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2022年10月10日08:23:13 歷史 1096

1864年,大清國湘軍名將曾國荃攻佔太平天國的心臟天京(南京),持續14年的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大清國迎來了他的「中興」時光。此後大清國加快了洋務運動的步伐,陸續打造了北洋水師漢陽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等軍事工程。特別是在1878年收復新疆(背後是沙俄支持阿古柏的代理人戰爭)、1885年中法戰爭獲得陸戰勝利(鎮南關大捷、台灣大捷),使得大清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儼然亞洲第一強國,洋務運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大清國「復興」的道路似乎越來越順暢。

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 天天要聞

幾乎就在大清國「強勢復興」的同時,大清國的東方鄰居、西太平洋上的島國日本也開啟了現代化征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重新掌握國家政權,同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列強,走富國強兵道路。日本的改革相較大清國更加徹底,他們不但是在軍事技術層面改革,對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外交戰略都進行了全面的革新,所以收效更加明顯,日本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島國迅速崛起。

崛起後的日本將擴張目標盯上了亞歐大陸,他們制訂了三步走戰略,那便是征服朝鮮半島—滿洲(中國東北)—關內(山海關以內)的大陸擴張政策。而這三步走戰略最核心、最首要的便是征服朝鮮半島,日本必須佔領朝鮮半島這個亞歐大陸東部最重要的橋頭堡。而彼時朝鮮半島上正處於李氏朝鮮時代,李氏朝鮮是大清國最忠誠的藩屬國,大清在李氏朝鮮境內有著一定數量的駐軍。於是乎,日本開始醞釀一個大的陰謀。

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 天天要聞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軍突襲李氏朝鮮都城漢城的王宮,擊潰朝鮮守軍和中國駐軍,佔領漢城。並挾持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解散朝鮮親華政府,扶植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上台攝政。7月25日日軍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朝軍艦「濟遠號」、「廣乙號」,並擊沉清軍運兵船「高升號」,1500名清軍陸軍陣亡,甲午中日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豐島海戰後,中日兩國互相對對方宣戰,但因為日軍蓄謀已久,而大清國方面則是疲於應對,加之彼時的大清國正在準備給帝國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過生日,導致大量的國防經費尤其是海軍軍費被挪用,以致北洋水師連正常的更新換代和炮彈都不足,間接導致了後來黃海海戰的失利,而黃海海戰失利後,日軍全面掌握了黃海海面的制海權,於是更加大規模的向朝鮮半島投入陸軍兵力,朝鮮半島中日兩軍的實力天平也朝著日本方面傾斜。此後的平壤戰役,因為後勤問題清軍不得不主動撤退,在撤退途中被日軍追擊,使得清軍大敗,名將左寶貴戰死,日軍一路尾隨追擊至鴨綠江畔。

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 天天要聞

所幸在鴨綠江防線由淮軍名將聶士成防守,才遏止了日軍的攻勢。但因為制海權的喪失,日軍得以在聶士成的側後遼東半島開闢第二戰場。11月22日,日軍攻佔北洋水師的母港旅順,迫使北洋水師殘部退往山東威海的劉公島。此後日軍海陸並進,陸軍從旅順向東進攻直逼山海關,海軍則向南追擊北洋水師殘部。1895年2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此後,完全失去制海權的清軍陸軍在山海關面對日軍海陸攻勢苦苦支撐,清朝當局失去了戰鬥下去的勇氣和決心。

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 天天要聞

1895年4月17日,大清國議和全權代表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清國賠償日本軍費2.3億兩白銀,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並承認李氏朝鮮「獨立」(實際上就是承認朝鮮被日本佔領的事實)地位。甲午一戰把大清國最後的遮羞布撕得粉碎,30年洋務運動功虧一簣。戰後,中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降,日本則一躍進入列強陣營。西方列強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第一次嘗試崛起的道路被日本攔腰斬斷。16年後,來自武昌城頭的一聲槍響,統治中國267年的大清國滅亡,歷史進入民國時代。

