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是喜歡我的兒子么,將來要是你們生了個女兒,我們就結成親家,把你的女兒做我的兒媳婦!」
誰也沒想到,這句大革命時期的玩笑話,二十餘年後竟真的變成了現實,張文秋和 毛澤東不僅成了親家,而且還是雙重親家。
1927年4月4日下午1點半,國民黨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典禮在武昌中華路紅巷13號隆重舉行。時任中共京山縣委副書記的張文秋和她的未婚夫劉謙初也參加了這次典禮。
張文秋是湖北京山人,1903年出生。1918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入黨。後來受組織委派到京山縣委開展黨團工作。
典禮結束後,張文秋與劉謙初來到了毛澤東跟前。
劉謙初和毛澤東會過面,兩人高興地打著招呼。緊接著,劉謙初把張文秋介紹給了毛澤東:「潤之兄,這是我的朋友張文秋,在京山縣委工作。」
毛澤東熱情地握著張文秋的手,笑著問:「好哇!京山縣的農民運動搞得怎麼樣?」
這天,毛澤東的心情非常好,他剛剛得知妻子楊開慧為他生了第三個孩子,是個男孩。三個年輕人,就革命形勢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就在張文秋見到毛澤東的八天後,也就是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舉起屠刀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一時之間,腥風血雨瀰漫。
幾天後,劉謙初和張文秋帶著對許多問題的疑惑,登門拜訪毛澤東。當時,毛澤東一家住在武昌都府堤41號。
經過毛澤東的一番指點開導,劉謙初和張文秋茅塞頓開,高興地連連點頭。就在這次拜訪中,張文秋見到了毛澤東的兩個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張文秋後來回憶道:
在我們談話中間,楊開慧從房裡走出來,給我們倒了茶,端來了花生和瓜子。岸英和岸青緊跟在她的身後,一個大約四五歲,一個大約兩三歲,都是很逗人喜歡的機靈模樣。
我給他們一人抓了一把花生。岸英很有禮貌地說:「謝謝!」岸青也跟著說:「謝謝!」
為了不影響我們的談話,保姆把兩個孩子領了出去。臨出門時,兄弟倆回過頭來,對我招招手,說:「再見!」
此後,張文秋便經常到毛澤東家中做客,請教問題。她很喜歡岸英和岸青兩兄弟,談話之餘,經常逗他們玩耍。岸英和岸青自然也喜歡這個經常帶給他們小零食的年輕阿姨。
1927年4月26日,劉謙初和張文秋在武漢結了婚。
第二天,張文秋以京山縣黨代表的身份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見到了毛澤東。張文秋興奮地將結婚的喜訊告訴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聽後十分高興,故意打趣說:「你們不夠意思呀,連喜酒都不請我喝一杯。等你們生了孩子,我可要來吃紅蛋吆!」
「到時候當然來請你!」張文秋大大方方地說道。
毛澤東又笑著說:「你們不是喜歡我的兒子么,將來要是你們生了個女兒,我們就結成親家,把你的女兒做我的兒媳婦!」
張文秋笑了,紅著臉回敬說:「你真會講笑話!」
然後,兩人誰也沒想到,這句玩笑話後來竟然真的變成了現實。22年後,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娶了張文秋的大女兒劉思齊;33年後,毛澤東的次子毛岸青又與張文秋的二女兒張少華喜結良緣。
新婚後第三天,也就是4月29日,劉謙初便隨北伐軍開赴前線。不久,張文秋也離開了武漢,回到京山縣繼續開展農民運動。
此後,革命形勢急轉直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1928年春,張文秋調到湖北省委工作。同年底,由於叛徒出賣,省委遭到破壞;張文秋只身前往上海向黨中央彙報。此後,她被中央留在了上海工作。
再說劉謙初,大革命失敗後,黨組織委派他前往江西參加南昌起義。因在九江受阻,只好撤回武漢,又轉赴上海。1928年初,劉謙初出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年底調任山東省委書記。
劉謙初和張文秋這對革命夫妻新婚僅三天後就各赴一方,互無音信。直到1929年春,一個偶然的機會,劉謙初才與張文秋聯繫上。不久後,張文秋調到濟南工作,夫妻兩人這才團聚在一起。
然而,僅過了三個月後,劉謙初和張文秋先後被捕入獄。
由於叛徒出賣,劉謙初的身份暴露。這年冬天,在山東黨組織的多方營救下,張文秋獲釋出獄。此時,張文秋已經懷有六七個月的身孕。
劉謙初給尚未出生的孩子取名「思齊」,小名「牢生」。1930年3月2日。一名女嬰呱呱墜地,她就是劉思齊。1931年4月5日,劉謙初在濟南英勇就義。
丈夫犧牲後,張文秋獨自帶著女兒,繼續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
光陰似箭,轉眼十多年過去了。
1937年,張文秋帶著小思齊輾轉來到延安,在邊區最高法院工作。武昌一別,整整十年過去了,張文秋再次見到毛澤東,心中更是悲喜交加,她有著太多的心裡話想對昔日老友傾訴。
