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2022年07月07日11:46:08 歷史 1815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裕仁

1989年,統治日本長達60多年的裕仁天皇病逝,日本國內對他的崇拜,再次到達了新的高度。

這位曾經一手策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謀,搖身一變,成為了民眾心中的英雄,關於「裕仁天皇無罪」的言論,此起彼伏。

戰爭罪人,臭名昭著

裕仁天皇是否真的無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裕仁在侵華戰爭中不僅不無辜,甚至可以用罪行累累來形容。

據日本史料記載,1941年,美國艦隊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幾個月時間內,裕仁天皇曾經數次會見重要的內閣高級官員與軍事領導人。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後來,日本NHK電台意外獲得了日本初代宮內廳長官田島道治的筆記本,其中記載了大量他與裕仁天皇的對話,裕仁天皇也數次向手下表示了開戰的決心。

種種證據都表明,裕仁天皇以及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並非是憑空捏造,而是真實存在的。

試問,如果日本眾人沒有接到裕仁天皇的命令,又如何偷襲珍珠港,進而引發一系列的世界戰爭?

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日本佔領香港,入侵馬來,攻佔新加坡,以瘋狂的速度向印度、澳大利亞拓展,難道裕仁天皇對此毫不知情?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日本侵略中國期間,曾經對華使用生物戰,他們成立的731部隊,致使無數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陷入疾病的折磨,華夏大地生靈塗炭。

川島清稱:「第七三一川島清部隊,是一九三六年遵照天皇裕仁秘令成立的。」

在裕仁天皇的計劃中,侵華已是蓄謀已久。南京屠殺,數十萬人死於非命,裕仁天皇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在侵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裕仁天皇從來都不是旁觀者。

後來,美國原子彈加入世界戰場,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日本從原來的縱橫捭闔,轉為節節敗退。最終,志得意滿的裕仁天皇,還是做出了投降的決定。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日本軍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溥儀和裕仁進行會面

軍國主義激進分子、陸軍大臣阿南惟,甚至以切腹自盡為威脅,阻止裕仁的投降決定。縱使如此,裕仁天皇依舊力排眾議,堅持投降。

瞞天過海,狼狽為奸

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一意孤行」,並非是裕仁天皇的一時衝動,而是其深思熟慮的結果。

裕仁天皇在作出投降承諾前,曾經與美國達成了協議,要求美國允許日本保留天皇制度。

與此同時,對於裕仁天皇在二戰中犯下的一切罪行,美國都應該採取不追責的態度。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在美國看來,二戰給世界各國,尤其是日本帶來了極大的損耗,此時也是美國控制日本的最佳時機。

一旦日本成為美國的助手,將在亞太地區對蘇聯形成致命威脅。

日本的天皇制度,經過歷史的沉澱,已經根深蒂固。裕仁天皇在戰時確立起來的威望,也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精神支柱。

如果此時審判裕仁天皇,並剝奪天皇制度,恐怕會引起日本國內的混亂。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顯而易見,將裕仁天皇發展成傀儡,穩定日本局面,進而控制整個國家,是美國最好的選擇。

為了籠絡人心,美國政府向裕仁天皇提出建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上,採取不承認的態度。

日本眾人原本是戰爭的發動者,罪行累累,為了脫罪絞盡腦汁,美國的這一建議,似乎讓裕仁天皇等人看到了希望。

是以,一場美國與日本共同策劃的脫罪陰謀,正式開始了。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1945年8月,裕仁天皇發布了《終戰詔書》,其中說道:「敵方最近使用新式殘酷的炸彈,使無辜國民慘遭殺傷,殘害所及,殊難估計。」

言外之意,美國投擲的原子彈,讓日本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不得不做出投降的決定。

字裡行間,日本人從未提侵略二字,更未對自己的戰爭行為表示懺悔,正如《新華日報》所說:「日皇毫無悔過之意,敕書沒有『投降』二字。」

就這樣,美國不顧世界的強烈反對,幫助裕仁天皇躲過了軍事法庭的審判,也幫助日本抹去一切戰爭罪行。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後來,日本各界為了掩蓋罪行,可謂「煞費苦心」。日本在歷史課本中的插畫,將被屠殺的中國百姓,篡改為拿著日本國旗,笑臉相迎的人。

