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我的母親楊沫(10)

2022年10月10日08:23:16 歷史 1462


老鬼:我的母親楊沫(10) - 天天要聞

1950年10月13日,母親在日記中寫道:

一個人坐在收音機旁收聽音樂,無意中聽到一個外國女人報告什麼,我停下了,當一個男同志翻譯後,知是蘇聯少年先鋒隊的事迹。

我注意地聽了起來。那些英勇的,忘我的蘇聯少年先鋒隊的愛國行動,使我激動了。我自然地想起抗日戰爭時,我們也有多少兒童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獻身。我又想起了多少群眾,多少幹部、戰友,犧牲自己,保衛祖國的行動。不知怎麼的熱淚竟奪眶而出。

於是決定把它寫出來,把這部作品獻給那些為祖國而犧牲自己的勇士。這思想像命令似在我的心裡響著。一些人影在腦際里翻騰……

母親暗下決心,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這些烈士們的形象再現出來,永留人世。

1951年6月9日,她在日記中說:

這兩天,我有時忽然想,身體總是不好,乾脆來個燈盡油干,盡所有力量寫出那長篇小說來,然後死就死了,也比現在不死不活,一事無成的好。這是孤注一擲的想法,當然不對。可是這種養病的生活,實在煩人。

1951年9月,在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保爾·柯察金身患重病寫書的舉動大大鼓舞了母親,激勵她快點把那部盤旋在腦海中很久的書稿寫出來。她想先大膽寫吧,等身體好了或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再寫,是沒日子的。

她對自己說:不要總這麼怯懦,成天醞釀呀,思索呀,準備呀,就是不動筆。保爾一個瞎子、癱子都能寫,我還猶豫什麼呢?

老鬼:我的母親楊沫(10) - 天天要聞

楊沫、白楊倆姐妹

在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她開始動筆。9月25日那天,她草擬了全書提綱。最初的名字叫《千錘百鍊》,後改為《燒不盡的野火》。

自從一開始寫,她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自己所創作的那個虛幻世界裡。全部精力被吸引進去,對疾病的注意力轉移了,身體反而變好。不過她還是很注意,別犯病影響寫作。

為防治腿病,她想起了抗日戰爭中睡在老鄉的熱炕上,關節炎從沒犯過。她就花了幾十塊錢,請人在小西屋裡盤了個熱炕,有鋼絲床不睡,她卻非要睡在土炕上。

花了十多天的時間,她終於修改完成了全書的提綱。

也就是在這個月,1951年9月份,母親接到了抗日戰友路揚的信。這封信喚起了她心中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1941年左右,母親所處的十分區根據地淪為敵占區。母親因病隨衛生部來到了鐵路西的後方醫院休養。好了一些後,路東回不去,就到十分區政治部宣傳科路揚手下當起了小報編輯。

那時,母親總打擺子(瘧疾)。晚飯多是一個玉米餅子。同志們給她送來,她沒胃口吃,就拿餅子和房東大娘換小米粥喝。誰知換了幾次後,被有的同志反映了,說她嬌氣,不珍惜寶貴的糧食。母親得知後,心裡很難受,可又不便說什麼。

路揚知道了這件事,悄悄來安慰母親,向母親解釋道:由於敵人的三光政策,邊區生活很苦,糧食十分緊張,大家都吃不飽。一個餅子對常常挨餓的男同志是什麼分量,你一個女同志可能想像不出。所以同志們對你的不滿是很自然的……路揚說得母親心服口服。

自那以後,母親對路揚就有了好感。那時母親和父親兩地分居,感情上出現了問題。母親覺得父親待她不像剛開始那麼好了。路揚雖然比母親小,卻很有修養,對母親體貼入微。

用母親的話來說,他們之間有過一段羅曼蒂克的友情,當時母親27歲,路揚24歲,以至於這段友情曾經讓母親很痛苦。

大約是1943年春天,路揚送給母親一本《魯迅選集》。到1945年整整兩年,母親一直帶著它東奔西走,爬封鎖溝,涉大清河,宿老百姓家。1945年春天,敵人鐵壁合圍時,母親把它堅壁在新城縣或雄縣東照村一個姓楊的村長家中。因該村後來發了大水,這本書就再沒有找到。

