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廣播|歷史上那些事兒:梳頭太監寇連材(一)

2022年07月14日23:54:12 歷史 1769
聽廣播|歷史上那些事兒:梳頭太監寇連材(一) - 天天要聞

「滕州融媒」

關注我們!

1896年2月16日,這天的北京菜市口異常熱鬧,很多老百姓跑來,把這個清朝處決人犯的地方圍得嚴嚴實實,只聽得行刑官一聲令下,行刑!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劊子手舉起手裡的鬼頭刀,手起刀落,把一個人砍了,這個人身份比較特殊,是一個太監,名叫寇連材。

寇連材本是慈禧太后非常信任的梳頭太監,他不像紫禁城里其他的太監,只知道伺候好主子,卻關心起來國家大事、民族危亡,義憤之下給慈禧太后上了一份摺子,觸怒了慈禧太后,被慈禧判處死刑。由於一個太監有如此忠君愛國的義舉,受到當時的知識分子敬仰,把寇連材尊稱為「烈宦」,像對待烈士一樣,幫寇連材揚名,比如梁啟超曾經專門寫文章褒獎寇連材的英雄事迹。寇連材其人——娶妻生子之後才揮刀自宮,因梳頭得到慈禧太后寵信。

寇連材是北京昌平南七家莊人,從小家裡還算富裕,有幾十畝地,寇連材的村子裡,有個鏢師,外號「單刀孟四」,武藝高強,直追大刀王五,村裡的孩子都跟著他學習武功。可是,有人就對寇連材的父親說,你讓孩子學武有什麼用,人家最多說你的孩子武功不比孟四差,難道你也想讓你的孩子干鏢師這種刀頭上舔血的工作?寇連材的父親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把寇連材送到私塾去讀書了。由於寇連材的父親也不指望他能考什麼功名,所以對寇連材要求不嚴,寇連材學習也就不認真,反正能識文斷字比白丁強。寇連材長大之後,父母自然按部就班給他娶了媳婦,婚後寇連材跟媳婦生了二男一女。

1890年,寇連材23歲,這一年他的家裡發生了一場大變故。寇連材家有幾十畝地,算是村裡的小地主,可是,村裡還有一個大地主,想吞併寇家的地,就跟寇家找茬告了寇家,大地主財多勢大,勾結官府,寇家輸了官司,寇父給氣死了,寇家可謂人地兩亡。寇連材沒了地,還要養活媳婦孩子,沒辦法,就到北京城謀生,結果認識了紫禁城裡的太監「梳頭王」,寇連材聽說進皇宮當太監,不但能享榮華富貴,還有權有勢,他一狠心,揮刀自宮,進了皇宮。他怎麼一步步發展的呢?咱們下期再說。

滕州融媒 主播:文東

聽廣播|歷史上那些事兒:梳頭太監寇連材(一) - 天天要聞聽廣播|歷史上那些事兒:梳頭太監寇連材(一) - 天天要聞聽廣播|歷史上那些事兒:梳頭太監寇連材(一) - 天天要聞

特別聲明

凡本公眾號註明來源「滕州融媒」或未明確註明出處的信息,版權均屬於本公眾號,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公眾號授權使用信息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微信號:滕州融媒」。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公眾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魯ICP備13002907號-1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7120210005

☀ 招商廣告熱線:13969461011(微信同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 天天要聞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在6月12日開始的總統競選活動中,他表現得非常積極,提出的主張也十分契合改革派支持者的口味,比如取消互聯網控制,不要強力干涉女性著裝,積極改善對外關係,不要主動與美國等外部國家對抗等。可以說,他不僅贏得了改革派選民的口碑,而且也受到不少關注伊朗事務的國際人士的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 天天要聞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以他們的智慧、勇氣與忠誠,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然而,命運弄人,有些將領雖功勛卓著,卻最終含冤而終,其命運之悲,令人扼腕嘆息。以下,讓我們以詩意的筆觸,穿越千年風塵,探尋那十位死得最為冤枉的將軍之不朽傳奇,感受他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