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做國際大環境的預測了,今天就來做一次。
不可能說是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世界它充滿了不確定性。
就像沒人會預測到1914年在薩拉熱窩斐迪南大公遇刺,當時的歐洲人可還徜徉在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中,想著做熱氣球環遊世界呢。
他們又怎麼會想到,這一年就爆發了世界大戰,再然後,又過了31年,二戰爆發,歐洲被打成了一片廢墟。
自此,歐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位置,直到今天,還干不過美國,必須得成立一個歐盟,這才能在經濟上勉強對抗。
可是在軍事上,歐洲那完全就是美國的附庸,被北約給限制得死死的,你以為北約是為了保護歐洲各國不受俄羅斯的侵略?
這只是嘴上說得好聽,也是其中一個理由,最重要的就是為了控制歐洲各國。
在軍事上,我讓你往東,難道你還敢往西嗎?我讓你去轟炸,難道,你這炸彈敢給我不下來嗎?
所以啊,世界局勢其實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的,這也正是我們研究的樂趣所在。
今天咱們所有的觀點和結論都是根據現有的世界形勢和數據來分析的,但也保不齊,萬一明天澤連斯基去世了啊,拜登出啥意外了啊,那這就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不過到時候,咱們再說到時候的話吧。
先聊今天的。
按照現有的局勢,我經過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俄烏之間,可能要休戰一段時間了。
零敲碎打的會有,但是大規模的會戰,雙方刺刀見紅的那種血拚,大軍團之間的戰役,已經給是不會有的了。
起碼整個11月上旬,會變得無比的平靜和安寧。
為什麼這樣講呢?
前幾天我在文章里不是說了,俄烏戰爭的形勢要發生變化了,各國都開始第二波撤僑了嗎?
沒錯,是這樣的。
當時那形勢真的就感覺核戰爭要爆發了一樣,北約和俄羅斯雙方好像都準備拿烏克蘭當核試驗場,在這扔核彈了。
可是,這股勁兒來得快,去得也快。
就好像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一樣,這是美蘇冷戰時期雙方最嚴重的正面對抗事件,大家都以為要爆發全球核戰了,結果蘇聯主動卻把導彈撤出了古巴。
現如今也是一樣,好像一夜之間,這仗突然就不打了。
先看俄羅斯這邊的反應:
就在大家都在關注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的時候,央視那邊突然來了條消息。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領導層已經準備好與西方對話。
這是什麼信號啊?
這裡面釋放了一種主動求和的友善信號啊。
之前,普京不是還說,西方如果敢威脅到俄羅斯本土的安全,那麼,俄羅斯將會使用核武器來保衛自己呢?
當時可以說是握緊拳頭,劍拔弩張啊。
可現在,一下這拳頭就鬆開了,雙方笑臉相迎,準備談判了。
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主要原因就是:
俄羅斯這仗其實已經有點打不下去了。
古往今來,打仗不單單是打仗,打的都是錢,都是銀子,都是鈔票啊。
之前那陣大家還記得吧,烏克蘭把克里米亞大橋給炸了,然後俄羅斯就開始反擊,發射導彈,轟炸基輔等烏克蘭多座城市。
當時很多人看了,那叫一個大呼過癮啊。
可是這癮還沒過夠呢,俄羅斯那邊就炸完了。
不是那麼句話說得好嗎,窮則戰術穿插,達則給老子炸。
這俄羅斯難道不想直接炸炸炸,摧毀烏克蘭軍隊的有生力量,然後再派地面部隊上去收割嗎?
當然想了,可是那些導彈都寶貝著呢,得省著點用了。
現在俄羅斯用的導彈都是2011-2017年生產的,我們都知道,導彈一般都是從早到晚了去用,先用舊的,再慢慢往後面來。
這俄羅斯都用了17年的了,可見庫存也沒多少了,所以,當然要省著點用了。
有人說,既然導彈沒了,那就趕緊再生產啊,俄羅斯他其實也想啊,但是生產導彈,一需要時間,二需要錢啊。
俄羅斯倒也想財大氣粗一回。
可他們不行啊。
2021年,俄羅斯全國的GDP只有1.78億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
看上去這錢挺多的吧,一萬多億美元呢。
這可是萬億啊,這堆錢放我和粉絲們面前,估計一輩子都數不完。
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尤其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一的俄羅斯來說,這可就有點太少了。
說另外一組數據吧。
2021年廣東省的GDP是12.44萬億人民幣,換成美元,當然不能按照咱們現在的人民幣匯率來算了。
因為那不能反映當時真正的GDP水平。
我查了下數據,按照21年底的匯率來算,差不多應該是1.92萬億美元。
看到了沒,一個偌大的俄羅斯,結果GDP還趕不上咱們國家的廣東省。
就這,還怎麼打仗,還怎麼去生產戰略物資啊?
總不能國家的所有經濟活動,全都暫停下來,全都一門心思發展軍事啊?
