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2022年11月02日22:15:42 歷史 1677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最近,與一位鄭州的朋友聊天。

期間,聊到鄭州的風土人情、鄭州的人文景觀、歷史典故等等!

閑聊之際,朋友問我,說:你知道鄭州的別稱嗎?

我想了想,說:是不是叫「中州」?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朋友笑話我說:哈哈,中州,那是河南的古稱,不是鄭州的別稱,你記錯了!

好吧!好像是哪裡記得不對!

印象中,一直認為鄭州的別稱是中州,原來,是我記錯了!

於是乎,便問鄭州的朋友:我真不知道,你們鄭州的別稱,是什麼?

朋友抿了一口茶,說道:鄭州的別稱,古代的時候,叫作「商都」,現在叫作「綠城」!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商都?商朝的都城?我咋沒聽說過呢?

商都的都城,不是在安陽嗎?怎麼會跑到鄭州去了呢?

見我不了解情況,朋友便笑道:哈哈,你看,你不懂了吧?

其實,商朝的都城,千百年來,遷來遷去,變幻不定呀,其中,有那麼一段時間,就在我們鄭州境內,所以,鄭州別稱「商都」,那是有原因的!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我回來後一查,哎,還真有這麼一回事!

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說:「殷人屢遷,前八後五」。

啥意思?

意思就是說:商朝時期,經歷了多次遷徙,「前商」時期,有八次,「後商」時期,有五次!

所謂「前商」,指的是從商的始祖契,到成湯遷都於亳,準備滅夏的這一時期,又稱「先商」時期,共有400多年。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商朝在這一時期,共進行了8次遷都。

所謂「後商」時期,就是從成湯建立商朝,到周人滅商這一時期,共有600多年。

商朝在這段時間,共進行了5次遷都。

前前後後,算下來,商朝至少有13次遷都動作。

其中,有一段時間,是將都城遷往現在的鄭州境內!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什麼時候?

答: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時期,史料記載,仲丁自亳遷於囂,在此定都9年;仲丁之弟外壬在此定都10年。

「囂」,即為那個時期的商都。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而「囂」,在哪呢?

答:在鄭州市區,它東起鳳凰台、西到西沙口、北至花園路、南達二里崗,面積2500公頃,這裡,便是著名的鄭州商城遺址。

安金槐郭沫若等考古歷史專家,都認為鄭州商城遺址,商代中期「仲丁遷囂」的囂都。

所以,鄭州的另一個別稱「商都」,是有一定淵源的!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一段典故,如果不是本地人,可能還真不知道!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譚天道地,更多旅遊地理,歡迎關注我。

河南鄭州,有一個「別稱」,外地人:沒聽說過 - 天天要聞

#頭條群星9月榜##鄭州頭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傅國涌(1967-2025)。早晨在酷暑中徒步去乘電車時,朋友何兄發來微信,說傅國涌因心臟病去世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有點茫然,只回答了個「驚悚」。在這麼平常的日子裡,怎麼會有這麼驚悚的消息?心裡知道不會是烏龍,如今學人早逝的很多很多,傅兄比我還年輕一歲,竟會這麼突然這麼早就走了?在我,確實是個驚悚的消息。他...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 天天要聞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藏南地區只是中印邊界問題的其中之一,曾經還有一個地方,因為不想被印度吞併,所以想要加入我國,還在國內升起了五星紅旗。可僅僅三個小時後,這個國家就遇到了災難,國土被侵佔,勢力被毀,最終只能成為印度一個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野心對我們來說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 天天要聞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澎湃新聞獲悉,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孫英,男,漢族,1936年11月出生,天津市寶坻人,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6月參加工作,山西師範學院(現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曾任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甘肅省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