

答案是不一定。這取決於刀是否鋒利以及劊子手是否受命要「折磨」被受刑者。被折磨的有被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譚嗣同作為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參加並領導了戊戌變法,支持光緒皇帝執政,並在1898年,被光緒帝宣召入京,並於同年參與光緒皇帝的變法運動,最終在光緒帝羽翼不豐、慈禧早有預謀以及布置的情況下失敗。

慈禧奪得了政權,並廢黜了光緒帝,下令捉拿維新派人士。有維新派人士逃往國外,但譚嗣同堅持不出逃,並想辦法想要救出光緒皇帝。最終於同年九月二十四被捕,四天後和其他五人一起於菜市場斬首。慈禧因恨他支持光緒皇帝,所以下令用鈍刀行刑,據說一直砍了三十刀才將這位維新英雄的頭砍下來。刀鈍,砍頭就麻煩。而刀用得多了自然就鈍。

民國時期在安徽就有這種事情發生,因為被行刑人數眾多,刀鈍了,又沒有人願意磨這種「怨氣衝天」的刀,於是被行刑的犯人很多都不是一刀致命。甚至在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著名的「襁褓中的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就是這樣一個情況。瑪麗·斯圖亞特史稱瑪麗一世,是蘇格蘭女王,以美貌聞名。可是美貌並沒有給這位女王帶來多少幸運,她在小時候就因為政治原因被送往法國,在那裡長大,後來嫁給弗朗索瓦二世,成為法國王后。弗朗索瓦二世死後,她回到蘇格蘭繼任女王。而後發生一系列的政變,她最終在英格蘭被她的表親伊麗莎白一世囚禁了十八年,最終伊麗莎白以瑪麗一世要謀殺自己為借口處死了她。行刑時,劊子手連砍三次才將瑪麗一世殺死。所以劊子手在行刑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能一次成功,這樣給被行刑者造成極大的痛苦。

03

不可否認,古代也有「快刀斬亂麻」的劊子手。《聊齋志異》中有一個短小故事,題目叫《好快刀》:


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 天天要聞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蒲松齡先生的家鄉濟南府匪盜猖獗。濟南府轄下各縣不得不徵召兵馬,保護一方。官府定下規矩,一旦捕獲盜賊就直接斬首。

在各縣中,章丘縣的匪患尤其嚴重,官府抓捕的盜賊尤其多。

多數的劊子手都是從軍中臨時抽調,使用的也是軍隊配置的大刀。有一個劊子手,刀口鋒利,常常能夠一刀斬首。

有一天,章丘縣衙又抓到了十多個盜賊,縣令下令將這些人推赴菜市口斬首。

其中有一個盜賊認識那個劊子手,就偷偷求他:「老兄,聽說您用刀最快,砍頭從不用第二刀。懇請由老兄您來殺我!」


那劊子手聽了,滿口答應,要求那盜賊緊緊跟著他。

行刑時,斬首號炮一響,那劊子手大喝一聲揮刀砍下,刀風霍霍。

眨眼功夫,盜賊人頭落地。

那人頭滾落在幾步之外,竟然還能開口說話,大聲誇讚:「好快刀!」

這個故事雖然有誇張、藝術加工的成分,但也告訴我們:古代真的有刀舉頭落的劊子手。


在中國古代,斬首並沒那麼簡單,想必各位已經知道了斬首並非劊子手手起刀落,一刀人頭落地。各位,你們認為中國古代的刑罰殘酷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