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盡全力,守護心中的正義

2022年10月14日12:07:29 歷史 1967


宋慈:盡全力,守護心中的正義 - 天天要聞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在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南宋亂世,宋慈憑藉自己一身勘驗斷獄的奇絕本事和以民命為重的崇德信仰,揭開了塵世間一道道的冤案背後的秘密。《洗冤錄》是宋慈一生的心血,但是這一本書卻遠遠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宋慈,一位歷經千帆過後的老人,在幽微燭火之下,親力躬行破解一個又一個的奇冤疑案,開創的「法醫鑒定學」為世界法醫檢驗的陌生領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宋慈無法阻擋兇悍的蒙古鐵騎,也無力改變黑暗的政局,時代風雲變遷淹沒了他的光彩,他只能遵守本心,用盡自己的全力,保衛一方百姓,守護自己心中的正義。


宋慈繼承了朱熹、程顥程頤的理學思想,理學思想對他受益匪淺,西山先生真德秀是朱熹的傳人,也是宋慈的第三位老師,正是因為真德秀的不斷努力,理學才成為南宋的主流思想。宋慈跟隨著西山先生學習,接受了最正統的理學教育,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宋慈曾說「獄者,生民大命,苟非當坐刑名者,自不應收系。為知縣者每每必須躬親,庶免枉濫」。那時候的他就已經將民命為重奉為心中目標,此後,無論是初入廟堂時平亂濟民,還是出任長汀知縣時施行的「濟糶法」,都是他惠愛子民的表現。宋慈是動蕩時局中芸芸眾生的其中之一,他無力抵抗時局的動蕩,但卻竭盡全力,守護著一方百姓。


1240年,此時宋慈已經54歲了,接近花甲之年的他卻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他奉詔提點廣東刑獄,擔任提刑官。因為當時社會內有外患導致當地的官員多數在職而不履職,積壓的案件達到上百件,有些犯人關在監牢內多年都沒有進行審判定罪,宋慈的父親曾經從事司法工作,公正執法的處事風格對宋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山先生對他的教誨也時時縈繞他的耳畔。宋慈堅定的認為「於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作為提刑官必須公正執法,將犯罪的人繩之以法,讓死者沉冤昭雪。


同時宋慈也意識到,要想實現公平公正,只有精神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還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法醫檢驗水平。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中,大部分的文人認為「君子不器」,不會捨棄聖人言論去追求格物致知之類的技術。但是,宋慈心中有崇高的想法,他為了提高司法水平,主動學習藥理學、解剖學等專業知識,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仵作,這樣才能有效的斷案。宋慈傳承了儒家所倡導的廉潔精神,重視技術的重要性,主張在實踐中尋求真理,在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做法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1240年至1247年間,宋慈在廣東、江西、廣西、湖南等地做了四任的提刑官,史書記載「獄無冤囚,野無流民」,以此來歌頌宋慈的功績;宋慈的好友劉克莊也讚歎他,「聽訟清明,決事剛果,撫善良甚恩,臨豪猾甚威。屬部官吏以至窮閻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臨其前」。


1245年,宋慈奉召轉任常州知州,多年的提刑官工作讓他對於法醫檢驗技術有了更深的認識,他開始編撰一部專業的法醫典籍,在1247年終於完成了《洗冤集錄》。《洗冤集錄》彙集了歷代法醫學的成功,其中包括了五代時期的《疑獄集》、慶元年間的《棠陰比事》和《內恕錄》;不僅如此,宋慈將自己多年來豐富的實踐經驗融入書中,完成了這部開闢新世界的法醫學著作。在書中,宋慈強調法醫技術的重要性,他認為「每念獄情之失,多起於發端之差,定驗之誤,皆原於歷試之淺。」正義對他來說不只是一種精神追求,而且還是一種可以通過法醫技術實現的切實體會。


宋慈在歷史上的記載非常少,隻言片語便概括了他為正義奉獻的一生,《宋史》沒有宋慈的相關記載,《四庫全書》中也僅僅六個字「宋慈始末未詳」。諸葛亮說的「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是宋慈踐行一生的行為標準。在傳統文化中,大德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而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宋慈,家國天下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維護一方安定,守護自己心中的正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末帶娃有多野?後爸讓孩子摸炸彈的生死考量 - 天天要聞

清末帶娃有多野?後爸讓孩子摸炸彈的生死考量

在動蕩不安的歷史長河裡,總有些瞬間讓人過目難忘。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中,朱亞文扮演的吳天白,就上演了一幕令人心驚的場景——他竟然讓年幼的繼子吳不顧觸摸炸彈。這看似荒唐的舉動,背後卻是清末革命者在生死邊緣的艱難抉擇。吳天白的革命生涯,從一開
重溫「人民軍隊進城第一課」 - 天天要聞

重溫「人民軍隊進城第一課」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記者踏訪我軍解放上海前夕「丹陽整訓」故地——重溫「人民軍隊進城第一課」■本報記者 費士廷 賴瑜鴻江蘇省鎮江軍分區組織民兵在上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楊建軍攝初夏時節,江南古城丹陽,草長鶯飛,魚翔淺底。人民廣場正北,林立高樓間,一座德式建築頗引人注目。這裡,是...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25):遼西兵團的事,我知道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25):遼西兵團的事,我知道

第1小組的自覺氣氛正濃,不料被前來求援的范漢傑給一下子「攪黃」了,原來,前來上課的一個歷史講師,在錦州戰役的時候,是解放軍的一個戰地記者,解放後到北京一所大學裡當上了現代史講師,在和范漢傑課間交流的時候,問了范漢傑這樣的一個問題。
突發訃告!程立逝世 - 天天要聞

突發訃告!程立逝世

​據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發布的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享局級離休幹部、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7日11時45分在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9歲。程立1927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46年4月至1949年5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華東白求恩醫學院...
埃及最恥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納賽爾總統崩潰 - 天天要聞

埃及最恥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納賽爾總統崩潰

地跨亞非二洲的埃及,一直是北非、中東地區的大國,特別是納賽爾總統時期,埃及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儼然已經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核心。然而就在納賽爾總統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時候,以色列卻僅用六天就將埃及徹底打敗。
AI時代,導師如何做好學術引路人 - 天天要聞

AI時代,導師如何做好學術引路人

人機協同生成 每逢畢業季,無數學生和導師都會為畢業論文傾注心血。在這個AI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科研範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面對新形勢,導師群體既面臨重大挑戰,也迎來全新機遇。唯有主動擁抱AI技術,持續更新知識儲備、調整指導方式,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優秀人才。 首先要看到,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存在...
中美互降關稅後 歐盟對美國更硬氣了 - 天天要聞

中美互降關稅後 歐盟對美國更硬氣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班夫,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正式舉行,加拿大財長(右二)和央行行長(左二)同歐洲央行行長(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視覺中國供圖 繼英國和中國分別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貿易談判並達成協議後,歐盟也於日前正式與美國展開了關於關稅問題的貿易談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在接...
與風沙賽跑,搶救千年土遺址 - 天天要聞

與風沙賽跑,搶救千年土遺址

2025年3月,崔凱團隊成員在陝西定邊磚井堡調查風雪對修復效果的影響。受訪者供圖 風有形狀。 在西北荒原上,土遺址受狂風、沙塵暴無數次撞擊,風沙合謀把它們悄然蠶食出底部空腔,最後失去支撐,便轟然傾塌成歷史的殘章;在東部海隅,咸澀的海風在夯土表面覆蓋一層結晶,日日剜割著土體的筋骨,致其一寸寸坍縮。 我國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