1942年春,母親聽說路揚私自脫離了部隊,到敵占區了。

從這天起,母親一想起這個朋友,就感到慚愧,不願意再回想,並驅逐了過去對他的好感。

後來經過整風,母親對此事做了公開檢查,徹底消滅了對他的那種感情。

老鬼:我的母親楊沫(10) - 天天要聞

軍委辦公室主任路揚將軍

但1949年2月母親在石家莊某醫院看病時,無意中與6年不見的路揚重逢。當晚,路揚就找到母親,解釋了他們之間過去的誤會。

他說他並不是私自去敵占區,而是因為患病,劉秉彥司令員批准他去治病的。以後病好些了,組織上就讓他和劉民英一起在保定地區工作。

本來經過整風運動後,母親已經消滅了對他的感情。沒料到,他這次見面又重提這個問題。他說,為了母親,他1942年拒絕了李××,前兩年,因為婚姻問題的刺激,他隨便找了一個老婆,沒當回事,結果在黨校整風時,別人批評他對婚姻問題不嚴肅。

他目前一個人在石家莊看病。遇見了母親很高興,並表示想和母親「死灰復燃」。

母親的內心矛盾重重。她現在已經有了四個孩子,對方這麼些年還在惦念著她,讓她感動。最後理智還是佔了上風,她堅決拒絕,害怕自己再重陷進過去的痛苦。

路揚失望地走了。

到了解放後,1951年9月,母親忽然收到了路揚7月份的一封信,這使母親又高興又驚奇,兩個人自從石家莊見面之後已經一年多沒聯繫。

他在信中說,他現在隨19兵團到了朝鮮戰場,利用戰余時間寫信,對祖國人民很是懷念。母親慎重考慮了一番是否給他回信。後來覺得他是多年的老戰友,又遠在朝鮮戰場,隨時有可能犧牲,就給他回了一封信。

這樣兩個人又恢復了聯繫。

母親與父親的關係此時已經出現問題。他們倆個性、志趣、嗜好差異很大,隔長不短要吵。據母親的日記記載:20世紀50年代初,有一次,母親對父親說:我現在發現了犯病的規律。

父親把脖子一揚,滿臉不高興地說:又是什麼規律,規律一年了……母親氣憤地嚷道:什麼夫婦,還不如同志,朋友,鄰居!連自己的老婆都不愛,還談什麼愛人民!

母親覺得父親對她漠不關心。

老鬼:我的母親楊沫(10) - 天天要聞

楊沫一家人定居北京時留影

她在1951年10月22日日記中嘆道: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他不但對我不好,對孩子,對他父母,對他朋友……全是冷冷淡淡的,他也許是個性如此。

晚上他下班回來,吃過飯,便自己看書。睡覺時,他在外屋,我在裡屋,雖然一起生活,可是我們的心靈卻隔得遠遠的。

根據母親的日記,我是1951年4月16日被母親從河北農村接到北京的。自我到家時起,父親和母親兩個人就分著住。母親住在北房的東屋,父親住在北房的西側,有一個屏風擋著床,中間隔著一個很大的會客廳。

母親與路揚恢復通信聯繫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家庭背景。

1951年10月,她開始正式寫作《燒不盡的野火》時,收到了路揚的回信。這才知道路揚現在19兵團任宣傳部長,之前曾在63軍當了幾個月的政治部主任。

這封信,又引起了她深深的思索。自己已經有丈夫和孩子了,路揚對她的感情讓她惴惴不安,她感到這是一種沒有希望的感情,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窮痛苦之中。陰差陽錯,他們不可能在一起。

她忽然掠過一個念頭,雖然和他的關係不能「死灰復燃」,但可以把他寫進自己的書中,讓他永遠活著。對,應在小說中,寫出這個人物,把他高尚的革命品質,出生入死的感人事迹表現出來。順便也寫出他對自己經受了長期考驗的感情。

母親愛幻想。在朝鮮前線的路揚這麼惦念她,與父親恰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了她一些欣慰和滿足。她和他的情誼,中間疏遠了很多年,現又似乎在她心中的某個角落恢復了起來。

母親常常想起他:他正在朝鮮和美帝打仗,他會犧牲嗎?他現在幹什麼呢?他的個人問題怎麼解決?