侵華戰爭時的日本軍官,以舉辦殺人遊戲為樂,然而日本歷史課本中的軍官,竟然滿臉慈祥地逗弄著懷中的嬰兒。

日本偷梁換柱的行為,引起了中國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恨。

多年來,為了讓日本正視歷史,承認其侵華行為,中國付出了眾多努力。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日本的歷史教科書

中國政府多次通過外交部發聲,敦促日本正視侵略事實。

為了防止日本政府狡辯,中國還發布了戰時的照片、影像資料,其中涉及日本轟炸、日本強行抓捕中國慰安婦等一系列罪行。

與此同時,大量的民間愛國人士,為了收集日本的罪行,踏上了漫漫征途。

東北地區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趙繼敏,多次前往日本,收集侵華的物證,日本奉若神明的軍用水壺上面印有「上海凱旋」的字樣,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趙繼敏

儘管日本侵華,犯下累累罪行,鐵證如山,但此後的漫長時間,日本政府一直對此採取拒不承認的態度,在國際上百般推諉。

面對日本政府的無賴行徑,中國外交部一面據理力爭,一面靜靜等待著最終一擊制敵的機會。

正視歷史的反擊

1989年1月,裕仁天皇因身患癌症離世,葬禮在即,中國迎來了討回公道的機會。

作為執掌日本多年的天皇,裕仁深受日本人的擁護,他的離世,也給日本全國上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傷痛。

為了讓裕仁天皇「風光大葬」,日本內閣緊急召開會議,討論葬禮的細節。最終眾人將東京的新宿御苑,作為裕仁天皇的葬禮舉辦地。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為了表示對裕仁天皇的重視,日本外交部還多方聯繫世界各國元首與政府首腦前往日本,邀請他們參加裕仁天皇的葬禮,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國。

自20世紀70年代中國與日本恢復外交以來,兩國關係一直平穩前進著,深思熟慮後,中國政府決定接受日本的邀請。

最終,我國任命外交部長錢其琛以「國家主席特使」的身份,前去參加葬禮。

最終,世界上的163個國家、27個國際機構接受邀請,派出代表,美國、法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的總統、總理、國王等,均決定親臨葬禮現場。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錢其琛

見此狀況,日本當局鬆了一口氣。日本沒有想到,未來他們百般抵賴的態度,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抵制。

2月14日,日本首相竹下登參加國會答辯,在討論到戰爭責任問題時說道:「上次大戰是不是侵略,應由歷史學家作評價。」

言外之意,日本並不承認自己的侵略罪行。內閣制局長官公然聲稱,無論從國內法還是國際法上看,裕仁天皇「都沒有戰爭責任」。

此番言論,更加點燃了日本國內天皇支持者的情緒,他們高聲呼喊著:「裕仁天皇沒有責任」,企圖為他脫罪。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竹下登

竹下登的言論,在國際上以飛快的速度傳播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對此十分不滿。

在此之前,英國女王已經決定派遣菲利普親王前往日本參加葬禮。

竹下登的言論一經披露,英國國內怨聲載道,說道:「這是對二戰期間被日本侵佔的遠東國家死去的數以千計的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的侮辱。」

澳大利亞總理得知日本否認裕仁天皇的罪行,直接取消了葬禮行程。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韓國民眾公開反對總統前往日本參加裕仁天皇的葬禮,在報紙上對裕仁天皇大肆抨擊。

紐西蘭的國防部長則直言不諱地表示,諸如裕仁天皇一般的人,早在戰爭結束初期,就應該被碎屍萬斷。

與此同時,面對日本對侵略行為的矢口否認,中國也有自己的對策。

裕仁天皇在侵華問題上臭名昭著,既然日本不願承認罪行,我國國家元首自然不能前往。

而錢其琛此番以「國家主席特使」的身份出席,實則身負重任。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在裕仁天皇問題上,中國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底線。