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的中國,雖然不似晚清那般愚昧,但國勢衰微的趨勢依舊無法扭轉。而甲午之後的日本就像是開了外掛一樣,國運發展隆盛,甚至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老牌西方列強沙俄帝國。兩場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大勝,強烈地刺激了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而其首要擴張目標便是佔據亞歐大陸最精華土地的中國。

1931年9月18日,甲午戰爭後36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中心城市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長達14年的中日戰爭爆發。1945年8月15日,中國軍民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終於迎來了抗戰的最終勝利,此時距離甲午戰爭正好50年,中國收復了被日本侵佔50年之久的寶島台灣。但積貧積弱的中國依舊沒有贏得各國的尊重,日本自始至終認為是被美蘇打敗而非中國人打敗,甚至作為戰勝國的中國還失去了外蒙古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爭之世,實力說明一切,毫無道理可講。

始於漢城,終於漢城:近代中國從沉淪到崛起離不開的坎 - 天天要聞

1950年10月25日,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在朝鮮半島的挑釁和威脅,新中國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951年1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116師、第50軍149師攻佔韓國首都漢城。距離當年清軍從漢城撤出,已是整整57年,往事不堪回首,從漢城到漢城,中國軍人用自己的生命重塑了一個國家的尊嚴。

此戰過後,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日本對中國的稱呼也從「支那」轉變為中國,中國以昂揚的姿態重回世界舞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
7個華約成員,13個蘇聯加盟國,為何在蘇聯解體後與俄國漸行漸遠 - 天天要聞

7個華約成員,13個蘇聯加盟國,為何在蘇聯解體後與俄國漸行漸遠

美西方在二戰後成立了北約軍事同盟,為了應對北約的威脅,蘇聯也拉上了東歐國家,在1955年成立了華約。華約組織除了蘇聯這個帶頭大哥外,當時還有7個小弟,分別是: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阿爾巴尼亞。除此以外,蘇聯自己內部,也有15個加盟國。主要包括了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
楚國「父子鼎」時隔92年重逢 安徽博物院新展別錯過 - 天天要聞

楚國「父子鼎」時隔92年重逢 安徽博物院新展別錯過

近期,安徽博物院推出「安徽文明史陳列——夏商周時期的安徽」展覽,其中有兩件戰國時期的楚國青銅器——楚王匜鼎與楚王熊悍鼎,格外引人注目。這兩件被譽為「父子鼎」的珍貴文物,均出土於安徽淮南李三孤堆墓群,分別承載著楚考烈王熊元與楚幽王熊悍的歷史印記。1933年李三孤堆墓被盜挖後,楚王匜鼎留在了安徽,而楚王熊悍...
中國留學生在新加坡墜入騙局,差點將父母7萬元積蓄交給騙子 - 天天要聞

中國留學生在新加坡墜入騙局,差點將父母7萬元積蓄交給騙子

一名來新加坡當交換生的20歲中國籍學生,不慎墜入騙子冒充政府官員的騙局,險些將父母的7萬元積蓄交給騙子。所幸他在最後關頭起疑報警,警方成功阻止交款。20歲的中國學生邁克(化名),今年1月來到新加坡的一所大學,展開為期半年的交換計劃。2月,他接到一個自稱來自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的電話,直覺是詐騙便掛斷。沒想到...
漫評丨部分台媒竟為日本右翼侵闖釣魚島張目,其心可誅! - 天天要聞

漫評丨部分台媒竟為日本右翼侵闖釣魚島張目,其心可誅!

5月7日至8日,日「獅子」號漁船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中國海警艦艇依法對其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並警告驅離。此前,日本右翼分子駕駛民用飛機侵闖我釣魚島領空,中國海警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予以警告驅離。日方變換花樣進行非法侵權活動,還反咬一口、顛倒是非,甚至出動戰機升空「應對」,是十足的旨在複雜化釣魚島海空域局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