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2023年01月02日19:14:03 歷史 1270

2010年6月,南京牛首山南麓,施工隊在施工建設幼兒園時,突然挖出一塊塊規格相同的青磚,一座典型的明代古墓正式出土。在當地,這裡是流傳已久的鄭和墓,並且在南邊不到1千米的地方,就坐落著一個全村姓鄭的守墓村。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所以在施工隊上報南京文物保護組織的同時,守墓村的村民也急忙聯繫,南京城中的鄭和後人一起護墓。最終,經過雙方交涉,文物保護人員耐心科普《文物法》:我國所有早於清代之前的文物,由於年代久遠都歸國家管理,任何個人、包括後人都無權阻止文物的發掘、保護。

為了自證身份,年過八旬的鄭和第十八代世孫鄭流洪先生,親自帶著家中族譜來做調解。並對專家解釋道,鄭和十代後人之後,族譜排輩分用的是四句詩「太尚存忠孝,季厚流自寬。繁衍更萬代,家道泰而昌」!他是流字輩,是18代傳人,目前南京城鄭和後人中最小已經傳到了寬字輩。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他們世世代代在南京生活,目前南京的鄭和後人已經有400多人了,守墓村村民也說他們逢年過節就會來祭祀先祖。並且早在1983年,鄭和後人中的幾十位長者,就曾集體邀請雲南通志館、《雲南日報》的李士厚先生考察過鄭和墓,並為他們的家譜做了《鄭和家譜守序》。

他們是鄭和後人,這裡是鄭和墓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一解釋,卻讓在場的人們匪夷所思起來了,眾所周知鄭和作為明成祖朱棣下西洋的心腹,是一位優秀的航海家不錯,但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宦官。

那麼鄭和作為一個宦官,怎麼會在700年後有這麼多的鄭和後人呢?根據鄭流洪老先生提供的族譜,鄭和研究的相關學者結合多方資料,最終確定了鄭和後人和鄭和墓的歸屬。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原來,鄭和作為一個宦官,他的出身並非普通家庭,而是元朝梁王在雲南留下的色目官宦後人。鄭和本來姓馬,是一個色目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曾去過麥加朝聖,家中頗為殷實。明朝滅元時,明將傅友德、藍玉打敗梁王大軍,年僅11歲的鄭和當時是作為戰俘,被帶回南京閹割做了宦官。

並在兩年後,跟隨藍玉大軍北上,在燕王府見到了當時的燕王朱棣。這才有了鄭和深受朱棣信任,進而能代表大明七下西洋的可能。朱棣靖難起兵後,鄭和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在鄭村壩之戰中立下大功,才由馬三寶被朱棣破格賜姓「鄭」,自此有了鄭和的出現。

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帶著為朱棣尋找建文帝下落的目的,也為大明朝一手搭建了朝貢體系鄭和船隊最遠行駛至非洲東海岸,船隊帶回的香料、蘇木更是為明朝帶來了海量收益,所以鄭和才會名揚海內外。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鄭和雖然做了宦官,但身為大明朝的第一任南京守備太監,本身地位不同凡響。在當時,有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也有著許多叔伯兄弟之間的過繼行為。所以出於自我傳承和對家人的關愛,條件更好的鄭和就過繼了大哥馬文銘之子,取名鄭恩加以撫養,這也是南京鄭和後人一脈的由來。

除了過繼的養子鄭恩,鄭和還收養了家族中的兩個子侄。所以在雲南玉溪市,還傳承者一群馬姓的鄭和後人,和一群鄭姓的鄭和後人。兩者同源,都屬於鄭和收養的子侄,只是一脈傳祖姓、一脈傳鄭和的賜姓。

至此,鄭和後人的身份來源算是徹底弄清了,鄭和墓不遠處的守墓村民也道出了他們守墓的歷史。作為守墓村中77歲的長者,鄭善清老人家回憶他16年前,第一次祭拜鄭和時的場景。父親讓他跪在墳前,說道:「你記住了,這是三寶太監的墳,咱們這村人的祖先都跟著他下過西洋。從今往後,你要像守著自己祖墳一樣,護著鄭和的墓,這裡的一草一木都不能讓他毀了」!

所以每年清明,村裡都會祭祀鄭和,住在南京的鄭和後人也會來祭祖,他們共同守護著鄭和墓。鄭善清老人回憶說,鄭和墓最大的劫在1951年,當時剛建國不久,好多地方還很亂。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有人傳鄭和墓里有小金人,好多人就想來挖墓淘金。是他的父親帶村民攔著,說:「這是我們村的祖墳,祖祖輩輩都是窮人,哪來的小金人」!人們這才散去,鄭和墓得以保全。文物保護者考察完實情後,結合守墓村村民和鄭和後人的意見,對鄭和墓進行了保護處理。

並為鄭和墓修繕了新的建築,目前新墓長150米,東西寬60米,墓頂高8米,一共由四組7層28個台階組成。代表著鄭和七下西洋,歷經28年航海生涯,走過了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開闢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航海家。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2012年11月,修繕完畢的鄭和墓,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之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希望今後的歲月里,鄭和墓能夠永遠屹立不倒,照耀後人的同時,也為這位偉大的航海家留一片身後的凈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著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天天要聞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民國是塑造傳奇的時代。前段時間看完沈從文的傳記,再次發生感嘆。沈從文自從小學畢業後就當了兵,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曾經在「湘西王」陳渠珍手下做書記官。1922年沈從文來到北京,沒有考上大學,就在北京大學旁聽,用一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 天天要聞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前言36萬信徒揭竿而起,劍指洛陽! 八州之地烈火燎原,大漢王朝搖搖欲墜!這支軍隊有口號、有組織,甚至在朝廷里埋伏了內應。 怎麼看,都是要改朝換代的劇本。可僅僅9個月,就從席捲天下到灰飛煙滅。 這就像一家勢頭兇猛的獨角獸公司,發布會開得震天響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