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回韶山祭祖,送給親人100元錢,帶走了故居的一捧黃土

2022年11月03日08:56:33 歷史 1393

提起毛澤東的女兒李敏,許多人都認識,她的媽媽是賀子珍,在許多人眼中李敏有這樣的父母是非常了不起的,不過她卻從沒有這樣想過,她的經歷也比同齡人要艱辛一些。

李敏回韶山祭祖,送給親人100元錢,帶走了故居的一捧黃土 - 天天要聞

李敏出生在志丹縣的一口舊窯洞里,4歲的時候去蘇聯到了母親賀子珍身邊,在賀子珍的照顧下李敏幸運地長大了,期間她也差點夭折,那是在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賀子珍帶著她撤到避難所。

後來蘇聯紅軍反攻,生存環境才稍微好一點,不幸的是李敏又患上了重病,甚至被醫生送到了太平間的副室,母親賀子珍堅持不肯放棄,把李敏抱回家中精心照顧,才養好了她病。

直到1947年,李敏才跟著母親賀子珍一起回到國內,在1949年才見到了父親毛澤東,此後她一直留在父親身邊上學,直到結婚成家,1959年,李敏和孔令華結婚,婚事得到了毛澤東的祝福。

李敏回韶山祭祖,送給親人100元錢,帶走了故居的一捧黃土 - 天天要聞

在婚前毛澤東見過孔令華,對這個年輕人很滿意,李敏的婚事毛澤東決定親自操持,毛澤東叫來身邊管伙食的張國興,交代說李敏結婚,請他幫忙準備三桌的飯菜,地點就在住的院子里辦。

為了不驚動太多人,參加婚宴的只有新郎家的十幾個人,還有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另外僅邀請了鄧穎超、蔡暢等人,一共三十多人,坐了三桌,飯菜都是按照低標準弄的,毛澤東特地囑咐,不許收禮。

吃完飯之後毛澤東愉快地與大家一起合影,並沒有把參加喜宴的工作人員排除在外,而是所有人一起合影,在1963年的時候,李敏和孔令華離開毛澤東單獨生活,之後見父親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李敏回韶山祭祖,送給親人100元錢,帶走了故居的一捧黃土 - 天天要聞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敏悲傷不已,一年後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活動現場,李敏不禁想到父親的叮囑,多回老家韶山看看,為此毛澤東還責怪過李訥,說他「忘本」。

那是在1966年的時候,李敏工作出差路過長沙,本來打算去韶山看看父輩和鄉親們,可是臨時有事無法前往,毛澤東知道後還生氣了,這一次給李敏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她也明白了父親的心意。

遺憾的是後來的日子裡,李敏由於生活和工作繁忙,她沒有時間回韶山老家,直到1977年,在參加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活動時,李訥下定決心要回韶山老家一次,為此她特地抽出了幾天時間回韶山。

李敏回韶山祭祖,送給親人100元錢,帶走了故居的一捧黃土 - 天天要聞

回鄉後她見到了鄉親們和毛家的親戚,臨別時她還自己拿出100元錢送給父親挂念的親人,在那個年代100元來之不易,李敏自己的工資並不高,還要養育兩個孩子,100元是她好不容易攢一下的。

在之後的歲月里,李訥多次回韶山祭祖,2008年12月26日,毛澤東銅像在韶山建成,李訥和毛澤東孫子毛新宇一起參加了活動,望著廣場上的毛澤東銅像,李訥不禁流淚了。

李敏回韶山祭祖,送給親人100元錢,帶走了故居的一捧黃土 - 天天要聞

2012年,李敏在女兒的陪同下再次回到韶山,她再次到毛澤東銅像廣場,為父親送上了花圈,已經76歲的李訥在女兒的攙扶下到毛澤東故居,在故居前她用手帕帶走了一捧黃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著炎炎烈日,楊少華坐著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