中國出於中日友好的考慮,可以前往參加裕仁天皇葬禮,卻不是無條件的:中國希望日本當局能夠承認其領導下的日本侵華罪行。

是以,錢其琛多次命人同日本政府交涉,要求其「正視歷史」。

中國、英國、韓國等眾多戰爭受害者聯合起來,向日本討要說法,讓竹下登及日本政府措手不及。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日本人想像中規模盛大的裕仁天皇「國葬」,也淪為笑柄,令日本顏面掃地。

萬般無奈下,竹下登緊急通過外交渠道,與世界各國的首腦取得聯繫,請求他們的諒解。

竹下登表示,日本過去發起的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造成了重大損害,日本會充分認識這一事實,並在未來的時間裡珍視和平。

與此同時,面對中國提出的正當權益,日本也作出回應: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曾經表示,日本政府不否認對過去行為的認識。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日本政府的讓步,也讓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態度有所緩和,各國紛紛派遣代表飛往日本。

2月23日,中國特使錢其琛也登上了前往日本的飛機。2月24日,錢其琛出席了日本政府為裕仁天皇舉行的國葬儀式。

葬禮之上,3.2萬警察佇立在街道兩側,其規模之盛大,堪稱歷史之最。

下午,裕仁天皇的靈柩被抬上靈車,駛往墓地,宣告葬禮的結束。然而日本與中國針對侵華史實的博弈,還遠遠沒有終結。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按照原定計劃,竹下登首相將在葬禮結束的晚上會見各國首腦,然而當天下午,竹下登就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慮,與錢其琛見面。

竹下登表示,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應在兩國建交時簽署的《聯合聲明》基礎上發展。言外之意,日本仍然珍視兩國的合作關係。

至於中國提出的「正視歷史」的訴求,竹下登卻隻字未提,始終顧左右而言他。

對此,錢其琛不動聲色地反擊:「中日關係友好,是以日本正確對待歷史為前提的,在這一方面,中國絕不會讓步。」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雙方均不願意做出讓步,此次竹下登與錢其琛的見面,自然不歡而散。

不久後,日本政府再次派遣外務大臣宇野宗右,與錢其琛舉行會談。

宇野宗右表示,竹下登的言論,並不完全代表日本政府的態度。也就是說,日本政府已經對自己發動戰爭的行為有了反思。

日本表面上嘗試讓步,實則試圖模糊重點,進而掩飾裕仁天皇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錢其琛見日本政府無心悔過,再次重申了我國要求日本「正視歷史」的要求,堅決不肯做出讓步。

3天後,礙於中國的態度與國際輿論,竹下登公開發表聲明,一改往日拒不承認戰爭罪行的態度:「上次戰爭(日本侵略戰爭)對鄰國造成了重大傷害,這一侵略的事實不容否認。」

與此同時,竹下登也正面否認了「裕仁天皇無罪論」的說法。

歷經多年,在要求日本政府正視侵略歷史的外交問題上,中國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國受邀出席葬禮,錢其琛特使:正視歷史 - 天天要聞

然而日本人骨子中的抵賴因子決定,面對侵略事實,日本當局始終嘗試偷梁換柱。

一直以來,每年8月,日本重要政治、軍事人物,經常前往供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

他們將戰爭犯作為英雄的行為,也從側面表示其毫無悔過之心的事實。於中國而言,要求日本「正視歷史」「承認侵略事實」,依舊任重而道遠。

日本種種戰爭行為,罄竹難書,鐵證如山,在漫長的正義鬥爭中,中國終將取得勝利。

參考資料

[1]中國外交部網站,《中日關係大事記》

[2]中國外交部網站,《日本概況及與中國雙邊關係》

[3]新華網,《戰後中日關係簡要回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 天天要聞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哥走的是懷念,還有傷感兵駐慶遠期間爆發的「萬里回朝」事件,對石達開的打擊是致命的,除了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此事帶來的感情傷害。石達開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那些曾經無限擁戴自己的兄弟們,為什麼都會選擇離我而去,難道我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