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2022年09月27日10:57:11 歷史 1052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6年,深陷水門事件尼克松,接到了毛主席的二次訪華邀請。

這次會晤可以說是賓主盡歡,臨別之際,尼克松好奇地詢問毛主席有什麼特長。

毛主席莞爾一笑,簡單的一個回答,卻讓尼克松彎腰致敬。

尼克松遭遇了什麼風波?毛主席為何在此時對他發出邀請?毛主席究竟回答了什麼?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水門風波,尼克松下台

在美國潑托馬克河畔,有一座世界知名的建築,「水門大廈」,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醜聞,「水門事件」,就發生在這裡。

1972年,尼克松的總統任期即將結束,為了查探對手消息,打敗對手順利連任,他安排人在水門大廈裝了竊聽裝置。

毫無疑問,此舉是收益與風險並存,而不幸的是,尼克松的計劃敗露了。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1972年6月17日晚,美國民主黨某工作人員在下班離開水門大廈後,回頭時意外發現,關燈的辦公室居然有光影晃動。

當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遭了賊,於是他馬上返回,找到保安要求搜查辦公室。

這一搜就搜出來了5個帶著手套的「可疑人物」,而帶頭的正是尼克松的手下幹將,詹姆斯·麥科德。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第2天,此事就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尼克松也被迫提前結束休假,返回商量緊急對策。

一開始,尼克松準備把這件事情推給其他人,並多次當眾強調「這件事里無白宮成員身影」。

可就在尼克松以為能將此事帶過的時候,美國法院卻又收到了多封揭露水門事件內幕的匿名信。

更致命的是,被捕的詹姆斯沒能扛住壓力,把白宮法律顧問迪安給招了出來。

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迪安包攬所有罪行,這樣尼克松等人還有機會。

可是這件事性質極其惡劣,法律量刑也很重,一度傳聞要將迪安判刑40年。

危機關頭,為了保全自身,迪安果斷將尼克松招了出來,想要將功贖罪,只不過此舉無異於把尼克松架在火上烤。

最後沒辦法,尼克松只能出面把此事認下,不過他強調此舉是為了國家安全,也並非是他獨創,早在羅斯福時代就有慣例了。

無論竊聽是不是美國沿襲下來的傳統,民眾都不打算就此放過這件事。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於是很快又有民眾爆出,尼克松自1971年開始就在辦公辦公室里安裝竊聽裝置。

法院希望尼克松能夠交出錄音帶,尼克松拒不配合,甚至還要求罷免負責調查此事的特別檢察官考克斯。

人們對尼克松的忍耐到達頂點,此案被移交給了司法部,眾議院也準備彈劾總統。

實在沒辦法,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晚,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當眾辭去總統職務,而他也就此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辭職之後,尼克松心感落寞,可就在此時,令他沒想到的是毛主席居然邀請他二度訪華,這是怎麼回事呢?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二次邀請尼克松的用意

尼克松辭職的兩個多月後,因為靜脈炎住院,沒想到竟意外接到了毛主席親自打來的電話。

電話中,毛主席安慰了尼克松,並對他表達了充分認可,歡迎他隨時前來中國。

尼克松倍感溫暖,不過當時他大概以為毛主席只是客氣客氣而已。

卻不想在1975年8月中旬,他居然再度接到了毛主席迫切的邀請,

「如果你的身體情況允許的話,我希望能儘早與你見一面。」

毛主席的真誠打動了尼克松,他最終決定二次訪華。

不過當時他畢竟剛剛下台,如果立刻訪華,難免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他又等了一段時間。

在基辛格的斡旋下,1975年末福特訪華不久,尼克松就再度來到了中國。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與時任總統福特相比,前任總統尼克松受到了更溫暖的歡迎,而原因也很簡單,他對待中國的態度遠比福特友好。

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時候,中美關係本已有破冰預兆。

可是在福特上台之後,中美關係的發展卻相當緩慢,方向也十分「曖昧」,福特與蘇聯領導人伯格日涅夫的那次擁抱就是最好的證明。

1976年2月21日晚,尼克松乘坐專機抵達北京,華國鋒等人親自去歡迎。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雖然此時的尼克松已經不是總統了,但是毛主席依舊安排他下榻在18號國賓館,一如4年前的那次來訪。

其餘方面的安排也大抵如此,甚至就連國宴上的10道菜都和當年一模一樣。

尼克松再次大為感動,這也加強了他建設中美新關係的決心。

實際上,尼克松的這次訪華是面臨著不小的風險的,福特等人,其實並不希望尼克松在這個時期訪華。

畢竟4年一度的換屆又到了,尼克松這時候接受中國邀請,難免有些特殊意味。

不過彼時的尼克松只能算作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平民」,福特等人也不好限制他的自由,於是最終只能按捺不滿,由著尼克松去做。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同樣的,這次會晤也受到全球矚目,許多報紙在中國向尼克松發出邀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大肆報道這個新聞。