母親本想和他一刀兩斷,不再聯繫。但考慮到他在前線,出生入死,很希望能看到母親的信,出於對前線志願軍的關心和支持,母親才跟他通起了信。

他們具體的感情經歷,母親絕少透露,但根據母親的日記所載:「七七」事變前,當她還沒有認識父親時,曾和路揚認識,並有過一段友誼。但後來因為誤會,他們分手了。幾年後,在抗日根據地,兩人重逢時,母親已經結婚,路揚還沒有結婚。母親對他有些愧疚,他也很痛苦。這樣,以後兩個人發展了一段感情,又因為路揚離隊治病,產生了誤會……

這其中的波波折折所積蓄的感情風暴,現在終於借著寫書,有個機會發泄了。

小說中的盧嘉川,就是母親懷著對一個前線戰友的深情,對一個永遠不能在一起的人的愛,用最真摯的感情塑造出來的。

儘管盧嘉川是虛構的,好多人都覺得這個人物寫得好,母親把他寫得栩栩如生。其中的隱情就是這段與路揚的友誼與戀情。

老鬼:我的母親楊沫(10) - 天天要聞

《青春之歌》里盧嘉川的形象

若覺得文章不錯,請動動手,點擊左上角「太行文旅」,並設置為星標,這樣您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收到小編為您精選的美文。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費閱讀,請放心關注。謝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
7個華約成員,13個蘇聯加盟國,為何在蘇聯解體後與俄國漸行漸遠 - 天天要聞

7個華約成員,13個蘇聯加盟國,為何在蘇聯解體後與俄國漸行漸遠

美西方在二戰後成立了北約軍事同盟,為了應對北約的威脅,蘇聯也拉上了東歐國家,在1955年成立了華約。華約組織除了蘇聯這個帶頭大哥外,當時還有7個小弟,分別是: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阿爾巴尼亞。除此以外,蘇聯自己內部,也有15個加盟國。主要包括了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
楚國「父子鼎」時隔92年重逢 安徽博物院新展別錯過 - 天天要聞

楚國「父子鼎」時隔92年重逢 安徽博物院新展別錯過

近期,安徽博物院推出「安徽文明史陳列——夏商周時期的安徽」展覽,其中有兩件戰國時期的楚國青銅器——楚王匜鼎與楚王熊悍鼎,格外引人注目。這兩件被譽為「父子鼎」的珍貴文物,均出土於安徽淮南李三孤堆墓群,分別承載著楚考烈王熊元與楚幽王熊悍的歷史印記。1933年李三孤堆墓被盜挖後,楚王匜鼎留在了安徽,而楚王熊悍...
中國留學生在新加坡墜入騙局,差點將父母7萬元積蓄交給騙子 - 天天要聞

中國留學生在新加坡墜入騙局,差點將父母7萬元積蓄交給騙子

一名來新加坡當交換生的20歲中國籍學生,不慎墜入騙子冒充政府官員的騙局,險些將父母的7萬元積蓄交給騙子。所幸他在最後關頭起疑報警,警方成功阻止交款。20歲的中國學生邁克(化名),今年1月來到新加坡的一所大學,展開為期半年的交換計劃。2月,他接到一個自稱來自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的電話,直覺是詐騙便掛斷。沒想到...
漫評丨部分台媒竟為日本右翼侵闖釣魚島張目,其心可誅! - 天天要聞

漫評丨部分台媒竟為日本右翼侵闖釣魚島張目,其心可誅!

5月7日至8日,日「獅子」號漁船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中國海警艦艇依法對其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並警告驅離。此前,日本右翼分子駕駛民用飛機侵闖我釣魚島領空,中國海警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予以警告驅離。日方變換花樣進行非法侵權活動,還反咬一口、顛倒是非,甚至出動戰機升空「應對」,是十足的旨在複雜化釣魚島海空域局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