張文秋眼含熱淚,向毛澤東訴說著武昌一別後,那積壓了十來年的痛苦往事。這期間,風雲迭起,每個人都經歷了痛苦的磨鍊。劉謙初犧牲了,留下了一個未曾見過一面的女兒;楊開慧犧牲了,留下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兒子。。。
劉謙初犧牲後,張文秋一直獨自帶著女兒;到了延安後,在同志們的關心和幫助下,1937年冬,張文秋與陳振亞結婚組建了家庭。
陳振亞是湖南石門人,1926年入黨,參加過北伐、平江起義以及中央蘇區的創建和反「圍剿」鬥爭,一身赫赫戰功。後在一次戰鬥中,左腿不幸被炸斷。紅軍改編後,陳振亞出任八路軍115師榮軍學校政治處主任。
1938年春,延安黨校禮堂出演了一部話劇《棄兒》,主演便是八歲的劉思齊。毛澤東被真摯的劇情感動,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在母親犧牲後曾一度流落街頭。
演出結束後,毛澤東當即將劉思齊叫到了自己跟前。當得知劉思齊是革命烈士劉謙初的女兒時,毛澤東不禁感慨萬千,他彎下腰拉著小思齊的手說:「你做我的乾女兒,好不好?」
聽到小思齊脆生生地叫了一聲「爸爸」,毛澤東爽朗地放聲大笑;他牽著小思齊的手,走出了大禮堂。從那之後,毛澤東經常派人把劉思齊接到他家裡去。
從此,劉思齊就成了毛澤東家中的常客,時常去玩。
1938年秋,張文秋又生下了一個女兒,隨母親的姓,取名少華。她就是後來與毛岸青結婚的邵華。
1939年春,組織決定送陳振亞去蘇聯治療,由張文秋帶著兩個孩子陪同前往。不料,他們一家人路經新疆迪華時,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扣留。陳振亞不幸遭到敵人的毒手,英勇犧牲。
不久後,張文秋生下第三個女兒張少林。從此,她沒有再結婚,含辛茹苦地拉扯著三個女兒。
1843年,盛世才撕下偽裝,大肆捕捉、屠殺在新疆工作的共產黨人。張文秋帶著三個年幼的女兒被關入監獄,直到1946年6月,經黨組織多方營救,母女四人和其他同志一起這才逃脫牢籠,回到了延安。
回到延安後,劉思齊和往常一樣,經常到毛澤東那裡去玩耍,並結識了剛從蘇聯回國的毛岸英。兩個年輕人非常談得來,漸漸地萌生了愛慕之情。
1948年9月,毛澤東將張文秋請到了西柏坡,商量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婚事。
毛澤東對劉思齊十分滿意,而張文秋對毛岸英也是打心眼裡喜歡。於是,這樁婚事算是正式確立了下來。
1949年3月,劉思齊隨學校遷到北平繼續讀書,毛岸英也已於一個月前來到北平。這時,劉思齊已年滿18歲了,於是兩人決定結婚。
在徵得張文秋的同意後,10月初的一天,毛岸英找到父親。
聽到毛岸英說明來意後,毛澤東非常高興,當即表示贊同。
10月15日,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婚禮在中南海舉行。毛澤東自己掏錢,置辦了三桌簡樸的酒席。
婚禮很簡樸,新房布置得也很簡單,那是社會部機關宿舍的一個普通房間。一張木板床、一張小桌子和幾把木椅子都是向公家借的,床上的兩套被子,一條是毛岸英發的,一條是劉思齊從年假帶來的嫁妝。
很難想像,這就是共和國領袖長子的新房。
劉思齊從毛澤東的乾女兒,變成了長兒媳。
世上就是有這樣巧合的事,又過了11年,1960年春,張文秋的次女邵華又與毛澤東的次子毛岸青喜結良緣。當年的戲語成真,毛澤東與張文秋便成了雙重的親家。
五十年代中期,中央組織部分配張文秋去上海負責接管舊盲民協會,重新成立一個「中國盲人福利會」。
開始,張文秋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願意去。但作為一個老黨員,張文秋雖然心裡不願意,但還是服從了組織的安排。
有一次,張文秋見到了毛澤東。談話中,張文秋無意間流露出這種想法。
毛澤東鄭重其事地勸導說:「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既然是為被壓迫的人謀解放才出來革命的,為什麼對最痛苦的人不去解放他們呢?」
顯然,毛澤東對張文秋的這種想法是不贊同的。
得到毛澤東的指示和鼓勵後,張文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開展盲人福利的工作當中。組建盲人協會,創建盲人工廠,出版盲人書籍,成立盲人培訓班。。。張文秋從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盲人尋求福利。
六十年代,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運動星期,即便是毛澤東的親家,張文秋在這場運動中還是受到了波及。她被關押了將近一年,導致雙腿落下了毛病。
2002年7月11日,張文秋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張文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並不是因為她是領袖毛澤東的兒女親家,而是因為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事業,一生歷盡坎坷,卻始終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