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還原秦國從弱小變強大的過程

2022年07月03日11:36:21 歷史 1998

提起秦國,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除了始皇帝嬴政以外,可能就是商鞅變法了。一個是千古一帝,一統六國;一個堅定變法,改變秦國弱勢,奈何落得車裂的下場。秦國雖二世而亡,但在我這一直都是神話般的存在,書同文、車同軌,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

關於秦國影視劇作品不少,我還一部都沒有看過,畢竟現在歪曲史實的作品不少,我也很怕自己會被那些影視作品所誤導。就像《陸貞傳奇》里的高湛和陸令萱。

全景式還原秦國從弱小變強大的過程 - 天天要聞

《大秦帝國》是孫皓暉老師所寫,這是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現秦帝國時代的長篇歷史小說,在2009年3月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的"2008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居長篇小說組第二名。

這套《大秦帝國》精裝版縮減了原版的細節內容,保留了大方向和主要情節,但是絲毫不影響閱讀,全景式的展現了秦如何從一個挨打、割地保平安的弱國一步步成長為一代強國。

一、白話文描寫,細節處還原各國特點

整本書是白話文描寫,閱讀起來毫無壓力。但在細節之處,又保留古文的原汁原味。例如,老秦人說「咥飯、咥肉」,語氣詞「本事大哩」

齊楚秦燕趙魏韓,不同國家之人有自己的風俗人情與性格特點,在書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全景式還原秦國從弱小變強大的過程 - 天天要聞

二、還原真實情景,重新深刻理解歷史

「赳赳老秦,共赴秦難」,這句話,大家應該並不陌生。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這句話,不過那時候,並沒有真的了解過背後的故事。就像商鞅變法,我知道他變法很困難,不僅是世家大族的壓力,還有民眾的不信任。可到底多艱辛,我也是沒有概念的。

這套書從秦孝王嬴渠梁即位開始,那會秦國國力削弱,被魏國奪去了河西地區。在他即位之後,六國暗中籌謀,要齊攻秦國,還要先在秦國製造內亂。年僅21歲的秦孝公,面臨內憂外患。可無論是君王、大臣還是子民,都不曾放棄。「赳赳老秦、共赴秦難」在危難之際顯得更加有力量!也是在這個時候,秦孝王頒布了求賢令,無論國籍,無論身份地位,只要能獻上長策,秦國定以禮相待。

說起來,一切都已註定。衛鞅身為衛國人,一身才華最先想要報效的是魏國。可幾次引薦,君主因其年少並不在意。後衛鞅來到秦國,幾次碰面交談之後,不僅秦孝王認可了他,他也認為秦孝王是個賢明的君王,兩人一拍即合。為順利完成變法,衛鞅跋涉三月,走遍秦國。在後面的變法之中,衛鞅承擔著很大的壓力與責任,哪怕是牽連到太子,秦孝王始終都給予支持。也是在那之後,蘇秦促成合縱時,說過一句話:君若為秦孝王,我必為商君。


全景式還原秦國從弱小變強大的過程 - 天天要聞

不過商鞅之後受的那個刑罰確實一直是我心裡一個大坎,我不知道這本書里所寫是不是真實歷史,但這個理由確實是我最能接受的一個,也是最能彰顯商君大義的一個。秦孝王逝世,他的兒子秦 即位。安分了二十年的世族又開始蠢蠢欲動,其他六國也派特使施加壓力,要治衛鞅的罪。

在他心裡,他也明白,自己不死,世族的根基難以撼動,其他六國也會不依不饒。於是他在舉薦兩位賢才之後坦然赴死。

弱小的秦國,內有世族掣肘,外有強敵窺伺,不過百年更迭,秦國憑藉明君賢臣良民,上下一心,硬是從一個「西部蠻夷」小國,成長為統一六國的強國。讀這套書,在秦國變強大的過程中,重新理解「赳赳老秦、共赴秦難」的熱血!#頭條品書團#閱讀的溫度#讀書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