當尼克松乘坐專機趕到中國的時候,更可以說是身上聚集了全世界的視線。

人們都想知道尼克松這次訪華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中美關係又會走向何方,而這些問題都極有可能在這次會晤中得到解決。

事實證明,這種猜測是正確的,尼克松的二次訪華,徹底打開了中美建交的大門。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訪華詳細與提問

在國宴後的第2天,尼克松就去拜訪了毛主席。

根據尼克松後來回憶所說,當時雖然毛主席的身體情況不是太好,但毛主席的思維依舊是非常清晰的,尼克松的所有話他都能聽懂,且也有著交流的念頭。

交談尾聲,尼克松向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問題,

「您覺得您有什麼特長呢?」

聽到這個問題後,毛主席不假思索地就開始回答,尼克松和翻譯竭力聽取,最終才隱約明白毛主席說的是5個字,

「為人民服務!」

毛主席始終惦念著為人民服務的使命,這屬實令人敬佩。

尼克松也被毛主席的頑強精神所折服,當場彎腰表達敬意。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在他即將離去的時候,毛主席在助手的攙扶下站了起來,然後又推開秘書與尼克松告別。

這不禁讓尼克松想起了他第1次訪華的時候,毛主席的樣子。

那時候的毛主席也生著病,尼克松到來的時候,他特意在卧室安排了一次見面。

剛剛得知見面地點時,尼克松還很不高興,感覺自己受到了輕視。

可是基辛格卻與他說,

「您不要覺得規格低了,因為毛主席是一個非常樸素的人。」

得到基辛格的提醒,尼克松果然回憶起,毛主席在衣服上都有著補丁。

如此簡樸的領導人,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相當罕見的,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反而透著一股別樣的魅力,讓尼克松格外尊敬。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在二次訪華中,與毛主席碰完面後,尼克松並沒有立即離開,反而和等人推進中美關係正常化。

1976年2月29日,在中國桂林廣州等地遊覽了一番的尼克松,乘坐專機離開了。

不到一周的時間裡,14名中國問題專家就聚集在了美國俄亥俄州,他們的任務也很簡單,那就是研究尼克松此次訪華的意義。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他們對尼克松的行為表達了高度認可,英國倫敦大學期刊主編威爾遜更說道,

「我們相信,未來世界回憶尼克松時,率先想到的是對話工作,而不是水門事件。」

這也意味著在美國像尼克松一樣,想推動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的人也不在少數。

畢竟和平與發展才是當下世界的主流,美國和中國走近所帶來的收益,是遠遠大於漠視或者封鎖的。

1976年的那次美國總統競選,也證明了這一點。

競選開始前,大家都以為福特會以大優勢獲勝,可他最終還是戲劇性地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卡特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後來分析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這跟尼克松的那次訪華有很大關係。

尼克松的二次訪華,讓人們意識到了福特對華態度的問題。

或許也正因如此,所以後來新任總統卡特上台後,充分認識到了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一改之前福特的對華政策,走上了靠近中國的道路。

由此可見,毛主席邀請尼克松二度訪華,絕對稱得上外交史上的一次神來之筆。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終於發表了「建交公報」,也算是給尼克松訪華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尼克松問毛主席:您有什麼特長?主席回答後,尼克松當場彎腰致敬 - 天天要聞

尼克松的觸動

談到中美兩國和平建交,尼克松絕對是繞不開的「功臣」。

可現在回首,我們也不禁想問,1972年尼克松為什麼突然選擇訪華呢?

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從中美蘇三個角度來看。

先說中國,雖然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剛剛經歷了美國的封鎖和蘇聯的撤援,經濟上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但是在軍事上我們是取得了長足進步的。

別的不說,光是兩彈一星就足以令中國立足於世界了,美國清晰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增長,這才選擇了轉變態度。

再說蘇聯,上世紀70年代美蘇關係空前緊張,蘇聯的高速發展讓美國倍感威脅。

這時候中國的位置就非常微妙了,因為我國與蘇聯比鄰,美國若能拉攏我們,這很有利於美國爭霸。

所以說,哪怕是不能徹底拉攏中國,美國方面也想和中國改善關係,尼克松就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才選擇訪華。

最後要說的就是美國自身了,這個國家雖然志在爭霸,有很多的野心家,但也有很多眼光超前的發展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基辛格,他意識到未來和平與發展才是主流,中國的聯合更有利於美國的發展,所以他一直在大力促成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正式訪華之前,基辛格就已經來過中國數次了,尼克松之所以會被觸動,選擇訪華,基辛格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在感謝基辛格之餘,我們更該感謝那些努力建設國家的先輩。