倒是可以這樣,但是普京要宣布全國進入全面的戰爭動員狀態。
可這樣一來,軍工是可以保證了,但是其他方面的生產可就跟不上了,俄羅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會受到影響了。
除非是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不然俄羅斯不會進行全面動員,當然,這也解釋了俄羅斯為什麼一直沒有向烏克蘭宣戰的原因。
所以,資金有限,俄羅斯那點導彈就得省著點花,不能不能隨心所欲地全都使出來。
要不是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烏克蘭國安局跑到自己腹地來搞恐怖襲擊了,估計普京也不會咬牙去發射那麼多導彈。
總結起來,這就是第一個原因,錢。
沒錢寸步難行,對於國家來說也是一樣,俄羅斯雖然賣石油,賣天然氣,但也禁不起這麼燒,國家財政還有其他用處呢。
但是呢,這仗不打也不行啊。
所以,只能小小地打一打,暫時先停一停,歇一歇,喘口氣兒。
而且,烏東四州現在已經公投完成,加入俄羅斯了。
現在呢,俄羅斯就希望能夠和西方談判,讓國際社會都接受這一點。
現在只是事實上,拿到了烏東四州,俄羅斯想要從法理上也給拿下來。
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戰略緩衝區,離他們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其實已經不是很遠了。
所以啊,對於即將到來的G20峰會,一直受到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邀請的普京,正在考慮參加的可能性。
當然,也不能說直接去,還得矜持一下,再看看,再談談,再等等。
主要還是看美國,看拜登那邊的意思啊。
要是談得順利了,說不定,普京和拜登兩人就在印尼見面了。
俄羅斯現在就是想啊,先等一等,不管能不能談成,見拜登有沒有效果,這都沒事。
總之先爭取一個喘息的機會,要實在談不成,到時候再打也不遲。
反正28日當天,紹伊古已經向普京報告了部分動員的進展情況。
紹伊古說,部分動員所設定的30萬人目標已經完成
部隊已經集結好了,雖說都是老兵,但他們訓練,磨合也需要一些功夫,這點時間,剛剛好。
俄羅斯的態度是:等。
而對於烏克蘭來說,一開始他們是想打的,想裹挾著9月份那波大反攻的勝利之勢,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收復烏東四州,甚至是克里米亞的。
可是,這一個月過去了。
10月初你這麼說還好,那時候,大家心氣兒都還在。
但現在,俗話說得好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現在那股勁頭,已經沒了。
而且,烏克蘭這仗該怎麼打,不是聽他自己,也不是聽澤連斯基的。
現在的烏克蘭政府就是個傀儡政府,他們得聽身後的美國和西方國家的。
美國這邊,拜登要操心兩個事。
一個是國內,馬上中期選舉要到了,已經還有八九天了,這才是頭等大事,關係著他2024年能不能繼續當總統呢,這多關鍵啊。
所以,拜登心思全在這上面。
第二個事,就是和普京的會面,你說到時候要打個天翻地覆的,這會還怎麼開,這面大家還怎麼見啊?
所以,對於拜登來說,不可能讓烏克蘭就此停手的,因為這違反了現在西方社會主流的政治正確。
但是呢,暫時擱置,就是最好的結果。
美國這邊說完了,接下來就是歐洲各國的意思了。
英國那邊,新首相剛上台,忙著搞經濟呢,前任特拉斯留下了一堆爛攤子給他,你說說看,蘇納克哪有功夫去操心烏克蘭啊。
烏克蘭的澤連斯基之前一直不是最喜歡英國,他誇獎最多的不就是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嗎?
可現在,英國都換了好幾撥人了,鮑里斯·約翰遜下台了,英國那邊,怕是指望不上了。
那麼,再看德國。
德國是歐洲經濟的中心啊,有著「歐盟經濟發動機」的美稱。
德國之前是支持烏克蘭的。
可現在,德國總理舒爾茨馬上,11月4日,就要來中國訪問了。
人家是忙著來和我們做生意的。
不是有段子是這樣說嗎?
「德國人之前嚷嚷著,說要去中國化,現在好了,變成去中國化緣了。」
這其實就很能反應問題了。
德國忙著要重振經濟呢,和中國的合作他們非常看重。
在這檔口上,又怎麼可能再去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仗呢?
美國,英國,德國全都沒工夫支持。
就剩下最後一個大國法國了。
你說法國光支持烏克蘭有啥用啊,關鍵是,法國人和德國可是老冤家啊,生意上兩國其實就一直在競爭。
現在看到德國來和中國做生意,談貿易了,法國能不眼饞嗎?
前幾個月,我們和法國簽下的空客訂單,法國人還想著再追加一下呢。
就演算法國人有這心去支持烏克蘭,可是一看老大哥們都在觀望了,乾脆自己也觀望一下吧,不管怎麼樣,還是等G20峰會開完再說吧。
到時候,如果普京來了,各國領導人和他見了面,聊完之後再說。
就算要等,也得等到11月底。
所以,這就是我判斷的依據,短期內,起碼11月底之前,俄烏之間不會再有大的戰事發生了,大家緊繃的神經也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正好,世界盃也快到了,一起看看球,不也是一種樂趣嗎?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世界形勢安穩一點了,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啊。
老子說過:
善戰者,向來無赫赫之功。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不用懷疑,沒錯,這話就是老子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