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2022年10月11日21:21:14 歷史 1398

20世紀末,如果你擁有一座紅磚房,便會成為大家的談資,旁人對你甚是羨慕。現如今,紅磚房基本消失不見,也沒人再蓋。這又是為何?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紅磚

紅磚也叫做粘土磚,它是以粘土,頁岩,煤石等諸多常見材料經過粉碎、混合、捏練後製作而成的。外形製作完畢,再放入900度的熔爐中燒制。

燒制結束後,紅磚只是一塊普通的淡灰色磚頭。顏色也並不紅,並且之後也不可能再對紅磚進行染色,那為啥還要叫他紅磚呢?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原來,紅磚發紅是因為和空氣中的氧氣相結合才造成的。剛燒制出來的紅磚中含有一些鐵元素,在冷卻過程中鐵元素髮生了氧化反應,形成了三氧化二鐵。

三氧化二鐵本身帶有紅色成分,從而使磚頭呈現暗紅色。

紅磚是由古羅馬人發明的,歐洲很多留存下來的建築中都有紅磚的影子,具有悠久的使用歷史。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我國開始大量使用紅磚是在20世紀60年代。雖說開始大量使用,可大部分普通人還是對其望塵莫及。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大量流入普通家庭,對他的應用主要是作為房屋的建築材料。

由於其具有較強的耐久性和強度、重量輕。並且因為燒製冷卻時與空氣發生反應,造成了多孔的特點,所以還兼具保溫隔熱、隔音等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同時,那時候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土質與木材相互構建。家庭條件好些的,會去山上開採石料,打磨建造房屋。這樣建設房屋,消耗時間多,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總體來說,這些房屋的顏色外觀和內部質量都是不如紅磚房的。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政府辦公場地、國營企業等都大量使用紅磚建築。蓋紅磚房成了一種追求,蓋房子首選就是要紅磚房。到了20世紀90年代,紅磚房在全國各地開花,需求量逐年上升。

可到了21世紀初,紅磚房漸漸的變少了,並逐步退出了房屋建築領域。

這主要是因為紅磚的危害性過大。

紅磚的危害

紅磚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粘土。雖然我國粘土產量大,但是耐不住紅磚的持續需求。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如此巨大的需求,紅磚勢必產生經濟效應,大量紅磚生產企業粘土不足。於是將目光瞄向了具有大量粘土的耕地。

粘土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並且吸水保水性好,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大面積破壞耕地會導致國家的糧食安全出現危機。

紅磚廠商四處承包土地進行紅磚燒制,當這一地的粘土開採完畢又換地方重新建生產產房。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紅磚在生產最高峰,每年全國共有500萬畝土地被承包用於紅磚生產。

一年的紅磚產量足足有6000億塊之多,一塊紅磚的生產需要數倍自身的粘土才行。僅僅是製造紅磚,每年就要消耗13億立方米的土地。損失的土地導致每年差不多有60萬人失去耕地。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我國是人口大國,雖然國土面積龐大,但是適合耕地的面積很少。紅磚燒制四處破壞耕地,危害國家糧食安全,這是紅磚被禁止生產的主要原因。

其次,紅磚的燒制技術要求低,大量的私人小作坊就能夠燒制。燒制過程中對污染物質不採取任何的防治措施,任由污染物排放。小時候路過紅磚廠基本都是黑煙漫天。

這些排出的氣體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氧化硫等。大量排出會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和酸雨的形成。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並且,燒制紅磚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進行燃燒,能源消耗大。不利於國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紅磚建築的後期維護相對困難,紅磚中富含鹽性礦物質,在使用後期容易出現返鹼現象。造成刷制過的牆體內壁會析出白色晶體,形成一道道痕迹,嚴重時會導致牆體開裂,不容易保養。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再一個,紅磚的生產會對工人造成危害極大的職業病。工人長期在高溫、有毒、粉塵的環境中工作,很容易造成循環系統的疾病,併產生塵肺病。

因為有這些缺點,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著手治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直至2000年,廣州正式全面禁止紅磚政策實施為全國開了一個頭,才慢慢掐滅了紅磚的發展。

紅磚的全面禁止還得益於大量新型替代磚的出現。

一塊紅磚,影響著國家的耕地和糧食危機,消失是必然的結局 - 天天要聞

現在的磚塊重量比紅磚輕很多,使用的材料中也不再包含粘土,大多使用混凝土、粉煤灰等材料,許多磚塊中還加入了秸稈等纖維材料,在保證強度的同時還能保護環境。生產成本也是遠低於紅磚,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對一些還具有利用價值的紅磚還可以進行回收使用,也是節約資源的一種辦法。同時,在一些建築中加入少量的回收紅磚還能產生一些歷史韻味。

現如今,紅磚生產已經成為歷史。在2012年國家就全面禁止生產紅磚,紅磚的禁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我們國家向前發展的見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著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一、臨危受命平永昌 建興九年的雨季格外漫長,霍弋站在永昌郡城牆上,望著遠處瘴氣繚繞的哀牢山,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劍柄上的銅吞口。三日前收到的軍報還揣在懷中——夷王孟獲的族弟孟琰糾集三十七寨蠻兵,已切斷通往滇池的鹽鐵要道。"參軍大人,閻都督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