正是因為有著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新中國才能逐漸實現偉大復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獲得世界各國的尊重。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也有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打破他國封鎖,刻苦鑽研30年,隱姓埋名不回家。

黃旭華是偉大的,而我國先輩中,像他一樣偉大的並不在少數。

當年鄧稼先為了實現「核」的突破,帶領105名科學家,義無反顧地投身戈壁灘。

由於研究核彈乃是絕密,所以他們都是跟家人保密的,即使是最親近的父母,亦或者是枕邊人都不能吐露分毫。

鄧稼先在和妻子離別之前,是這麼說的,

「我要調動工作,但是去哪、工作種類以及信箱號碼都不能說。」

「我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但是如果這件事能就好,我死也值得。」

偉大的精神總是相通的,且極富有感染力,讓人不自發的就萌生敬佩之心。

鄧稼先的勇於獻身、舍小為大如此;毛主席的捨生忘死,一心為人民服務亦如是。

莫說是親眼見識過的尼克鬆了,就連後來聽聞的我們,不也深深為之感動嗎?

感動之餘,我們更應該繼承先輩遺志,砥礪前行,讓先輩的思想與精神繼續發揚光輝,讓中國愈發偉大昌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追思遠行的英魂 - 天天要聞

清明,追思遠行的英魂

又是一年清明時。2014年到2025年期間,上海司法行政系統共有8位監獄、戒毒民警不幸因公犧牲。清明時節,對他們的緬懷依舊……李勤,原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後勤保障部主任科員,1957年5月出生,1973年10月參加工作,2014年5月因公犧牲。
廢太子李承乾:一場被誤解的理想主義困局 - 天天要聞

廢太子李承乾:一場被誤解的理想主義困局

在貞觀十七年的血色黃昏中,當李承乾拖著殘軀走向幽禁之地時,這位曾被譽為"大唐希望之星"的儲君不會想到,千年後的史書會將他的故事簡化成"謀逆廢太子"五個冰冷漢字。歷史的迷霧遮蔽了太多真相,讓我們重新撥開時光帷幕,觸摸這個被困在帝王家規與政治漩
這對警察父子,以這樣的方式「重逢」 - 天天要聞

這對警察父子,以這樣的方式「重逢」

2022年一張警察父親在警察兒子靈前鄭重敬禮送別兒子的照片讓全網淚崩照片中的警察兒子叫張忠勝三年後當AI修復技術讓犧牲民警張忠勝的音容笑貌重現屏幕這場跨越生死的特殊「重逢」撫慰了警察父親的傷痛……2022年3月13日上午遼寧省撫順市公安局望花分局雷鋒派出所治安民警張忠勝在接完警回到派出所時暈倒在樓梯旁張忠勝倒下...
儒教,但伊斯蘭版!「伊斯蘭版儒教」,有多硬邪? - 天天要聞

儒教,但伊斯蘭版!「伊斯蘭版儒教」,有多硬邪?

這是伊斯蘭教中最漢化的,甚至可以說是伊斯蘭版的儒教,連它的產生,也和中國的蒙元直接相關。不過啊,它並不是中國歷史的回教,而是波斯人的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怎麼伊斯蘭世界,還有個「儒教」?這是怎麼回事兒?一切啊,我們還是的從蒙古帝國說起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浙江一副縣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浙江一副縣長任上被查!

據浙江省衢州市紀委監委4月2日消息:常山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王永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衢州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來源:衢州市紀委監委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
寧波鄞南朝陽顧家人的先祖——孫吳醴陵侯顧雍 - 天天要聞

寧波鄞南朝陽顧家人的先祖——孫吳醴陵侯顧雍

DEEPIN寧波,讓我們繼續來尋找寧波地鐵3號線,朝陽站附近的故事。聊過了朝陽站旁的顧家村,今天我們來講講這裡顧氏人家的先祖,三國時期孫吳重臣,醴陵侯顧雍。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他出身於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的吳郡顧氏,曾祖父
探秘明代十大狀元:才俊閃耀的歷史星河 - 天天要聞

探秘明代十大狀元:才俊閃耀的歷史星河

明代,延續科舉取士之制,在華夏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獨特的人才選拔印記。彼時,共舉辦八十九次殿試,誕生八十九位文狀元;武舉考試亦有五十二次之多,造就五十二位武狀元,文武狀元合計一百四十一人。在這些精英輩出的狀元群體里,有十位聲名遠揚,成為國家的中
忍辱負重寫就著作,一位古代文人的血淚與堅守! - 天天要聞

忍辱負重寫就著作,一位古代文人的血淚與堅守!

在中國歷史上,司馬遷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不僅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更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然而,司馬遷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部充滿屈辱、堅持與輝煌的史詩。他的故事從一個普通的文人家庭開始,卻最終成就了一部傳世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