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2022年11月28日22:15:11 歷史 1275

毛遠新是毛主席弟弟毛澤民的兒子,毛主席的親侄兒。

幼年時期的毛遠新吃了很多苦,他剛一歲多的時候,全家就被敵人逮捕關在了監獄中。

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被敵人殘忍殺害,年僅兩歲多的毛遠新從此失去了父親。

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獲得自由,他和母親繼續坐牢,一直到1946年才回到延安。

從1951年起,毛遠新就一直待在大伯身邊生活、讀書。

1966年後,毛遠新的「仕途」之路越發平坦,先後擔任過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委等職。

他在出任瀋陽軍區政委時,年僅33歲。

在此後10年間,毛遠新犯了很多錯誤,以至於在1976年時被「保護審查」,1980年時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但他在位期間,也並非毫無功勞!

1975年時,如果不是他力排眾議發了一道「嚴令」,恐怕就會有10萬百姓無辜喪生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 天天要聞

從1974年開始,遼寧省的營口海城一帶便接連發生了上百起小型地震,到了1975年初,小震越發頻繁,震級也逐漸升高。

該情況很快引起了遼寧省委的高度重視,並決定由時任遼寧省委常委書記李伯秋負責抗震救災工作。

當年2月4日凌晨時分,營口、海城一帶發生了5級地震。劉伯秋趕緊與毛遠新趕往現場查看。

當時,省地震辦給出的預測意見是:近期在營口、海城一帶很可能會發生破壞性的地震。

李伯秋在詢問完具體情況後,開始與毛遠新商量,並向該地區的群眾發出地震預報。

然而,毛遠新卻提出由遼寧人民廣播電台直接播出。毛遠新的這個建議是具有一定「風險」的。

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 天天要聞

用李伯秋的話來說就是:電台一播出,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幾天之內地震還不來的話,那豈不要鬧笑話?

毛遠新說:

「關鍵在於要讓群眾離開不結實的房屋,特別是晚上,不能在室內過夜!」

當時室外的溫度零下十幾度,如果地震幾天都沒有來的話,那是要凍傷人的。

此外,如果通過遼寧人民廣播電台發出地震預報的話,還很有可能會造成恐慌,生產必定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當時鞍鋼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營口一帶,如果因為此事弄得人心惶惶,其必定會影響鞍鋼的生產,如此一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商量的結果:地震預報要發,但還是要採取比較穩妥的辦法。

不過,毛遠新還是堅持要海城、營口一帶的老百姓不準住在室內,必須轉移到室外安全的地方。

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 天天要聞

根據毛遠新的要求,省委很快便下達了指示:

從當天晚上起,海城、營口兩縣的百姓不準住在室內,生產隊的牲口、農業機械也都要全部拉到室外。

此外,各級幹部、黨員、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戶動員老百姓,讓其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2月4日晚上19點36分,該地區果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了驚人的7.3級。

地震發生後,救災部隊迅速趕到災區,毛遠新也馬不停蹄的前往海城、營口等地,繼續組織救災工作。

據地震後統計:遼寧全省倒塌房屋100多萬間,受傷一萬多人,死亡1300多人。

據估計,如果當時沒有發地震預報的話,死亡人數將達到10萬人之多。

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 天天要聞

後來,毛遠新在路過北京時,專程去看望了大伯並向他彙報了海城地震的情況。

毛主席說:「據說有預報,損失不大!」

原本應該「得意」的毛遠新,卻表現得有些緊張,他說道:

「別提預報的事了!發了預報後,我心裡更緊張了,如果大地震遲遲不來,影響了生產、群眾生活,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柄不說,省委還有何面目去見關東父老?」

此外,毛遠新還說:地震之後,很多人都將這次成功的預報吹捧得很高,但他始終覺得充滿偶然性,純屬巧合而已。

事實上,毛遠新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並非杞人憂天。

要知道,當時的東北可是天寒地凍,嚴令百姓離開溫暖的屋子轉移到室外,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毛遠新和遼寧省委的領導當時能作出這樣的決策,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 天天要聞

1976年,毛遠新被「保護審查」後,媒體便不再提及此事了。

毛遠新在遼寧當政期間,確實犯下了很多錯誤,比如曾參與殺害「女中豪傑」張志新和鼓吹「白卷英雄」的決策。

當然,他也參與過海城抗震的決策,並且還是其主要決策者。

被他害過的人不少,被他救過的人也很多。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的奇妙、複雜!

1975年,毛遠新力排眾議,下令讓老鄉睡在路邊,最後救下10萬百姓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
河南一中學原黨委書記受審,260多名同事旁聽!曾借兒子婚宴、母親喪葬收受下屬禮金 - 天天要聞

河南一中學原黨委書記受審,260多名同事旁聽!曾借兒子婚宴、母親喪葬收受下屬禮金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高級中學原黨委書記徐衛東受賄案開庭審理。聽著被告人的懺悔,參加庭審旁聽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開簡歷顯示,徐衛東,河南寧陵人,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中央黨校大學學歷。2024年7月,徐衛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今年1月,徐衛東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報...
火急火燎韓德洙,悠哉拖戲金文洙,國民力量黨統一要涼? - 天天要聞

火急火燎韓德洙,悠哉拖戲金文洙,國民力量黨統一要涼?

韓國政壇這出大戲,真是越看越過癮!5月4日,國民力量黨剛把金文洙推上第21任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搞了個「統一推進機構」,擺明要趕緊把前總理韓德洙拉進陣營。可這倆人,一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悠哉得跟度假似的,愣是把黨內統一
英偉達的東亞文化 - 天天要聞

英偉達的東亞文化

2025年3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黃仁勛在英偉達GTC2025大會上與一台機器人共同發表主題演講(視覺中國/圖)2025年4月中旬,在中美貿易局勢變化、美國對AI晶元出口管制升級的敏感時期,英偉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應中國貿促會之邀訪華。這次,黃仁勛一改最具標識度的皮衣造型,身著西服訪問北京和上海。據新華社...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避寒編輯|避寒《——【·前言·】——》清朝滅亡那年,沒人真以為他們會就此散場,太后還在,皇帝還在,兵還在,滿人還沒死心。東北是祖宗地,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